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曹边村:悠悠古村情 遗珍绽华彩

中山档案方志
+ 订阅

♫ 点击上方图标收听朗读音频

曹边村,位于南区街道西南部,距南区办事处4.6千米。元至元十六年(1280),香山建县首倡者梁杞从南雄珠玑巷迁此,建村于梅岭南侧边缘,是中山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北台涌、石岐河流经村南和村西北,北台涌为古代梅岭周边地区主要水运通道,故村初名“漕边”。清乾隆初年改称“曹边”。2017年8月,该村获评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曹边村村貌(翁正浩摄于2016年)

曹边村依山傍水,背靠梅岭后门山,聚落呈不规则块状分布。民居环山而建,自然资源丰富,蕨类、棕竹颇多,有树龄300多年的古榕和树龄100年的国家二级保护沉香树,有多种珍贵的中草药环抱整个村落,使曹边村环境幽静怡人。村道宽敞整洁,房屋青砖灰雕,碉楼屹立在房屋群中,村外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尽显村落的优美景致,颇有世外桃源韵致。传说开村便有的龙井古井,是古村厚重历史底蕴的见证。

村内的历史遗存更是璀璨夺目,曹边学校、曹边石板路、刘氏祖墓、天后宫、武侯庙均被列为中山市不可移动文物。

曹边学校

始建于1929年,开创中山华侨捐建现代学校的先河,是中山县古名校之一。该校是当时规模较大且具有南洋风格的建筑,由华侨梁官招等牵头集资兴建,为两层砖混结构建筑,坐西北向东南,面积约631平方米,呈“回”字形布局,中间为天井。两层均有前廊,各有4根方形檐柱和6根圆形檐柱。顶层靠近女儿墙正中建有钟楼,女儿墙上塑有“曹边学校”字样,两边有涡卷状装饰。1998年,曹边小学并入北台小学,原校址现作为曹边经联社办公地点及社区图书室。

曹边学校(陈东跃摄于2016年)

曹边石板路

始建于清末民初,横贯曹边村与北台村交界。现存约700米长,为中山市现存较完整、平坦的石板路之一。

武侯庙

曹边村有广府民居165座,庙宇4座。其中,武侯庙始建于清朝,供奉诸葛武侯、韦陀、华佗、观音和关公神位。该建筑体现了中山清代坛庙的建筑风格。

曹边武侯庙(陈东跃摄于2016年)

“状元及第”匾额

曹边村民十分重视教育,现藏于曹边侨联内清同治年间的“状元及第”匾额是最好的历史见证。该牌匾为清代广东三大状元之一的梁耀枢所有。梁耀枢(1832-1888),顺德杏坛人,同治至光绪年间主管文教,有“金玉状元”的美誉。其父原为曹边村人,后迁居顺德,考取状元后梁耀枢认祖归宗,将皇帝钦点的状元匾额送给曹边村。现曹边村武侯庙楹联“功盖三分国,人当万里城”为梁耀枢手书。

“状元及第”匾额(北溪居委会供图,2014年摄)

曹边村名人辈出,梁杞为该村梁姓先祖,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曾任连州司理参军事、尚书省刑部司比部员外郎、朝奉郎、鄂州军州事通判。梁华立(1918—1999),曾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省汤士威卢埠首富,1982年获英女王颁授OAM衔。

曹边村为中山市侨乡之一。早在清末民初,大批村民越洋出国谋生,主要前往加拿大维多利亚、古巴哈瓦那、秘鲁利马、夏威夷檀香山、斐济、墨尔本和悉尼。村中现存民居、宗祠、学校、庙宇、碉楼、石街全部由旅外乡亲捐款建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海闹市南京路领时代潮流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百货公司),股东相当一部分是曹边村民及外海乡亲。

直至现在,曹边华侨们依然延续着不忘桑梓,叶落归根的情怀,大力支持曹边村打造侨胞之家,推动曹边村积极实施老侨房改造保护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设村内绿道、公园、图书室、商业街、武侯庙文化广场等项目,进一步盘活丰富的古侨房、碉楼等历史资源,并适度发展休闲旅游,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文丨孔令国

播报丨蔡婉婷

音频剪辑丨蓝子键

编辑:陈琳琳

复审:张安根

终审:陈绪波

本文资料来源:《中山市南区志》《中山村情》《广东省美丽乡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