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广东卫视喜剧杂志类节目《美好生活欢乐送》第四季的录制现场,我们见到了年近七旬,却依然精神矍铄的姜昆老师。
作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几十年如一日地活跃在相声舞台上,多少年的央视春晚,观众都为他紧贴时事的精彩相声表演鼓掌喝彩。而这一次的录制有些特别,姜昆带着他的弟子和好友们“组团”前来:弟子周炜、大山、刘惠、句号等与师父同台;戴志诚、郑健、大兵、武宾等等大咖惊喜助阵,卢鑫、玉浩、金霏、陈曦等全国各地的相声班主也是“一呼百应”,带来多个精彩节目,让观众们在欢笑中看见传统相声艺术代代传承、推陈出新的动人场面。以北方为主体的相声艺术,如今受到南方观众的热烈反响,新一季节目对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广相声文化,丰富地域文化内容作出了一次全新尝试。
在与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对话时,姜昆笑容满面,显然对当天弟子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十分满意。谈及相声的传承,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推广发展,姜昆对未来充满信心。
戳视频,听姜昆老师妙语连珠
大牌档对话姜昆
相声的传承:师承不变,正规教育亦有望推行
相声,自古以来都是通过师徒传承,徒弟拜师学艺,师父倾囊相授,一代又一代,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传承模式。这次来到《美好生活欢乐送》上的优秀相声演员,不少都是姜昆的弟子,师徒久别重逢,姜昆最大的感慨是:“他们都老了,我收他们的时候都是年轻人,一转眼他们已经一把年纪了。”但弟子们的表现也令姜昆十分欣慰,“他们都没有扔掉自己的专业,继续在这个道路上创作演出,为人们播撒着欢笑。”
如今,相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与时俱进,有人就提议,这种师徒传承的学艺模式是否要做出改变?因为在传统的相声师徒关系中,徒弟拜师不止要学艺,可能吃住都在师父家里,学成之后逢年过节也不能忘了师父,是真正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学艺模式,现在要广泛推行显然不太现实了。对此,姜昆表示,师承不能丢掉,但新时代的相声传承,确实需要推行正规教育,让相声走进校园。
小南:相声从以前到现在都是这样一代一代通过师徒、班社这样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您觉得这种班社文化和师徒关系,是怎么样带动新一代的相声演员去进步和学习?
姜昆: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祖宗给留下的这条规矩我们永远不会改掉。这是一个学习方法,是因地制宜,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和传统艺术发展的方法。我们既然是走到了这条道路上,就要遵循我们的前辈定下的这些规矩,用一些师承的方式来进行培养弟子,进行技艺的相传。人们都说“三年功夫五年腿,十年练不出一张嘴”,这个是长时间的,不是简单的在学堂里就能一蹴而就的技艺。
小南:您认为在相声的传承中,除了师承之外,还能不能有一些新的传承模式?
姜昆:我们现在已经在一些高校进行了中国传统曲艺类教材的编撰工作,包括相声板书类的,还有说唱类的,而且也试着在一些学校建立曲艺的学科。当然我将来也希望它(曲艺学科)能够得到国家的认可,希望相声传统的教育和我们的曲艺艺术的传统教育,能够进入正规化的教育体系,能够归到国家整个教育体系分科的大类当中。这样双轨并行,就能使相声的传承生生不息。
相声在南国:要学习本土方言,更接地气
相比北方,南方热爱相声的人总是要少一些,特别是广东地区。由于常用语言不同,大部分广东人都曾表示,听相声时get不到笑点,用相声演员的话来说,就是“包袱没响”。那么,在广东的舞台上说相声,面对台下的本地观众,姜昆老师会不会压力山大呢?
8月份,同样是在《美好生活欢乐送》的舞台上,姜昆和老搭档戴志诚就带来了一段广东“特供”相声——《广东话》。在这段相声中,姜昆融入了自己日常学习粤语的心得体会,化身“广东话名师”,讲解了粤语的“九声六调”、入音、气音、闭唇音等重难点,赢得台下观众的深刻共鸣和阵阵掌声。《广东话》这段相声的播出,更是创下广东卫该档节目的收视新高。
比起纯用粤语说相声,姜昆认为以“学粤语”为主要内容进行演绎,更能带动观众,也更能体现相声的艺术价值,“把粤语当中最集中的特点,就是‘人人心中有,各个嘴中无’的东西讲出来,让底下人有一个恍然大悟,或者‘你讲的非常之对’的共鸣,就起到了艺术欣赏的功能”。
对于相声未来在南国的发展,姜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相声既然是语言艺术,就要在语言方面发挥它的特长,一方面去学习本土的方言,跟大家能够关系更密切一些,更接地气。另一方面,现在我们的相声,也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成为了大家都共同能够欣赏得了的艺术。我想未来,在十年以内,只会讲方言,不会讲普通话的人肯定越来越少了,我对相声的发展,尤其是在南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声的新使命:为大众服务,为“文化强国”努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对 “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人民群众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消费的质量、品位和艺术品格以及审美风格的要求,更高更多样化了。近年来,相声成为了传统曲艺中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一门,相声市场的火爆,令老一辈相声人欣喜,同时也引发了他们的思考。
谈及当今相声艺术的新传播、新突破和新使命,姜昆语重心长地说:“我认为我们的相声艺术发展得非常好,好就好在(许多)年轻人进入了相声的队伍,而且业余的相声演员,小剧场的演员加入了相声队伍,再有年轻的观众喜欢相声,这几种因素,造成了我们的相声市场非常火爆。我们的相声从小剧场为小众服务,走入为大众服务(的阶段),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强调一些东西: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强调正能量,强调它的艺术性、社会性,也要强调它能够传播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这样更符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建设文化强国。我们小小的一个艺术作品,能够有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作用,能够润万家,润万心,这样我们相声演员就尽到了一份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
【出品人】陈志
【制片人】孙国英
【监制】梁燕
【统筹】刘奕伶 毕嘉琪 丁晓然
【采访】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张思毅
【拍摄】张思毅
【剪辑】张思毅 实习生 付诗雨
【图片】主办方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