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在东莞从冷门走向大众

莞城文化周末
+ 订阅

丁俊晖、梁文博、张安达、肖国栋、田鹏飞……这些在中国台球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几乎都曾在东莞练球。21世纪初,那个被称为中国台球发展“黄金十年”的年代,在英国打职业赛的13个人中就有9个来自东莞,而国内的职业选手有95%曾在东莞打球。近年来,随着娱乐消遣活动日新月异,台球的热度有所下降,但是来自东莞的职业选手仍然过半。

为什么东莞会成为“中国斯诺克冠军的摇篮”?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一期的“听见”,让我们听听东莞台球协会秘书长金帝讲述东莞台球发展的故事。

本期讲述人:东莞台球协会秘书长金帝

国内95%职业选手来自东莞

关于台球运动的起源,较普遍的说法是起源于14、15世纪的欧洲,18世纪在法国风行。19世纪晚期,有别于传统台球运动的斯诺克(Snooker)在英国驻印度的军队中诞生,并迅速传回英国。只是,当时的英国人认为传统台球才是正统和科学的玩法,斯诺克只是民间的娱乐消遣,难登大雅之堂。直到斯诺克奇才乔·戴维斯出现,这项运动才真正开始风靡英国。

上世纪80年代,“四大天王”斯蒂芬·亨得利、罗尼·奥沙利文、约翰·希金斯、马克·威廉姆斯陆续出现,斯诺克文化开始从英国往全球渗透,并在香港流行。得益于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广东成为国内地最早流行斯诺克的地区。东莞作为港商云集之地,越来越多的东莞人在贸易往来中认识和了解斯诺克,加上“世界工厂”引来大量劳动者,斯诺克开始在东莞萌发。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家斯诺克球馆在东莞宾馆开业。1995年,东英桌球俱乐部(下称“东英”)成立。作为当时东莞规模最大、硬件设施最好的球房,东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斯诺克爱好者前来练球。这些慕名者中不乏高手,其中就包括1995年全国精英邀请赛的冠军李建兵、1998年全国斯诺克锦标赛冠军徐鑫健、2000年全国冠军杯锦标赛冠军蔡剑忠(后来成为丁俊晖的教练)等。

丁俊晖曾在东莞练球8年。

“为了提升整体硬件设施,当时的老板特意从英国购入7张顶级的斯洛克球台,总投资达200到300万元,设施在当时的东莞数一数二,在全国来说也是极高。在1998年泰国曼谷亚运会之前,国家体育局将东英作为亚运会中国桌球运动员训练基地。”金帝表示,东英的成立是东莞台球运动发展一个重要里程碑。

熟悉斯诺克的粉丝,基本上都知道如今世界排名前十的丁俊晖曾在东莞打球8年,当时练球的地方正是东英。1998年底,11岁的丁俊晖跟随父母从宜兴搬到东莞拜师学艺,金帝说,当时丁俊晖的父母看中的正是东英的硬件设施。现任东莞台球协会的会长张毅图曾是丁俊晖的陪练,他说:“丁俊晖练球很刻苦,很有天赋,一开始和他打还能让他30分,到后来就不行了,他进步非常快。”

1998年底,11岁的丁俊晖跟随父母从宜兴搬到东莞拜师学艺

2002年,年仅15岁的丁俊晖为中国夺取第一个亚洲锦标赛冠军,成为最年轻的亚洲冠军。同年8月31日,他又获得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但是,真正让丁俊晖锋芒毕露的要数2005年那场比赛。那一年,中国公开赛扎根北京,年仅18岁的丁俊晖从外卡赛杀出重围一举夺冠,将斯诺克在中国的推广迅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数据显示,在丁俊晖击败亨德利的那场赛事,约有1.1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比赛。这是当年全球观众最多的一场赛事转播,甚至超过了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110米栏金牌时的电视观众人数。

在“丁俊晖们”的光环带动下,不少斯诺克高手纷纷奔赴东莞

同时,同样来自东莞的梁文博、刘闯、田鹏飞开始在各项赛事展露天赋,瞬间在中国刮起了一股斯诺克旋风,而作为“神童”练球地的东莞更是掀起了一轮“丁俊晖热”。张毅图回忆说,东英台球俱乐部常有记者蹲点采访丁俊晖,很多家长带着小孩上门拜访。以前东莞只有100来家球馆,但在2005—2006年居然增长到300多家,斯诺克爱好者想打球却找不到场地的时代一去不返。

随之而来的蝴蝶效应亦逐渐显现。在“丁俊晖们”的光环带动下,不少斯诺克高手奔赴东莞,东莞的斯诺克人才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相关人士介绍,最辉煌的时候,国内95%的职业斯诺克选手都是从东莞走出去的,在英国打球的13人中有9人出自东莞,东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斯诺克之乡”。

职业赛场新生力量抢眼

“我们现在每天都能接到全国各地家长的电话,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到东莞练球。”在金帝看来,虽然斯诺克热潮近年所降温,但是“丁俊晖效应”仍在发酵,越来越多的家长想将子女培养成下一个丁俊晖或梁文博。这些怀揣着斯诺克梦想的孩子慢慢成为赛场上的新生力量。

东莞斯诺克选手峥嵘抢眼。

在东莞练球三年的肖国栋便是其中的慕名者。2001年,在目睹了14岁的丁俊晖成为斯诺克全国冠军后,12岁的肖国栋便下决心从事职业斯诺克,在家人的支持下前往广州、东莞等地练球。2007年,18岁的肖国栋夺得亚青赛冠军,正式踏入职业球坛。顺着丁俊晖的足迹,开始前往英国练球。金帝告诉笔者,像肖国栋一样受明星效应影响而决心从事斯诺克台球的人还有很多,比如亚青赛、世青赛冠军张安达,世界斯诺克年度新人奖徐思以及近期态势迅猛的刘宏宇……

笔者在东英桌球俱乐部见到了正在练球的刘宏宇,这位刚满14岁的少年是2019CBSA中国斯诺克青少年系列赛的总冠军。谈到刘宏宇,金帝毫不吝啬地表示,相信两三年后他会成为一名职业斯诺克选手。

与大多数的斯诺克选手一样,刘宏宇的斯诺克之路源于他的父亲。“我的父亲是开台球馆的,在耳濡目染之下,自小接触斯诺克。大概10岁左右,要接受更专业的系统训练,便来到了东英。”略显腼腆的刘宏宇说,丁俊晖是他的偶像,来东英练球一个原因是偶像从这里走出。

同时,越来越多职业斯诺克训练基地开始涌现,为中国台球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2009年,退役的李建兵开始关注青少年台球教育培养,建立李建兵台球俱乐部,并注册广东第一家经营台球项目的文化传播公司。近年来,李建兵的学生开始在各个赛事露脸,较亮眼要数在2016年世青赛上一战成名的徐思和女选手白雨露。此外,由国家高级教练刘星辰创办的星辰台球培训基地在2012年成立,2019年斯诺克里加大师赛冠军颜丙涛,台球新星方雄慢、任家星、罗弘昊、白朗宁等都出自这里。

世界斯诺克年度新人奖徐思

2014年,2013—2014CBSA世界斯诺克巡回赛最后一站落户东莞,这是东莞首次承办斯诺克国际性赛事。那一年,丁俊晖、梁文博、田鹏飞、陈喆等从东莞走出的斯诺克职业选手悉数回莞,将东莞的斯诺克氛围推向另一个高潮。此后,2015中国青年斯诺克系列赛、CBSA全国城市(东莞站)斯诺克俱乐部联赛、东莞2018澳门大师赛·精英选拔赛(东莞站)等赛事陆续在东莞举行,对东莞斯诺克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目前全国超过70%的职业选手都在东莞训练过,东莞仍是中国斯诺克发展和斯诺克文化兴盛的窗口。”金帝认为,东莞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良好的民间氛围、强有力的软硬件设施,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很多斯诺克选手将东莞当作是风水宝地,当他们练球不顺或者赛事遇阻的时候,都喜欢到东莞、到东英,甚至到丁俊晖曾经练球的球桌上转转。

台球发展要靠全民参与

近年来,寻找下一个丁俊晖的话题屡见不鲜。不过,相比培养明星球员,让更多人认识和认可斯诺克文化,才能让这项运动走得更远。

现在东英桌球俱乐部还保留着丁俊晖在东莞练球时的球桌和录像带。

“斯诺克需要选手有高度的专注力,有很强的逻辑性及计算能力,参与这项运动对青少年很有帮助。”最近几年,在东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东莞台球协会开始推进台球进校园活动,相继在莞城实验小学、东莞市高级中学等开设斯诺克第二课堂,并将器材送进校园,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打球。

斯诺克之风也开始吹进大学校园,广东医科大学、东莞市技师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等陆续成立台球协会,对推动斯诺克在东莞的普及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斯诺克连续多年走进东莞市民运动会,让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得到展示的平台;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持续开班,让东莞台球的整体水准稳步提升;东莞市青少年台球协会在2019年成立,推动斯诺克在青少年群体的发展,让这项小众运动在东莞变得越来越亲民。

“斯诺克的发展仅靠小圈子是不行的,要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参与。”谈到斯诺克在东莞的未来,金帝表示信心满满。他说,东莞民间台球的氛围越来越好,参与人数越来越多,相信能够从中发掘更多的好苗子。未来东莞将继续打造城市台球文化,并希望以先驱者的身份继续影响和推动周边省市以及全国台球运动的发展。

【撰文】张晓敏

【供图】东莞台球协会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