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数字骨科技术发展、展示其最新进展和临床转化应用成果,促进多学科学术交流,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重点学科主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协办的数字化骨科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研讨会于2020年10月31日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钟世镇院士作为大会顾问,研讨会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首席教授何伟主持。
首先,由何伟教授主持开幕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林兴栋及钟世镇院士进行会前致辞,林院长表示,疫情之下,无法阻挡我们学习的步伐,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通用信息工程技术,具有很多重大优势,这些优势为骨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我们应抓住当下的机遇,趁势而上,真正取得技术上的进步。钟院士在致辞中说道,目前,我们在数字化医学已有了一些基础的研究,但是前进的道路还在继续,今天这样的研讨会就是让全国对数学医学感兴趣的同道有了一个能够直接交流的机会,相信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我们会不断取得更多的进步。
此次研讨会依据大会主题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数字骨科学的基础研究、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步态分析的临床转化价值、数字化医学科普的临床价值以及数字骨科实验室组建。
第一节由张庆文教授、孙永强教授主持,南方医科大学钟世镇院士、欧阳钧教授、广州赛隆增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郭瑜博士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魏秋实博士对数字骨科的基础研究进行分享汇报,其中,钟世镇院士通过分享数字医学技术在骨科应用上的探索以及探索后收获的一些结果,来让大家对数字化骨科有基础的了解。欧阳钧教授通过对股骨头血液供应来让大家了解不同部位的血液供应,为股骨头坏死基础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郭瑜博士作为一直从事于3D打印技术的技术人员,从他的角度为我们介绍了多孔钽植入物在骨科的应用,优势特点,除此之外,还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来向我们展示一个完整的运用多孔钽植入物解决临床需要的完整过程。魏秋实博士通过提出内测间隙比来协助预测股骨头坏死塌陷及塌陷后的预后的新方法,为研究股骨头坏死提供了新思路。
第二节由张鹏教授、沈计荣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丁焕文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韩青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陆益栋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白雪岭教授给大家分享了3D打印技术在外科系统的综合应用。
第三节由韩永台及刘又文教授主持,广东省人民医院张余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陈超教授、甘肃省中医院周明旺教授为大家在步态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对于骨科来说,影像学资料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对于之后的功能恢复,却需要步态分析等来进行评判,几位专家就步态分析在评估膝关节及其发展应用展开讨论,让每一位收看直播的同道都了解到步态分析也能成为术后康复评估的手段。
第四节由李晓明及方斌教授主持,华北油田总医院刘进德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新建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如何做好医学科普,其中刘进德教授通过大众对麻醉的误解来阐述麻醉医生的工作职责,从而引出医学科普的重要性,作为医学知识科普的主体,我们要敢于宣传;张新建教授从医学科普的标题、注意事项、趣味性等方面向大家展示怎样才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抓住灵光乍现的点,写出吸引人的科普文章。
最后一节由曾平教授主持,畅德3D打印公司的李富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打造数字化实验室的必要性、需要的软件基础与硬件基础,为想建立数字化实验室的医院提供了良好的建设方案。
历时5个多小时的研讨会中,来自大学、医院、企业等不同行业的相关领域的专家都言之不尽,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倾囊相授,思想在交流中碰撞火花,超过13000人收看直播。
【供稿】骨研所魏秋实 左国璟
【本期编辑】李镓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