“家长退群”网文热传,“家长群焦虑症”你中招了吗?

五邑大课堂
+ 订阅

“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我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近期,网文《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一度登上百度、新浪微博热搜榜首位。文中,一位来自江苏的男性家长,对家长群中老师的各项安排表达了不满,引起不少家长的共鸣。

其实,“家长群”问题由来已久,而上述网文反映的焦点问题是:教师日常在家长群中过多发布信息及布置“额外任务”,把原本就忙碌的家长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家长群逐渐演变成“压力群”。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该现象在江门同样存在,但称不上普遍。教育人士认为,该现象的出现源于老师和家长双方在职责分工上出现混淆和错位。家长群要良好、和谐地运作,除了要探索形成合适的群规外,更要老师和家长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A 调查:近4成家长因家长群信息感到焦虑

每天努力工作,照顾家庭已经很累,但不时还要盯着家长群,看老师发布了什么通知、布置了什么任务,有时顾不过来,就会被点名……作为家长,这样的情景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识?

11月2日,江门发布微信公众号转载了《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一文后,微信网友“红琳”就留言表达了类似困惑:“日常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上班还要不时看看家长群发了什么信息,布置了什么任务。回到家操持完家务,还得辅导孩子学习。老师们能否提高责任心和积极性,不要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家长?”

“红琳”反映的现象在江门是否普遍?11月9日,记者在江门日报官微发布了关于“家长群”的问卷调查,截至发稿前,有267人参与调查。调查显示,97%的家长表示当前有加入家长群,其中38%的家长认为老师平日在家长群中发布信息或布置任务比较多;37%的家长对此感到焦虑。

连日来,记者采访江门多位家长发现,相关现象确实存在,但称不上普遍。

市民李女士的女儿现读小学5年级,她加入了两个家长群:班群和家委会群,其中班群让她最揪心。李女士说:“一般每天晚上正在忙着做饭的时候,老师就会在家长群发布两份资料:一份是‘学生每日表现情况表’,另一份是当天的教学内容和作业情况,里面还附上了作业辅导建议。对于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老师不时还会‘艾特’他们的家长。”

对此,李女士表达了两方面的不满:“一是为了纠正孩子的纪律意识,我已经花了很多功夫,即便成效不明显,老师也没必要每天通报;二是与其说是发布作业辅导建议,不如直接说是作业辅导要求,现在每天辅导孩子写作业成了我的‘恶梦’。”

开学以来,女儿正在读小学3年级的家长韦女士已经在家长群中,多次接到老师布置的家庭手抄报作业。“孩子才3年级,哪会做?这不就是给家长布置的吗?”韦女士告诉记者,完成得不好的家庭,老师倒也没有批评,但就会“艾特”一些完成得好的家庭进行表扬。

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表示自己所在的家长群运作得很好。市民艳芳的女儿正在读紫茶小学2年级,她说:“家庭作业布置、校内通知等信息,学校基本都会通过‘校讯通’发布,或让孩子回家告诉家长,很少占用群资源。老师若在群中发布信息,基本都会标注‘不用回复’,实在需要每位家长都阅读的,就会要求家长‘完成群公告’,刷屏和‘盖楼’的情况很少出现。”

B 现象:老师下了班也得时刻关注家长群信息

一些家长对家长群颇有微词,那老师们又是如何看待的?记者联系上了李女士女儿的班主任陈老师。谈及家长群的管理,她也表示很无奈。“自从当上了班主任,不少家长都添加了我的微信。在日常中,他们经常会私聊问我孩子在校表现、每天作业情况、成绩为何下降等问题,而且问得很细。还有一些家长对于家校协作很重视,不时会提出要求,希望我能在家庭作业辅导方面给一些建议。”陈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她不可能在微信私聊框里一一回复,因此她只能每天通过家长群系统发布家长们需要的信息。

“身边很多朋友下班后都能享受自己的私人时间,但我即便下了班,都得时刻盯着手机,看群里哪些家长有问题需要解答,我也感到很焦虑。”陈老师无奈地说。

徐老师是一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他直言,相比家长,老师其实更想退群。“非必要情况,我平日不会在群里直接给家长下任务,家长群主要用来发布重要通知和一些德育活动的照片,但即便如此,还是要经常面对群里60多位爸爸妈妈的各种‘艾特’,理由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活动没有拍到自己的孩子、有的是孩子成绩不理想、有的是对当天布置的作业不明白等等。”徐老师颇有感慨地说,还记得10多年前,每天下课后就算一天的工作完成了,现在有种无时无刻都在开家长会的感觉。

C 建议:老师和家长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对于当前一些家长对家长群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培英高中心理老师李艳芳分析认为,在孩子的教育当中,知识的传授部分应由学校来承担,家庭教育以及对学校教育的辅助则由家长来承担。家校双方一旦在职责定位上出现混淆和错位,矛盾就容易被激发,而这种矛盾往往容易在家长群的沟通中被直接体现出来。

“当家长陷入迷局,就很容易带着排斥情绪给家长群贴‘标签’,对老师产生质疑,但显然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对老师要有最基本的认同和信任。在家长群的沟通中,要保持理性,觉得老师处理不当,可在不打搅老师日常生活的前提下,与其直接、正面地进行沟通。双方换位思考,逐步明晰职责定位,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解决。”李艳芳说。

五邑碧桂园中英文学校校长方之武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群想要良好、和谐地运作,良好的群规是根本,但群规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磨合、试错才能形成。“同时还需要老师和家长之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方之武说,首先,家长要明白,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能当“甩手掌柜”,想成就一位优秀的孩子,需要老师与家长肩并肩。配合孩子完成一些德育作业,并适当督促和关注孩子的学习是家长责无旁贷的事情;其次,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给家长减负,老师也要明确自身定位,在请求家长配合前,要多方考量,确保不给家长添加过多负担。

【记者】吕中言

编辑 钟惠琳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