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推进红色革命遗址整体规划、连片保护、统筹展示,11月3日至6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和旅游厅派出调研小组,分别前往省内3条红色线路遗址群开展深度规划调研。
东莞是“东纵抗战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重要城市,近日,省委宣传部宣教处副处长徐东华带队来到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大队部旧址——桥头镇石水口村云和莫公祠调研当地红色特色宣传教育情况。
云和莫公祠建于1931年,抗战结束后,该遗址曾做过青年自卫队队部、小学、农业中学,现祠堂基本保持原貌,如今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宣讲地。此外,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桥头镇革命先烈罗少彦故居等,都已经成为如今桥头镇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资源。桥头镇先进典范和致富带头人李扬辉、优秀扶贫干部赖浩华等退役军人,也作为宝贵的资源并在红色特色教育上发挥功能,起到为红色教育赋能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桥头镇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主导下,建立了红色宣传教育阵地,充分调动和发挥退役军人在红色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并将红色宣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进行结合,探索形成桥头镇红色宣传教育创新实践经验模式,即“联动机制保障+主题活动推动+红色资源赋能”的创新模式。
红色宣传教育要落到实处,重点在于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因此,桥头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动联动相关部门,围绕“红色”主题,先后推出并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其中,9月18日开展了“抗战岁月中的桥头印记”活动,9月30日举办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10月14日开展少先队宣讲活动……活动主题的策划、活动内容的安排,均是以本土资源和平台为依托,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宣传模式,并通过实地感受沐浴红色文化,通过主题故事宣讲孕育红色情结。
参与调研的桥头镇退役军人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红色宣传教育的开展,需要具备红色土壤,才能更好地将红色教育、红色文化进行培育并助推其生根、发芽、成长和壮大。因此,桥头镇将会继续在退役军人中心的主导下,充分联动桥头镇武装部、桥头镇宣教文旅办等部门,打造特色红色宣传教育联动和协同机制,各部门形成合力,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记者】于羽佳 薛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