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特刊⑳ |佛山市科技局帮扶通门镇玉堂村剪影

云浮发布
+ 订阅

玉堂村——位于郁南县通门镇西部,“两广”交界处,辖区24.05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36户,总人口2051人。2015年末人均可支配收入6380元,全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0.77万元。2016年,玉堂村被评定为省定贫困村,由佛山市商务局、科技局、科协、贸促会、供销社五家单位共同帮扶。扶贫单位到位、扶贫干部进驻,让这个美丽的森林乡村换了新颜。至2019年底,玉堂村脱贫攻坚成效明显,贫困户稳定增收,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87.82元,达到“八有”目标,96户贫困户331人全部脱贫,脱贫率100%,村集体经济收入为9.8324万元,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对口帮扶以来,佛山市科技局与其他帮扶单位携手,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全力支持玉堂村精准脱贫。局领导带头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局与27户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每年局党组都要专题讨论扶贫工作,安排扶贫工作经验丰富的调研员分管扶贫工作,2019年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近五年来筹集31.66万元办公经费用于扶持玉堂村发展。

玉堂村地处偏远山区,进村道路蜿蜒崎岖,山林面积多、田地面积少、地处水源保护区,产业发展受限,种植养殖业规模小,运输不便物流成本高。结合这一实际,帮扶单位与两任驻村干部多方探索玉堂村脱贫致富之路,逐步形成以山下番石榴、山上肉桂、经济林等林果业种植为主导,家庭小型养殖为辅,组织奖励外出务工,建设玉堂村光伏发电项目,入股郁南县统筹光伏发电、郁南县兴富公司、东坝花卉等资产入股项目分红等多种方式,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玉堂村是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空气清新,有400亩番石榴种植基地,所种植的珍珠番石榴品种优良,当年种植当年即可结果,采用山泉水灌溉,生长全程不打农药,靠村民逐个套袋免受虫害,是玉堂村的致富果。为将这一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驻村干部除了为村民发放种苗、肥料,在番石榴基地安装“农眼”农业智能监测系统,借助视频监控、二维码等技术,实现农产品溯源管理和24小时实时监控,成立农民专业种养合作社抓好生产端以外,佛山市科技局、佛山市商务局与驻村工作队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届组织人员参加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大力推广玉堂珍珠番石榴并通过电商进行销售。现场展示“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成果,包括扶贫情况介绍、网购体验、现场试吃、现榨果汁、实时查看农眼监测基地数据等多个番石榴电商项目环节,同时将康美先无核黄皮饼、冲台蜂蜜、顺塘无花果、冲枚笋干、云雾茶等郁南特产进行展销。玉堂村成为首个参加该博览会的贫困村,成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客商围观咨询,《佛山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推动玉堂番石榴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2019年、2020年广东脱贫攻坚展及郁南黄皮节上,玉堂番石榴及其它优质农产品深受客户欢迎。

▲广东省邮政公司到玉堂村考察电商扶贫工作

2018年5月,玉堂村“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正式营业,贫困村从此拥有了电商实体平台,为“郁南第一家”。该服务站建成后交由贫困户经营,通过“农产品上网”“工业品下行”,深入发展电商,便民利民。在经营模式上,由玉堂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郁南县分公司、郁南县供销合作联社通力合作,依托郁南邮政公司“邮乐购”和郁南供销社“乐村淘”等两大农村电商平台开展经营,确保长期稳定。

▲玉堂番石榴参加广东脱贫攻坚展

▲佛山市科技局局长周佩珊(左二)向贫困户刘木火送上轮椅及慰问金

2018年5月,在走访慰问贫困户中,了解到低保贫困户刘木火的妻子身患残疾行动不便,日常要靠已70多岁的刘木火背负而行,为切实帮助贫困户,佛山市科技局购买了一个轮椅送到刘木火家,方便刘木火推妻子外出散步。

今年,驻村工作队对刘木火家门口到公路40多米的土路进行硬底化,修建了宽2.1米的混凝土路,进一步方便刘木火一家外出。

▲刘木火门前道路硬底化

玉堂村大眼垌自然村的刘汉均、刘汉明兄弟,不幸患上尿毒症,需要定期透析,所需费用较大,驻村工作队除了帮助购买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以外,还积极联系佛山市科技局请求帮助,科技局拿出4000元经费用于专项慰问刘汉均、刘汉明兄弟,帮助其应对困难。

▲佛山市科技局局长周佩珊(左)慰问贫困户刘汉均

佛山市科技局还经常发动干部职工消费扶贫购买玉堂村及郁南县冬蜜、笋干、茶叶、桂皮、鹌鹑蛋等农产品,向困难群众捐赠衣物、文具等,从细微处关爱群众疾苦。

佛山市科技局派驻第一书记王洪刚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难题,得知贫困户冯亚雄妻子智力偏弱,多年没有身份证,驻村第一书记多方联系通门镇、宝珠镇公安户政部门和民政部门,与村书记、冯亚雄夫妻一起到宝珠镇派出所,帮助冯亚雄妻子查明真实姓名,办理居民身份证、户口本,解决其多年没有身份证不能落户办理低保的难题。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科普是科技局与科学馆的业务专长,佛山市科技局与佛山科学馆通过邀请建档立卡学生到馆参观与科普进校园相结合,发挥科技系统业务优势,对山区孩子进行科普教育,智力扶贫。

驻村第一书记王洪刚驻村不久,恰逢2019年“六一”儿童节,在局领导大力支持、科学馆同事积极配合下,驻村工作队与村委会组织55名少年儿童到佛山科学馆参观学习,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格外有意义的儿童节。对许多山区儿童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山区,一睹大都市繁华的景象,亲身体会祖国的飞速发展。在科学馆展厅里,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探索科技的奥秘、体验科技的神奇、感受科技力量的震撼,生动有趣、蕴含着人类智慧的各种展品,让孩子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组织55名建档立卡学生参观佛山科学馆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佛山科学馆科普大篷车开进通门校园,跳舞机器人、足球机器人、3D煎饼打印、制作放飞直升机模型等十多个展示参与项目,展现科学技术的无穷奥妙,为通门镇中心小学、冲枚小学、通门镇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送来一场科技盛宴。

▲通门镇中心小学学生体验科普展项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接触、感受、体验科技的力量,扩展孩子们的科普知识,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大家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也许这样一次科技的萌芽,会给孩子们将来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口。2020年11月,佛山市科技局、科协联合佛山科学馆将继续在通门镇开展科普进校园郁南站系列活动,走进全镇最偏远的山村教学点,普惠通门镇每一名山区学生。”驻村第一书记王洪刚介绍说。  

▲冲枚小学学生参与足球机器人比赛

2020年初,当人们沉浸在农历庚子年春节即将到来的喜悦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华夏大地,各地纷纷设立检查站隔离点,各种防疫物资紧缺, 帮扶单位领导在做好单位及社区防疫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帮扶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得到驻村第一书记对村防疫工作的汇报以及紧缺防疫物资需要支援的请求后,帮扶单位想方设法为村里寄来急需的口罩、消毒水、酒精、洗手液、测温枪等大批防疫物资,解决了村里防疫的燃眉之急。

▲佛山市科技局、科协、供销社等单位向玉堂村捐赠防疫物资

4月底,通门镇中小学开学在即,学校防疫物资缺乏,帮扶单位及时伸出了援手,通门镇四个省定贫困村的帮扶单位均筹措大量防疫物资,支持通门镇中小学开学,为孩子们顺利安全开学保驾护航。

▲贾煊调研员代表玉堂村帮扶单位向通门镇中小学捐赠防疫物资

9月,佛山市科技局联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继续向通门镇中心小学捐赠10箱免洗洗手液,帮助孩子们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佛山市科技局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向通门镇中心小学捐赠洗手液

玉堂村利用山上林地、路边、水渠边、边角地大力发展肉桂种植,目前全村成规模肉桂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户均经济效益超过5000元。肉桂全株都是宝,晒制好的桂皮2019年可卖到900元一担,桂枝桂叶可以蒸制桂油,桂枝、桂皮、桂油均可入药,也可作为烹饪香料使用,肉桂的长期经济效益非常好。

▲广东金骏康公司三位博士到村考察扶贫产业

▲广东金骏康公司向村民介绍科技扶贫方案

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既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扶贫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长久之策,驻村工作队将肉桂作为长期发展主导产业,一方面向贫困户发放75000余棵肉桂苗进行扶持,建设开挖机耕路方便村民驾驶三轮车拖拉机等上山劳作,改善村民生产条件;一方面通过局领导,联系广东金骏康公司到村考察,采取“公司+合作社+党员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方式,进行肉桂加工合作,探索长效产业扶贫机制,改变以前农户只能出卖桂皮、桂枝等原材料的现状,提高肉桂附加值,增加农户收入,形成良性绿色循环发展。广东金骏康公司发挥技术和市场优势,建立桂枝原材料采收质量标准、桂枝饮片质量标准;开发选型桂枝炮制加工装备、指导加工工厂建设;开展药效物质基础、生物效价、智能炮制装备及新标准等研究与构建;推广“玉堂肉桂”、“玉堂桂枝”等饮片品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采购和销售玉堂肉桂及桂枝相关产品,促进肉桂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佛山市科技局纪检组领导听取金骏康公司肉桂加工合作项目介绍 

结语

作为佛山市科技局派驻玉堂村第一书记,面对困难和挑战,王洪刚始终以能参与脱贫攻坚这一世纪伟业为荣,把责任记在心中,使命扛在肩上,落实在每日的行动上,把扶贫工作作为提高党性的磨刀石。他坚信,自己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汇聚成为贫困群众永恒现实的幸福。 

▲美丽的森林乡村——玉堂村

经过近五年的帮扶,投入一千余万元扶贫资金,实施八十多个帮扶项目,玉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硬底化,卫生站、文体广场、篮球场、文化室齐全,环境美化,自来水流进各家厨房,太阳能路灯照亮村路,24户贫困户住进新居,水渠水利设施完备,机耕路方便上山耕作,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村民越来越富裕。这一切都来源于党的扶贫好政策,来自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来自于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与驻村干部的倾心付出,更离不开当地村民的辛勤汗水。

广大村民相信,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玉堂村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将继续有序衔接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玉堂必将金玉满堂。

2020年11月3日《云浮日报》专版报道


云浮融媒中心

来源:云浮日报

责编:莫颖琳

值班主任:赵军鳗

值班总编:卢利文

投稿邮箱:yunffb@qq.com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