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了,大家也都开始煲汤了。通常大家认为经过长时间熬煮的鸡汤、鱼汤、排骨汤等都是营养滋补的好东西,甚至有人认为营养都在汤里而只喝汤不吃肉,这种做法科学吗?
喝汤比吃肉更有营养?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肉汤里面的营养价值很低,不足肉本身的10%。
肉汤的营养全部来自肉,肉类中含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营养成分。
经过炖煮,汤里主要有一些水溶性的物质,比如维生素C、氨基酸、小肽和钾元素,还有少量蛋白质会溶出来,但只有1%-2%。
肉类所含的绝大多数营养物质是非水溶性的,钙、铁和90%以上的蛋白质等还保留在肉块中。
只喝汤、不吃肉,相当于扔掉了90%的蛋白质。
炖煮时间越长,嘌呤含量越高
很多人发现,煲汤时间越久,味道就越鲜美,所以,很多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的汤更营养。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汤主要是水,它的香味主要来自其中所含的脂肪和鲜味物质。煲汤时间越久,这些鲜味物质就会更多的溶解到汤里,所以喝起来就会觉得味道更鲜美。
但是随着炖煮时间的延长,汤中的嘌呤含量会急剧升高。长期高嘌呤饮食除了会引发高尿酸外,还可能伤及肾脏。
药材入汤需谨慎
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药还是西药。有些人喜欢在炖汤的时候放入一些药材,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但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煲汤,有些药材含有特殊成分,如牵牛子、山慈菇、苦参、土牛膝、木通、益母草等,有可能损害肾脏。
此外,还有多种含有毒物质的中药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如果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
用中药材煲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地食用,切勿长期盲目食用。
特殊人群喝汤需注意
①肾病综合征患者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每日尿蛋白大量流失,体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患者在此期间可适量食用优质蛋白类的汤,例如鲫鱼汤、乌骨鸡汤、鸽子汤、瘦肉汤、鸡蛋汤和猪血白菜汤等。
但动物内脏、海产品等富含胆固醇或易发生过敏的汤类不宜食用。
②高尿酸血症患者
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宜食用有肉、鱼、动物内脏的汤类,因这一类汤中含大量的嘌呤,食用后会加重病情。可以喝些蛋汤、猪血汤等含嘌呤低的汤。
③痛风患者和“三高”人群
这些人群喝汤尤其要注意进食量,最好远离鲜汤、浓汤、甜汤,以免脂肪和能量超标,否则会导致血压、血糖、血脂和尿酸增高,引发或加重病情。
“三高”人群可以适量喝一些小菜清汤,比如白菜豆腐汤,既可以补充蛋白质,也不会加重病情。
健康喝汤注意这两点
①喝汤尽量少放盐和油
汤好喝,但是它最大的问题是盐多、脂肪过多,对于控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不利。建议平时喝汤的时候尽量不要太咸,少放点盐,少做多油的汤。
②尽量别喝太烫的汤
冬季天气冷,大家都想喝点热乎的汤。不过,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认为,喝汤温度太高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所以,建议大家还是不要喝太烫的汤,最好不要超过65℃。
参考资料:
1.《冬季喝汤能大补?煲汤越久越有营养?》,澎湃新闻,2017
2.《喝汤不一定大补,喝得不对反而会伤肾!》, 每日食训,2018
3.《喝汤大补?小心喝得不对反而伤肾》,优医邦在线,2020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