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河畔,近代著名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故居濠南别业前,两株紫藤缠绕攀沿至三层屋顶,仍旧郁郁葱葱。
从延续百年的纺织工业、闻名内外的建筑铁军,到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等七个“第一”,江海汇聚之城南通得风气之先,城市历史厚重,工业基础扎实。
如今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于一身,南通正围绕“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10月25至31日,粤港澳三地13家主流媒体记者集中走访江苏省南通市,探寻吴良镛口中“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发展密码。
张謇故居濠南别业。
依江傍海
兴港口 重海工
南通南临长江,东至黄海,长江三角洲平原肥沃的土地和依江傍海的自然禀赋铸造了城市的产业形态。
“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布”,通州自古是纺织业重镇。189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在国内首次建立纺织原料基地,纺织业逐渐成为南通的支柱产业。目前,南通已成为世界三大家纺生产基地之一,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1066家,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
北京“鸟巢”、上海金茂大厦、阿联酋迪拜双塔……国内外众多地标建筑与南通建筑工匠相关。与纺织齐名,建筑业是南通另一传统优势产业。2019年,南通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195万,承建施工面积约9亿平方米,实现总产值超过9000亿元。
通州湾起步港区正在建设。
近年来,被称为“靠海不亲海”的江苏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把“江苏新出海口”放在南通,“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今年初,南通设立通州湾港口开发建设委员会,将洋口港、通州湾、海门港、吕四港作业区整合规划为一个“大通州湾”港区,统筹推进全市域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围绕绿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纺织、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等产业方向,通州湾示范区规划建设了“五园一城一基地”。
目前通州湾起步港区“2+2”码头已开工建设,明年底将开港运营。根据规划,到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2035年超过1500万标箱。
船舶海工也是南通依托江海资源发展的优势产业。沿着海岸线往南,在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内,我国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600kW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这里建造完成。
招商局工业集团海门基地。
布局豪华邮轮产业,招商局工业集团海门基地正在建造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船坞车间,能满足年产1.5艘10万总吨级豪华游轮、兼顾2艘极地探险邮轮的产能。副总经理陈涛认为,南通临江临海靠近上海,接近船舶制造上下游国外供应商、船籍社、船运金融服务、设计研究院等资源。区域内船舶制造业基础好,产业工人齐全。
依托现代纺织、建筑业等传统产业,加快布局港口航运,壮大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南通经济发展持续加速。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83.4亿元,比2015年增长超过3000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23位,江苏省排名第4位。今年前三季度,南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84亿元、增长3.4%,增幅居江苏省第一位,今年将有望进入“GDP万亿俱乐部”。
乘势而上
接苏沪 通八方
从海门区江海大厦高层远眺,隔着江面,上海崇明岛近在眼前。
从江海大厦远眺上海崇明岛。
长期以来,由于缺少过江通道,南通面临“向南不通”的困境。今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通,沪苏通铁路同日通车运营,南通至上海间铁路出行最短时间从3.5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6分钟。
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于一身,围绕“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南通正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一批铁路、机场、过江通道等联通项目加速落地。
日前,南通新机场选址获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将与上海虹桥、浦东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一期工程计划2025年建成投运,规划吞吐量为4900万人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北沿江高铁年底前将全线开工,推动南通与上海实现交通同城化。
在现有3条过江通道的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南通规划建设张皋过江通道、苏通第二过江通道等5条过江通道,形成“八龙过江”交通格局。
通达的交通加速南通全方位对接苏南与上海的步伐。从2012年起,与上海一江之隔的海门区临江新区放弃原本具备优势的化工产业,依托滨江10平方公里的滩涂,打造国际化产业科技生态人文小城。经过多年建设,新区内的海门科技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已初具规模。
海门科技园。
在海门区政协副主席、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看来,临江新区的“改道行驶”本质上是切合市场化思维进行的“产品定制”。“生物医药在张家港、上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存在企业和人才外溢现象。因此,我们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按照园区校区社区景区融合的思路,打造了高端的产业平台吸引人才聚集。”
吸引人才进驻,除了好的就业生活条件,受年轻人欢迎的文化氛围也可加分不少。记者到访时,第二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正在举行。动画周组委会主席徐杨斌表示,动画周永久落户海门,看中的是这里离上海只有一小时的车程,特别适合影视动漫人才聚集和创作。临近产业发达的城市群有利于将动画与其他业态结合,发展动漫衍生产业。
现在,徐杨斌也在海门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对原创团队动画项目进行孵化,“政府和我们共同投资了孵化基地,共同创业。”
“以前常说机会都在大城市,但现在出现了一种趋势,对于上海等大城市边上的小城镇来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中,高端小镇一定是一个亮点。” 徐骏说。
东布洲国际动画孵化创作基地。
筑巢引凤
减成本 重服务
“我们来考察的时候,厂房已经建成,只要进行简单的装修就可以生产,这为企业节约了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从事生物制药的澳斯康集团创始人之一、总经理徐菲说。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苏州、上海等城市溢出效应增强,南通利用土地开发强度低、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积极筑巢引凤,吸引重大项目落地。
崇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晶介绍,与苏州、上海相比,南通在甲级写字楼的租金、水电天然气等价格方面有明显优势。“我们在土地空间上对于高端制造业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同济科技园。
今年,南通新签约和开工2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34个,其中百亿级项目28个。吸引企业投资除了这里的资源成本优势,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南通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人才新政”。比如,在创业扶持方面,对高水平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助、最高2000万元的政策性股权投资以及三年免租金业务用房;在人才安居方面,实行“零门槛”落户,分类提供三年免租金人才公寓或给予15万-15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还拿出商品住宅可销售房源的30%优先供给首次购房的人才。
在政务服务上,“一枚印章管审批”,企业开办最快半个工作日完成,一般工业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办结,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全过程都能“帮办代办”,99.6%的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南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长三角与大湾区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王晶说:“南通在就近服务客户、提高产能、土地承载空间方面相对稳定,将进一步做好和大湾区的产业协同,从制造业配套方面做好服务,从而推动科技研发协同、金融协同。”今年以来,深圳、东莞在崇川经济开发区落户项目超过10个。
南通企业中天科技集团是一家集通信、电网、海洋、新能源等多产业的中国500强企业。该公司首席品牌官叶振华表示,集团在广东投资了三家企业,其中有一家在深圳,主要发展5G产业。“投资前我们对深圳进行了非常详实的考察,深圳是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我们很有信心,看好那边的发展。”
【记者】余嘉敏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