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教育新模式,黄江中学全力打造智慧课堂

南方+ 记者

“叮铃铃——”上午的第二节课已经结束,黄江中学的同学们迎来了10分钟的课余休息时间。短短的十分钟究竟能做些什么?要如何才能充分利用?黄江中学给出了新答案——趁着同学们课间休息时,一个短小的、每个不超过十分钟的教学微视频在教室屏幕上播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将一节知识点详细解读,得到了来自师生们的一致认可。

这种“微课程”正是黄江中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黄江正全力搭建“教研训”一体化平台,打造智慧课堂,创新微课程特色教学。在2019年度第一届东莞市义务教育“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微课程大赛中,黄江中学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3项,同时还评获优秀单位组织奖。

盘活校本,全力打造新课堂项目

聚焦一个知识点,通过动画的方式推动,图文并茂地展现知识点的精华内容,更有相关视频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而内容如此丰富有趣的教学视频,仅仅只有短短不到10分钟。

“浓缩就是精华。” 黄江中学教导处副主任邓仲贤说。看似短小的作品,其实涵盖了一个科组十几年教育经验的结晶,制作团队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将一节课最重要的内容提炼出来,再用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展现。在信息化时代,这种“微”而“精”的教学作品,更接近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增强了学习体验从而易于同学们接受。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莞式慕课教学改革”和“提升民办教育质量”等目标任务,深入推进莞式慕课教育教学成果实践应用,推动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惠民项目的实施,自2019年开始,东莞市积极开展义务教育“慧教育·慧资源·慧应用”微课程大赛,就在不久前,第一届微课程大赛评比结果正式揭晓,黄江中学在此次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0年10月黄江中学被东莞市教育局确定为东莞市品牌学校第三批培育对象。为了全面推进“正品教育”品牌学校的培育工作,早在2019年,黄江中学积极响应东莞市教育局的号召,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黄江中学多次组织相关活动进行研究和交流,同时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认真制定了教研工作制度,并组织教师拟定教研计划,活动方案,通过加强组织落实,规范教研管理等方面,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做好参加本次微课程比赛的准备工作,黄江中学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入手,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通过盘活校本,工程推动,搭建“教研训”一体化平台以及教师专业梯级发展平台,黄江中学切实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信息技术水平。

网络瞬息万变,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让教师了解网络的最新动态,掌握网络的最新技术,黄江中学还专门组织了相关培训,主要学习微课程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不仅是为了应对微视频比赛,更是借此机会锤炼教师队伍,将新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

据了解,微视频不仅用于课间播放,让同学们充分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进行轻松的碎片化学习,还会将视频通过钉钉等渠道,发送到同学和家长手中,帮助孩子们进行预习、复习。这种将课程精华通过视频保存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推动课程的研究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的分层教学。

“接受能力强的同学看一遍可能就理解了,记住了,那么就可以一次过,节约学习时间,进入到下一个学习阶段;接受力稍弱的同学,一次看不懂,可以把视频倒回去,反复看三次、四次,直到完全理解为止,这样,我们就能够利用好最少的教学资源,达到最高效的学习效果。” 邓仲贤说。

不断摸索,探寻智慧课堂建设

其实“微课程”并不是黄江中学第一次尝试使用网络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课堂、单一的多媒体课堂逐步向可视化(优课和微课的应用)与交互式(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的课堂演变。作为东莞市义务教育阶段慕课试点学校之一,自2016年起,黄江中学就开始筹建智慧课堂项目,组建慕课团队,并在2017年起陆续开启了智慧课堂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邓仲贤说,而基于大数据的慕课课程,正助力黄江中学开启“智慧教育”的大门。

在黄江中学慕课实验班的一节英语课堂上,老师课前提前将预习的慕课课程推送至学生的平板,让学生拼读单词并录音上传,等到课上,老师选取学生刚刚上传的成果,在全班进行播放讲解。

在一节课的知识点讲完后,老师又用手点了下平板电脑,一套测试题出现在多媒体一体机的屏幕上,并推送至每位同学的设备中。很快,一体机屏幕上每道题的后面出现了答题情况的大数据,大屏幕还将每个时间段内的正确率、得分情况以及学生交卷情况统计显示出来。

哪一题错得多?哪位同学正确率高?哪位同学哪道题目有问题?……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图形的形式出现,一目了然。老师便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迅速调整自己授课内容的程序和节奏,从学生困惑的地方开始讲解,并布置好课后作业,在由学生写好作文后上传到作品库后,大家又可以通过作品库互相查阅学习,取长补短。

据了解,慕课云平台教学系统不仅能够观察到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水平分层教学,还可以形成课堂记录报表,详实追踪学生、班级的学习过程,为全面评价学生提供客观系统的数据,这些数据也为老师在备课、上课、课后提供支持,大大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同时,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互动形式,更是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注入了生机。

“也正因为我们在智慧课堂以及网络课程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今年的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学校在线课堂教学上得心应手。” 邓仲贤说。

借助“钉钉”“东莞市教育局资源平台”“东莞慕课平台”“希沃白板”等各类优质平台,黄江中学的各科组长在疫情防控期间带领本科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研发导学案、开设网络课程、设计作业、开发微课,线上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

与时俱进,开展新时代教育工作

“其实一开始我确实是有一些抵触的,毕竟这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我们要从最传统的教育‘舒适圈’中脱离出来,去学习研究新的运用以及教学方式,难免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阵痛。”此次“慧教育”微课程大赛一等奖小组成员,黄江中学教师罗奕虹表示,如今智慧课堂项目的推开面还不算广,还并不能做到常态化运作,所以老师们既要维持传统的教学,又要兼顾开展新的教学模式,往往承受了更大的工作负担。

但是新的模式也同样为她的教育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 “我小时候也特别喜欢看动画,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这一点孩子们都是共通的。” 她说。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运用,罗奕虹老师已经能够相当熟练地操作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大数据运用的及时反馈以及一些线上作业的自动批改,也为她的教育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

自2019年起,东莞市全力开展“未来教育”建设。在2019年的东莞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东莞要“加快筹建3所高标准未来学校,组建教育集团15个,探索出台政策,激发校长和一线教师积极性” 。在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个国家级未来教育实验区挂牌成立,同期松山湖未来教育集团也正式揭牌。

“‘未来已来’,现在全东莞都在强调未来教育,要创办未来学校、打造未来学校教育集团、建设未来学校实验区,我们也不能落后。” 邓仲贤说。

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家长的知识水平还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社会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与学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邓仲贤感慨,现在的绝大多数孩子从小就接触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如果老师的教学方式还仅停留在原始的书本和黑板,已经不能抓住孩子们的眼球,将孩子们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上了。

“实实在在的科技需要将旧的精华与新的技术运用结合起来,未来学校也并不是说把课室的教学设备换得很炫酷就叫‘未来’,‘未来’是需要依靠更加优秀的内容作支撑的。”邓仲贤说,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教会孩子们学习方法,自己也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才能体现自己最高的职业素养。

而微课程、慕课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只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助力,这些作品同样也是教师水平、教学业绩的呈现,让老师们有机会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

【撰文】刘慧茹  韦基礼

编辑 于羽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