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会武,“论剑”杏林,杏林“至尊”,花落谁家?|广东省中医院举办第六届中医特色疗法展示大赛

广东省中医院
+ 订阅

杏林江湖,风起云涌

杏林江湖,看似风平浪静,却是暗涌波澜。

10月29日,于涛、叶淑华、唐上德等13位杏林好手(参赛选手)从59项重重考验(初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最终对决(总决赛),为取得杏林至尊(第六届中医特色疗法展示大赛一等奖),逐鹿中原(广东省中医院)。

巾帼不让须眉,来自芳村医院妇科乳腺科的叶淑华侠女,提剑(杨氏铜锤综合疗法)而来,技压群雄,斩获大赛一等奖。

1. 杨氏铜锤综合疗法(一等奖)

芳村医院妇科乳腺科叶淑华等演示

该疗法基于中医整体理论,以十二经络,十二经筋为调理要点,循经打筋,循经打穴,经、筋、穴同调。外调筋骨皮,内养脏腑气,锤法为主,手法为辅。该疗法绿色安全,简便有效,对筋骨痛症,妇科乳腺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就在此时,大德路总院针灸门诊于涛大侠策马赶来,携杏林秘技(于氏颅针疗法)飞身上台,与叶淑华女侠同台较量,最终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共同获得大赛一等奖。

2. 于氏颅针疗法(一等奖)

大德路总院针灸门诊于涛等演示

该疗法是于涛主任医师基于中医理论、子午流注、生物全息和现代脑科学的成果基础上创立的新针法。枕外隆突是脑內、外膜系统的汇集点。于氏颅针就是用针将针对性治疗方案编写的信息通过枕外隆突传入脑内,在调和阴阳气血的同时,也达到纠正脑内病理性神经链接的目的。

群雄揭榜,欢庆而归

各路群雄,不甘示弱,纷纷亮出看家本领,大赛精彩绝伦,最终,由七位杏林前辈(院内外七位业界专家评委)根据比赛规则(评分标准)评出各个奖项。

3. 香山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二等奖)

珠海医院骨二科唐上德等演示

香山正骨手法是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科唐上德教授正骨团队源于道家思想,揉入传统武学,结合传统伤科诸家正骨手法精髓总结出的一套创新型中医正骨手法,其中香山正骨手法治疗颈椎病是整套功法最闪亮的部分。手法起于阴阳对立统一,成形于刚柔开合,施法中正圆活,处理和解决问题无缝连接为手法主要特征。该手法安全、高效、价廉和简便。

4. 药陶罐疗法治疗风寒痹痛(二等奖)

大学城医院综合一科马越等演示

药陶罐是杏林寻宝献宝人钱卫东祖传5代的一种传承医术,目前已被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融合了拔罐、热熨、艾灸三大疗法于一身,以药陶罐为治疗工具,将药陶罐内喷入药酒,药酒燃烧形成负压,将药陶罐吸附在盖有面饼的痛点皮肤处,后予罐底燃烧艾绒,可有效激发经气,运行气血,通过取穴、药陶罐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缓解疼痛、防病治病的目的。

5. 针刀疗法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二等奖)

大德路总院老年骨折科王海洲等演示

针刀是以针的形式进入体内,以针和刀的方式治疗疾病的疗法,起源于祖国医学的针灸学,在了解和掌握了解剖学、生物力学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前提下,70年代末朱汉章在九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制和发展了带刀刃的器具,逐渐自成疗法和体系,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痛症有确切疗效。

6. 捏脊手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不良(二等奖)

珠海医院传统疗法科陈佳丽等演示

捏脊疗法是通过在脊柱部肌肤循序捏拿捻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具有调和阴阳、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发热、积滞、疳积、惊风、夜啼、腹泻、便秘等小儿各种常见病症。是一种安全、舒适的手法操作,值得广泛推广。

7. 火熨术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三等奖)

大学城医院康复科彭雪密等演示

     火熨术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等作用,此法适用于因感寒,而致阳气被遏,气滞血瘀,气血无法运行,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的患者,借火熨之力,透药、透气、入筋、入骨、入脏,达到快熨、灼熨、直熨治病疗伤的目的,可快速将药性及热能快速传递至经脉脏腑。

8. 颊针疗法(三等奖)

芳村医院传统疗法科谭其琛等演示

由旅法中医王永洲教授历经30年临床实践总结创立的一种疗法,以在面颊部特定穴位针刺或按压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以生物全息理论、大三焦理论、心身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具有“安全、无痛、标准化、精准化、全科化”的特点,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9. 调泌针法(三等奖)

大德路总院针灸科陈嘉欣等演示

调泌针法是我院针灸科谢长才教授在前人著作的基础上整理、总结发展的一套特色针法,包括调泌腧穴、针刺手法及腧穴配伍应用等,适用于临床常见的肥胖内分泌等疾病,对肥胖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异常子宫出血等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0. 耳穴综合诊治四步法(三等奖)

芳村医院内五科徐健莹等演示

耳穴综合诊治四步法是基于黄丽春耳医学在临床实践摸索总结出的一种方法,采用“一诊断(视、触、听、辨)、二按摩、三放血、四贴压”进行诊治,适应症广泛,操作简便,效果明显。

11. 固元灸改善肾病患者阳虚证(三等奖)

芳村医院肾内科江晓敏等演示

固元灸是传统灸法的延伸,它遵循24节气,顺时经络取穴,使用集艾灸、刮痧、留罐等特殊手法于一体,进行相应治疗,其原理在温、通、调、补的基础上固护人体元气,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该体系由邓特伟医师与邓丽丽主任共研开创,临床上用于改善慢性肾脏病因阳虚体质带来的一系列病症情况,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12. “畅气通络”拍打法治疗术后下肢肿胀

大德路总院骨伤三科陈丽宜等演示

      “畅气通络”拍打法治疗术后下肢肿胀——是在“郭氏手法”的基础上,经曹学伟教授结合髋膝关节病人的特点,利用推、点、 颤、 振、 牵、 动等方法, 对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足底涌泉穴进行拍打并结合医患合作问答法,以激发经络的自律调节作用,令患者气机得以通畅,筋脉得以濡养,从而达到畅通下肢血脉。临床验证,此法能使患肢的肿胀程度及肿胀时间明显减少;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5.00%。

13. 火龙罐综合灸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珠海医院肝肠介入科冯梅玲等演示

     火龙罐是集走罐、刮痧、艾灸、推拿、点穴于一体的中医综合治疗工具。是将多种传统中医疗法完美结合并达到了1+1+1>3的神奇疗法。具有:温、通、调、补,四大功效。温:以火攻邪,通:通经活络,调:平衡脏腑气机,调节神经机能,补:挟正去邪,补益强身。火龙罐是一种治疗性和舒适性并存,且无副作用的新疗法。在临床深受患者喜爱。

莅临本次杏林会武(第六届中医特色疗法展示大赛)的杏林前辈(领导与专家)有:广东省中医药局医政处处长陈铁宏,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副院长李俊等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广东省中医药局医政处处长陈铁宏致辞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致辞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致辞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符文彬教授点评总结

参会领导、评委与选手合影

后记:担任此次大赛评委的院内外专家分别是: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符文彬教授、妇科大科主任梁雪芳教授、护理部主任林美珍、肝病科主任池晓玲教授、大学城医院传统疗法科主任樊莉教授,以及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吴文锋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主任童娟教授。

本次大赛展示的十三项特色疗法技术,既有传承于医院内外古今名家之所长(其中部分技法由历届“杏林寻宝”活动传承而来),也有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优化及提升。选手们精彩演示,全场座无虚座,掌声不断。中医特色疗法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院内优秀中医特色疗法提供了更好的展示推广平台,也利于挖掘精通各类中医特色疗法的人才,同时,还营造了踊跃传承、弘扬、推广中医特色疗法的浓厚氛围,厚植中医传承与发展的沃土,确保特色疗法传承工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一直以来,广东省中医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及方针,通过“杏林寻宝”活动、邀请全国各地中医名家到院带徒、建立名医工作室、举办特色疗法大赛等,厚植中医人才成长成才土壤,发展培养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挖掘、传承、弘扬中医特色疗法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

通讯员:林嘉荣、何明坤

摄影:孔抒帆

编辑:何明坤  查冠琳责编:宋莉萍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