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试试这三款汤,远离“咳嗽君”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 订阅

近日,因咳嗽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仿佛几天之内,大家都被“咳嗽君”盯上了,有很多患者表示,咳嗽反反复复,一般都得拖上好几周,甚至更久。中医讲究治未病,如何未病先防呢?今天我们就请中医师来聊聊怎么避开“咳嗽君”吧!

今年佛山的秋天来得特别快,往年反复光临的“秋老虎”,今年也没见一只,而且天气越来越像北方,早晚温差比较大,表现为总体气温早晚偏低、中午短暂上升的情况。另外,在“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秋天又以“燥”气当令,空气干燥得特别明显,再加上风寒之气夹合而至,尽管此时街道两旁还是鲜花怒放、绿叶油油,但是秋日萧肃的气息已然渗透在每个角落。

“正是因为风寒燥三气联合造访,肺卫之气虚弱的群众容易感伤风寒、风燥之邪,引发咳嗽。”我院中医科陈曼珍主治中医师介绍。

医生简介

陈曼珍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

技术专长:

1.运用中药结合针刺、艾灸等中医外治法治疗不孕、月经失调、痛经、盆腔炎、乳腺病、产后缺乳、产后身痛等妇产科疾病;

2.颈肩腰腿痛等痛症;

3.咳嗽、失眠、面瘫、胃肠等内科疾病等的诊治;

4.痤疮、黄褐斑、肥胖等损美性疾病的诊治;

5.调理小儿咳嗽、消化不良。

出诊时间:

周一到周五白天,周一夜诊,周六、周日轮值。

咳嗽该怎么防呢?

陈曼珍医生介绍,在精神及起居上,《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写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此段经文提示我们,日常起居,应早睡早起,安定神志,切忌大悲大喜,要心气内收,不过度表露。

饮食上,可减少辛辣生冷食品摄入,寒热刺激咽喉,可引发咽喉干痒、疼痛而咳嗽。

穿着上,要避面背部受寒,尽管是不怕冷的人,仍建议背部保温避风寒,穿着有领上衣,因与呼吸道相关的穴位集中在上背部,例如大椎、风门、肺俞,此穴组如受风寒,即可引发鼻塞咳嗽等症状。幼儿多在此垫汗巾也是同理,及时吸汗,避免液体寒凉浸润背部穴位。

防护上,戴口罩虽然是疫情所需,在秋日使用也是大大加分项。秋风劲,卷起千尘飞(尘螨、花粉等过敏物质),飞进眼口鼻,可触发过敏反应,引发眼睛、咽喉、鼻子发痒,出现鼻塞、流鼻涕、咳嗽等,戴口罩可以避免过敏原的刺激。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么合适的养生食疗特别关键。陈曼珍医生强调,加强肺气养护是平稳过秋的重点。

重点来啦!!介绍三款靓汤方为咳嗽的您调理身体~~

【海参鱼肚羹】

作用:补脾益气,养阴固肾,滋润筋脉,护肤养颜。

此羹适宜于秋季调理身体,儿童及中老年人均可食用。

提醒:病期或有尿酸过高者不用。

组成及用量:海参(泡发后)150克,鱼肚(干品)50克,江瑶柱10克,鸡半只,猪骨200克,瘦肉50克。

做法:海参洗干沸水切粗丝,鱼肚提前泡好,姜葱洗净,切丝。江瑶柱浸泡撕开(江瑶柱水可放入汤中),鸡、猪骨废水后熬成上汤约750--1000毫升,备用。瘦肉切丝,用糖、盐、生粉拌匀。将海参、鱼肚、瑶柱、肉丝同放入汤中,煲约20分钟。以盐调味,马蹄粉水勾芡,便可使用。此汤羹适合3--4人食用。

【红萝卜玉竹马蹄鱼头汤】

作用:清热润燥,滋养皮肤。秋季气候干燥时调养身体的佳品。

组成、用量:胡萝卜250克,玉竹25克,马蹄150克,草鱼头1个。

做法:红萝卜去皮切块,马蹄去皮拍裂,鱼头去鳃洗净,用少许油在铁锅内煎至两面淡黄色,放少量开水,然后与上料同放入锅内,再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煲1小时,食盐调味。

【苹果蜜枣瘦肉汤】

作用: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润筋脉。适用于秋季干燥、干咳无痰、皮肤干燥。一般小儿秋季常食,润燥生津。

组成:苹果2个,玉竹25克,百合15克,猪瘦肉100克,蜜枣1枚。

做法:苹果去皮、心,切片,瘦肉飞水,上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转小火1小时,便可食用。


来源:中医科

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