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40年法治创新“故事汇”,含75个创新案例

南方+ 记者

11月5日,深圳市委依法治市办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深圳经济特区40年法治建设创新案例选编》,案例选编共约19万字,包含创新案例75个,涵盖了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法治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在立执司守四个领域先行先试,实现了许多“全国率先”“领域首次”的原生创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探索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总结深圳在法治建设领域的经验和做法,深圳市委依法治市办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组织编撰了《深圳经济特区40年法治建设创新案例选编》。

案例全书共约19万字,共有创新案例75个,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领域。此外,还附录了40年法治建设大事记320条。每个案例从背景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三部分进行介绍,并辅以历史照片和数据图表,全视角展示了深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

深圳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局长蒋溪林介绍,案例选编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广泛性。从内容上看,案例选编全方位展示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在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基本涵盖法治建设的各个领域。

二是典型性。编辑部从案例改革创新意义、对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产生示范效应等方面综合考虑,从近300个案例中层层遴选出最具典型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75个案例,其中绝大部分为深圳首创。

三是真实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案例选编是深圳法治建设的一项“考古”工作。为确保相关案例的真实性,编辑部历时4个月,通过电话采访、网络搜寻、查阅历史档案等多种方式,收集了相关历史图片600余张、历史文件110余份,增补了大量的数据图表,对供稿单位报送的逾30万字基础文案进行了4轮校核修改,补充了被选案例涉及的改革细节,突出所选案例的深圳特色。

四是可读性。案例选编的可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行文风格来看,主要采取新闻语言,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通俗易懂;其次,从内容上来看,尽可能挖掘被选案例涉及的改革细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改革的历程娓娓道来;最后,从形式上看,全书共配有332张老照片、历史文件和数据图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案例相关的历史背景、精彩瞬间、改革成效,增强了整体的感染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一条法治之路,案例选编是对过去40年深圳法治建设的总结。未来,深圳如何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法治建设,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

深圳市委依法治市办组成人员、市司法局副局长蒋小文介绍,接下来将开展创新性实验性的立法探索,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主要围绕高新技术、数字经济、隐私保护、市场秩序、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快构建既与国际规则惯例相衔接、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先行示范区法规制度体系,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还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工作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涉外涉港澳法律事务交流合作机制、推进智慧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工作队伍建设等。

“我们要继续加强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为中国法治建设树立更多标杆,提供更多参考蓝本,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蒋小文说。

【记者】苏国锐

编辑 黄靖逵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