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间,原有望成为全球最大规模IPO的蚂蚁集团“A+H股”同步按下了上市“暂停键”。随后,阿里巴巴在美股及港股均出现大幅下跌,同时,一众蚂蚁集团概念股及金融科技概念股集体大跌。
从上市角度看,某大型投行人士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看,蚂蚁集团是暂停上市,而非终止上市。“面对新的监管要求,蚂蚁集团确实需要说清楚影响有多大,这符合注册制精神。”上市投行人士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蚂蚁集团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估值也会相应变化,暂缓上市、对战略投资者和中签用户退款,避免他们以高估值买入蚂蚁集团股票而遭遇市场破发情况,实属保护投资者的切实举措。
原计划募资2600亿元的蚂蚁集团上市暂缓,会带来哪些冲击波呢?
率先受到冲击的是与蚂蚁集团相关的个股。11月3日晚间,蚂蚁集团被暂缓两地上市消息发布后,持有30%蚂蚁集团股权的阿里巴巴美股盘前股价持续跳水。截至收盘,跌幅8.13%,收报285.57美元,一夜之间市值蒸发4500亿元人民币(约680亿美元)。
同日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跳空低开,全日跌幅达到7.54%,当天市值蒸发4891亿港元。“阿里系”其他重要成员阿里健康、阿里影业等港股上市公司也受到惊吓,但很快又稳住了阵脚并展开反弹。
A股方面,蚂蚁金服概念多只股票收跌,蚂蚁金服概念指数跌超2%。其中,君正集团收跌9.28%,易联众跌5.17%,新开普跌4.12%。
除了蚂蚁概念股,美股市场中,中国金融科技概念股出现大幅下跌。截至收盘,陆金所收报12.66美元,下跌8.26%;信也科技集团收报2美元,下跌1.48%;乐信收报7.13美元,下跌3.78%;360数科收报10.49美元,下跌2.42%;嘉银金科收报2.73美元,下跌1.44%。
按照IPO价格计算,蚂蚁集团A+H股发行募资最高达2600亿元(包括初始发行新股及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伴随上市计划暂缓,募资随之悬空。参与蚂蚁集团IPO打新费用如何处理成为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
据媒体报道,此次参与蚂蚁集团IPO打新的A股及港股投资者达671万人次。
由于两地“打新”的规则和制度不同,在退款方面的处理也不同。截至目前,蚂蚁尚未发布A股退款事宜,仅发布了H股退款安排。
11月4日上午,蚂蚁集团在港股公告退款安排,称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连同1%经纪佣金,0.0027%香港证监会交易征费及0.00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将于11月4日和11月6日不计利息分两批退回。
据记者了解,港股投资者申购新股的费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申请股款+手续费(经纪佣金、香港证监会交易征费、香港联交所交易费用)+孖展利息(“加杠杆”的利息)。
目前能够明确的是,申请股款和手续费将悉数退回。至于孖展利息,蚂蚁公告未提及。而这对大多数融资打新的投资者来说,则是最大的成本。
“这次蚂蚁打新非常热,参与的投资者数量多,而且孖展的比例也高,港股最高杠杆20倍,利息成本不低。”一位香港券商经纪人告诉记者。
公开数据显示,本次蚂蚁集团上市,港股有155万中签股民的1.3万亿港元资金被冻结。综合市场信息,孖展利息在3%、4%左右,比如辉立证券2.98%,广发香港3%,华泰涨乐通全球3.9%,富途证券3.98%。对此,11月4日,不少券商给出与投资者共同分担的解决方案。以此次出借孖展数量最多的券商之一富途证券为例,其宣布免除所有认购费和利息,退款规模数千万元。广发香港宣布除了免认购费,原本3%的融资利息,为投资者降低到2.28%计算,金额不设上限。富途涨乐通全球的利息也从3.9%降低到2.5%。
据了解,原定于11月4日开启的上市前的暗盘也随之取消,包括暗盘前火热的场外交易,大量溢价进行的新股交易都将被取消。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还在于:前期投入战略配售的基金将如何处置?
9月25日,支付宝将5只基金计划参与蚂蚁集团战略配售的基金,作为营销亮点进行了大规模宣传,明确称“五大基金公司重磅新发战略配售蚂蚁集团股票”,一时成为众多支付宝用户追捧的明星产品。
10月8日晚间,易方达、鹏华、中欧、汇添富、华夏旗下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全部结束募集。5只基金合计募集600亿元,有效认购户数将近1360万户,每只基金的获配比例占基金总盘子的10%左右。
蚂蚁集团上市暂缓后,11月4日,易方达、华夏、汇添富、中欧、鹏华等5家基金公司同时发布公告,内容完全一致:因蚂蚁集团暂缓在A+H上市计划,本基金中原计划战略投资于蚂蚁上市的部分也相应暂缓。目前基金均已成立,基金运作不受影响。
北京一位公募基金人士猜测称:“这部分资金有可能像打新资金一样原路退回。目前这些基金已经开始封闭运作,资金应该不是退回个人账户,而是回归基金的大盘子,基金经理可以先用来投资其他的股票。而且,基金一般不会满仓运作,等蚂蚁确定上市时这些基金还可以再参加战略配售。”
资深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认为,5只战配金户均持仓最高6372.08元、最低3819.61元,“在大家的资产配置里可谓‘零头’,而且这5只基金本来就要封闭18个月,暂缓上市影响不大”。
不过,记者发现以“战略配售蚂蚁集团股票”作为宣传亮点的上述5只基金正式名称均为“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不仅名称中无“蚂蚁”元素,而且基金合同对“蚂蚁”均只字未提,仅在合同中阐明了基金在封闭运作期内的战略配售策略。
例如,易方达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合同中提到:“封闭运作期内,本基金将积极关注并深入分析和论证战略配售股票的投资机会……结合未来市场走势判断,精选市场认可度高、具备估值优势的企业进行战略配售……本基金资产并非必然参与战略配售,本基金可根据市场环境和投资策略需要,选择通过或不通过战略配售方式参与股票投资。”
蚂蚁集团上市暂缓已成定局。市场更为关心的是,蚂蚁是否还能继续上市?暂缓期限多长?
对此,某大型投行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看,蚂蚁集团是暂停上市,而非终止上市。
根据上交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的决定,其暂缓上市原因之一为蚂蚁集团就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相关情况作出说明。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蚂蚁暂缓上市背后,是蚂蚁高管进行监管约谈,公司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其中最直接的是《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落地执行后可能对占蚂蚁总营收比重为39.4%的微贷科技业务产生较大影响。蚂蚁的微贷科技业务主体目前主要是两家网络小贷。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办法》如果正式实施,网络小贷业务将迎来一轮较大的调整,通过网络小贷业务扩张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将受到明显冲击。在此背景下,蚂蚁集团应全面、准确、完整地披露监管政策对其影响,及时向投资者提示可能存在的风险。董希淼认为,暂缓上市之后,预计蚂蚁集团将在上市的业务板块以及估值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在重新上市后,贷款相关业务是否会被剥离,这将取决于业务是否能够快速调整并符合监管要求。“基于业务体系的完整性和协同性,保留的可能性大。”于百程表示。
市场分析认为,蚂蚁集团有可能会剥离花呗和借呗业务。“如果剥离出上述业务,蚂蚁集团的估值有可能会大幅缩水。”投行人士指出,即使不剥离这两项业务,在新网贷办法约束下,为蚂蚁集团贡献主要利润的微贷业务也会大幅缩水,从而导致其估值受到影响。
而蚂蚁集团被暂缓上市后,正在等待科创板审批的京东数科,其上市也可能受到影响。
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私募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傅子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京东数科上市计划会造成巨大影响。一是市场按新规对其进行价值重估;二是这些公司上市将会更谨慎,尤其在信息披露方面,对自身业务模式的披露将会更加清晰。
于百程指出,京东数科等拟上市金融科技企业也同样存在借贷科技或信用消费业务,也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京东数科旗下有“白条”及“金条”业务,白条主要属于赊销服务,金条业务和蚂蚁借呗相似。京东数科旗下有四家小额贷款公司,其中也涉及网络小贷业务,但规模均不大,其中最大的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贷,总资产规模在29亿。因此,网络小贷的最新办法对京东数科依然会有影响,比如在注册资本、联合贷款等方面,预计京东数科或者用纯科技服务的方式开展消费信用业务,或者根据监管要求申请牌照来开展。
除了以上内容,你认为,蚂蚁集团上市暂缓还会引发哪些冲击波?欢迎评论告诉我们。
【南方+记者】陈颖 唐柳雯 张艳 黎华联
【见习记者】周美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