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采访欧凯明,是在粤剧电影《睿王与庄妃》位于北京怀柔的拍摄现场。《睿王与庄妃》舞台剧原创于1994年,到现在演了数百场。如今又有了电影版。欧凯明、倪惠英分饰“睿王”与“庄妃。
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身着戏服的欧凯明坐在镜头前显得很有气场,开机仪式上他还清唱了《睿王与庄妃》的片段,他那标志性、洪亮而富有张力的嗓音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这部戏凝结了很多前辈的心血,欧凯明也表达了对前辈们的敬意,”我要感谢的还有前几任饰演多尔衮的演员,特别是我尊敬的安哥——梁耀安老师。”他说,在创作上,其实前辈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版本供他学习、借鉴。
南方+对话欧凯明
“拍戏曲电影很辛苦,但我很愿意做这件事,因为它对粤剧的传承、发展和传播都具有巨大的意义。”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欧凯明一直在探索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创新粤剧,希望用种种创新的艺术形式丰富粤剧的生命力。
拍戏曲电影有学问,分寸感的拿捏很关键
将舞台上的粤剧搬上银幕,并非让镜头对准舞台进行“全版拷贝”,而是通过蒙太奇、镜头变换、电影美工、场面调度等一系列手段实现影像表达。“如果你要问我哪种形式过瘾,肯定是舞台表演过瘾,因为在舞台上可以一气呵成连贯地演绎下去。”
尽管这是欧凯明第四次主演粤剧电影,早年他也有过拍影视剧的经验,但拍电影这件事,他感受到的并不是手到擒来的轻松,戏曲电影需要分镜头拍摄,演员的情绪常会被打断,有的戏“真的要重拍很多次”,当然大多数戏都是一条过。
左起:男主角欧凯明、制片人董培雯、导演马崇杰、女主角倪惠英
舞台表演和镜头前表演的分寸感如何把握,也是戏曲电影导演和演员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舞台离得远,观众主要看演员的形态,如欧凯明所说,演员们是通过四功五法、唱念做打的程式化表演来塑造人物的,但在电影中,难免会有特写的镜头捕捉到演员的细微表情。欧凯明的经验是,有一些情绪会收着来,但有一些部分必须要和舞台表演保持一致,“唱得很高的段落,你却轻轻地做口型,那是不对的,声音的力度与相应的表情应该是匹配的。”
《睿王与庄妃》是倪惠英的代表作之一,她在电影版饰演的依旧是“庄妃”一角。尽管与倪惠英相识多年,这部电影却是欧凯明与她首次在大型作品中合作。“我一定把这部戏拍好,同时电影版会有更生活化的一面,”欧凯明提到,剧中的“多尔衮”有一场大段台词的戏,这对欧凯明构成不小的挑战,需要他反复琢磨每一句台词口白的节奏,以及需要拿捏的情绪。
做好演员,必须对舞台有敬畏之心
《睿王与庄妃》是他主演的第四部粤剧电影,前三部作品分别是《小凤仙》《南越宫词》《刑场上的婚礼》。拍了几部戏曲电影的欧凯明,遇到过从早上七点开始化妆,一直拍到第二天的情况,但他乐在其中,认为做这件事意义深远。
在近日广州举办的粤剧电影《南越宫词》专家研讨会上,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认为,《南越宫词》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是一张非常有特色的广州文化名片,同时又是一个有价值的戏曲名片。
而粤剧电影《刑场上的婚礼》自去年12月首映到今年1月20日,单广州地区放映的总票房近230万元。截至今年9月底,影片上映以来广、佛两地观影人次达到12万——无论从观影人次还是票房数字的维度,均创下近三年来国内戏曲类电影的最高纪录。
“拍戏曲电影很辛苦,但我很愿意做这件事,因为它对粤剧的传承、发展和传播都具有巨大的意义。”欧凯明一直在探索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创新粤剧,近年,他和团队创作了《初心》《岭南人家》等剧目,还拍摄了纪录片《粤韵芬芳》。
今年4月,欧凯明演唱的粤歌《粤伶心曲》MV上线,它是欧凯明从艺40多年的内心写照。“这是我很用心写的一首歌,”歌中那两句“红豆相思泪千行,云山珠水铸我魂”,是在二稿创作时欧凯明强烈要求加进去的歌词,“代表了我作为广州人的自豪感,传达的是作为一名粤剧演员对舞台、对粤剧的情怀。”
“把最好的状态留给观众,留在舞台。”欧凯明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这句话也是他对自我的提醒。身兼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广州红豆粤剧团团长等数职的欧凯明,也习惯说类似的话,“我只有一个职务是正式的,那就是演员。做好演员,必须对舞台有敬畏之心。”
欧凯明尽量不让行政事务影响到表演这份工作。“比如我今晚要演‘睿王’,如果你再去开会,声音就很疲劳了。要保持很好的状态和体力,那就别开这会了,因为晚上演出效果不好,那就是被上千观众骂。”
【撰文/拍摄】南方+ 记者 刘长欣
【剪辑】 张思毅 实习生 付诗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