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河:一河清流,展峥嵘岁月;两岸风光,现当世繁华

南方+ 记者

凡历史名城都与同样负有盛名的河流毗邻。

被称为永恒之城的罗马城至今仍留有顺着台伯河被母狼所救的狼孩这一起源传说,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则诞生了世界最早的文字、学校、史诗、图书馆……泰晤士河哺育了伦敦,塞纳河成就了巴黎,多瑙河让维也纳不负“世界音乐之都”的盛名。

浙江为“浙”(浙江即钱塘江),福建为“闽”,江西为“赣”,湖南为“湘”……江河不仅哺育了城市,某种程度上也“创造”了城市。

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地理脉络,江河不仅是城市文化传播、承载的重要渠道,城市河流滨水地也是城市商业繁衍的孕育床。

在深圳的龙岗区,一条和区名叠合的河流,其身上也上演着同样的故事。

龙岗河发源于梧桐山,是东江二级支流淡水河的干流,其上游由横岗街道的梧桐山河、大康河、简龙河以及何茂盛河;而后流经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坑梓街道后入惠阳境内。其支流主要分布在龙岗河右岸,走向多呈北北东或北东向,呈梳状排列。龙岗河全流域面积181km,总落差723m,河长35km,河床平均坡降1.14%。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龙岗河在工业化初期由绿变黑,再到现如今重现清流,这背后折射的是产业形态的迭代进步和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落日的余晖照射在龙城广场中心的九龙戏珠的雕像上,深圳地铁3号龙岗线高架桥犹如一条长龙飞架在龙岗大道上,横穿龙岗河上空,3号线地铁列车正披着落日金晖缓缓进入龙城广场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构勒出魅力深圳柔情龙岗的最美画卷。

龙岗河是龙岗人的母亲河,温情脉脉,柔情似水。傍晚时分,落日熔金,市民游于河畔,或观花赏鱼,或将老携幼,亦步亦趋,悠闲自得。河中孩童戏水,河边老人垂钓,不亦乐乎。

作为深圳河道最长、水体最多的城区之一,一直以来,治水提质是龙岗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龙岗区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抓手之一。

2020年,是深圳“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提升年”。当人们走近龙岗的河湖水岸,看到的已是河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美丽画卷。

画卷背后,是龙岗区三年以来62条河流全部实行“河长制”创下的一串了不起的数字——三年共改造完成正本清源小区3613个、新建雨污管道1490公里,修复问题管道180公里,2019年底污水收集率达到94%;建成了“海绵体”49.97平方公里,占龙岗建成区面积的25%,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全面完成了40条黑臭水体和780个小微黑臭水体治理……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 ——深圳龙岗区为群众打造水清岸绿的家园

河长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早在2014年3月,龙岗区就制定河长制实施方案,为全区15条主要河流建立河长,由区委区政府领导任河长。2017年7月,结合过去三年的实施经验,在征求各方意见后,龙岗正式出台了《龙岗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方案的覆盖范围由15条主要河流拓展到62条河流,实现了河流全覆盖。在区级河长的基础上,又设置街道级河长和社区级河长,使全区总长240.2千米的每条河流、每段水域都纳入管理,直达河流治理的“最后一米”。

“各级河长作为河流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担当,扑下身子、亲力亲为,特别是要强力协调推进项目征地拆迁等工作,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攻坚克难,持续发力,确保龙岗在河长制工作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该区负责人表示。

根据这一制度,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的29名领导分别担任区级河长,11个街道书记担任流经本街道河流的街道级河长,80个社区书记担任流经本社区河流的社区级河长。河长制实施情况被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并进行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的予以激励,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

以“河长制”促“河长治”,龙岗区全面打响了治水提质攻坚战,大幅改善了河流水环境质量。2017年,龙岗区超额完成治水提质及黑臭水体治理年度任务,全年共启动104个治水提质项目,新建污水管网458公里,完成海绵城市建设10.2平方公里,消除排污口598个;建成区6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群众满意率均超90%,河流水质改善幅度全市排名第二,南约河、龙西河年底水质监测达到IV类水标准,龙岗河干流治污工作全市率先达到省考核要求。

河道一天天的变化,附近的居民看得到,也闻得到:布吉街道居民郑惠茜说,以前布吉河(龙岗段)好臭,每每路过都要捂着鼻子走。政府安装截污管道后,变化很明显,不仅从河边走过闻不到臭,还有越来越多人来空坝子上跳广场舞。

“龙岗区治水提质成效有目共睹。”龙岗区人大代表周远燕说,平湖君子布河水体整治前又黑又臭,居民意见挺大。截污管道全部铺设好,政府严查企业偷排,严控不洁水质排入河流效果明显,如今河水已经逐步清澈,臭味也消失了。

治水当中往往会遇到违建处理、对占用河道的建筑进行征拆等一系列难题。而河长在统筹、协调、督导河流综合整治和管理保护等治水提质工作中的主责和主体作用,以特别的意识、特别的责任、特别的担当,为治水提质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河长制”的保障下,区级河长担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拆迁项目工作专班,建立定期例会、微信群等工作平台,由区委督查室牵头,每周汇总工作进度报区主要领导,梳理存在问题反馈至相关单位,限期解决,对未达进度要求或相互推诿的,及时通报、严格问责。黄沙河、布吉河、君子布河等重点河流的征拆工作得以快速推进。

将党支部建在河道上——各街道纷纷成立治水提质攻坚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11个街道主要领导沿河走遍每个拆迁节点和每栋拆迁房屋,通过召开现场会、办公会及时研究解决征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党员干部展现“硬作风”,充分发扬“5+2”“白+黑”拼搏精神,全力以赴,不分昼夜,尽可能解决业主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征拆工作,逐步突破关键节点。

“河长制”推行三年来,龙岗的水质有了彻底的提升,给群众交上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这场“绿水保卫战”还远远没有结束。2020年,龙岗区新建治水项目总投入将达105.1亿元,并提出了五个新目标,包括15条一级支流要消除劣Ⅴ类、40条黑臭水体要实现稳定达标长治久清、四条入库支流要达到Ⅳ类水的要求、所有的污水处理厂净水的BOD要达到一百毫克每升以上以及开工建设40公里的碧道。

目前,龙岗区正在构建完善封闭的污水系统、敞开的雨水系统、高效的截污系统、全域的补水系统、全要素的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发挥已建系统的效用,提升雨天保障率,努力为先行示范区贡献绿色发展的“龙岗方案”。

【撰文】崔璨 黄诗妤

编辑 文海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