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眼 | 从一片农田到国家级高新园区,宝安尖岗山如何撑起湾区智能产业新脊梁?

南方+ 记者

11月2日,“科创湾区力 智汇尖岗山”——宝安·尖岗山国家高新园区宣传推介暨空间资源对接会举行,会上发布“深港智能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区”规划,描绘出这片国家高新园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尖岗山南接前海及宝安中心区,北接光明科学城,东临留仙洞总部基地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接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园区紧邻南光高速,京港澳高速穿园而过,地铁 1 号线、5 号线、11 号线和创业路将前海和深圳高新科技园拉进了尖岗山的“15 分钟生活圈”内;正在建设的地铁 12 号线和规划中的 9 号线、15 号线将织密尖岗山的轨道交通网;在建和待建中的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珠通道将连接宝安和珠江西岸,串联起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地理节点。

一片农田、遍地鱼塘到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再到国家级高新园区,尖岗山片区在20年间“破茧成蝶”。面向未来,在“双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与宏大背景下,尖岗山国家高新园区不仅承载了新安乃至宝安的产业希望,更被寄托了深港联动、逐浪湾区的崭新构想。

推介上,新安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肩负着打造“深港只能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区”的新使命,尖岗山国家高新园区将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落马洲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错位发展,共同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智能产业发展要素集成条件,成为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引擎作用、推动深港产业和创新要素对接联动的重要支撑。

从“三来一补”到智能制造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厚植高质量产业发展沃土

“大气、时尚、现代化,如今园区来访参观的人都对我们的办公环境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还是如同偏远郊区的模样。”在深圳市汇聚新兴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孝印象中,曾经的尖岗山片区内厂房破旧、烟尘四起,与眼前道路宽敞、高楼林立的景象判若云泥。

园区环境蝶变的背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迫切需求。毗邻引进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的石岩街道,上世纪90年代,加工制造企业陆续向尖岗山产业片区延伸集聚,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此建厂投产,艾默生电子等著名外资、港资、合资企业曾在这里机声隆隆。

时间迈入21 世纪,尖岗山片区加快转型升级,大量创新型企业喷涌而出。如华测检测,从 2003 年成立,到2009年成为全国检测行业首家上市企业、深交所创业板首批四家上市企业之一,仅用了 6 年时间。

科技创新,载体现行。为此,新安街道成立了尖岗山园区指挥部,从2002年开始推进综合规划和园区建设,保护和优化已有的连片产业空间,通过政策倾斜,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2015 年,尖岗山片区成为宝安区三个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2019年,尖岗山片区正式成为深圳国家高新园区。当前,尖岗山片区内共有产业空间 301.46 万平方米,包括国家、省、市、区重点园区、孵化器、众创基地共 72 个。随着华润雪花啤酒总部、甲岸工业园城市更新单元等一批工改工项目的建设完成,未来五年还将逐步释放 215 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一批代表性企业见证并参与了尖岗山的发展。片区拥有规上企业 265 家、国高企业 334 家。目前,已有 7 家企业成为产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14 家企业迈进了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高端,15 家高成长性企业产值连年保持超过 20的增长。

坐落在尖岗山片区内的深圳市鑫信腾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硬件领域的一站式自动化测试、精密装配解决方案的企业。在鑫信腾董事长郑国荣看来,尖岗山处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的产业地带,电子产业等集聚优势显著。在“双区”建设的背景下,尖岗山国家高新园区未来的发展潜力无限。

与郑国荣一样,多个在尖岗山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把这里称作创业的“风水宝地”,认为尖岗山成为新兴产业高地的前景不可限量。这里是新安最后一块产业基地,也是最有价值的创新高地,践行着新安“千亿级产业航母”计划。

多重优势叠加 乘风“双区”建设

深港合作不断深化,打造大湾区资源链接枢纽

面向徐徐拉开大幕的粤港澳大湾区,空间之变、产业之变、创新之变、技术之变、格局之变为尖岗山产业片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俯瞰尖岗山产业片区,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这座深圳国家高新园区蓬勃发展的外部因素——向南与前海及宝安中心区相接,向北与光明科学城相连,向东毗邻留仙洞总部基地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向西与桃花源科技创新园相接。

密集的现代交通网络进一步拉近了尖岗山与周边片区的距离。京港澳高速穿园而过,地铁 1 号线、5 号线、11 号线和创业路将前海和深圳高新科技园拉进了尖岗山的“15 分钟生活圈”内。在建和待建中的深中通道、深茂铁路、深珠通道将连接宝安和珠江西岸,串联起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上的重要地理节点。“未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下,尖岗山作为重要节点,将吸引巨大的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汇聚。”

随着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实施行动计划的推进,以及深圳市“西协”战略的实施,尖岗山战略性新兴产业园被纳入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容的尖岗山—石岩南片区,提出立足“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宝安所能”,全力打造“宝安尖岗山·深港智能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区”。

新安街道主要负责人介绍称,以“深港智能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区”为总体发展定位,尖岗山片区将用好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重大发展期,构建深港合作“第三极”,与前海、落马洲差异化布局、共同支撑深港之间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智能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科创湾区力 智汇尖岗山”——宝安·尖岗山国家高新园区宣传推介暨空间资源对接会上,尖岗山国家高新园区既勾勒出发展蓝图,也明晰了前行的“路线图”。

今年以来,新安组建深港智能产业深化合作工作组,开展引入香港产业资源对策与路径研究,征询优势企业推动深港合作意愿,研判香港智能产业优势与发展导向,编制深港智能产业合作机会吸引与精准匹配目录。

未来两年,尖岗山国家高新园区将根据片区内不同园区的特点,打造若干个深港智能产业深化合作主题园区,聚焦细分领域,集中引进优势资源,增强尖岗山对智能产业资源的载体吸附能力,形成以集成电路、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等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园区格局。

到2023年,新安将通过大规模滚动式空间升级战略,分阶段、分组群,着力将尖岗山国家高新区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

新安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新安街道将紧抓“双区”建设和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扩区的战略机遇,积极参与深圳大都市圈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尖岗山“一心四轴五板块”空间功能结构。通过聚焦智能产业发展、空间提质增效、引进香港高端产业要素,打造“深港智能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区”,使尖岗山成为深圳高新区“潜力极核”、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增长极核”、湾区智创产业“动力极核”、世界一流园区“跃升极核”。

【记者】胡百卉

【摄影】何俊

编辑 王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