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采青、广东早茶、高塔比武、南拳长凳、引狮抗争……一个个岭南文化符号在演员们精彩形象的演绎出来,迎来现场观众掌声阵阵。10月31日-11月1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出品,广州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国家大剧院盛大上演。本次是舞剧《醒·狮》第五次赴京演出,也是作为国家大剧院“华彩秋韵”系列演出项目之一,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公演。
五次赴京,全国巡演百余场
《醒·狮》是中国第一部以国家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为主题的大型民族舞剧。2018年8月,舞剧《醒·狮》在醒狮发源地佛山首演,并于同年9月在广州大剧院公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好评。随后该剧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珠海、佛山、河源、江门、深圳、东莞、泉州、厦门、萍乡、济南、西宁、兰州、银川、贵阳、三亚、南宁、郑州、澳门等近30个城市开展巡演,在全国演出已超过百场,被观众称之为极具正能量的“最燃”民族舞剧。
2019年2月至6月间《醒·狮》4次赴京演出,先后在中央党校、天桥艺术中心展演。本次《醒·狮》再度赴京在国家大剧院参加“华彩秋韵”系列展演,也是最佳的演出阵容。该剧以“醒”为魂、以“狮”为根,讲述岭南故事、展现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演出信息公布后,得到北京观众的广泛关注,门票销售火热。
“之前已经五刷,这次终于要在国蛋看啦!这绝对是一部老少皆宜,能够燃起热血,唤起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好作品。”开演前许多观众已表示出满心期待,其中不乏已看过2-3次的观众。有的留言称也有在广州五刷的观众来到北京,再次购票观看!更有粉丝直言“想把舞剧醒狮安利给全世界!”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舞剧的立身之本,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拼搏精神。《醒·狮》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微博上粉丝自发创建话题“舞剧醒狮”、“向全世界安利舞剧醒狮”,累计话题阅读量突破300万。舞剧《醒·狮》被称成功“出圈”,3-4刷的观众非常多,最高纪录高达13刷,粉丝直言“一次看不够,看了还想再看。”
不仅吸引观众用脚投票,《醒·狮》好获得多项重量级奖项,包括中国舞蹈最高奖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广东省第十一届精品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评选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等。
舞剧“出圈”,掀醒狮热潮!
到此番成就绝非偶然。广州歌舞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醒·狮》创作前,广州歌舞剧院创排实验性小舞剧《醒》,并一举包揽广东省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所有金奖,社会反响热烈。用舞蹈演绎醒狮题材,也获得大家的认可。大舞剧在小舞剧的基础上生根发芽。该剧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高度重视下,艺术总监史前进、总编导钱鑫、王思思、编剧罗丽、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视频设计胡天骥、服装设计陶蕾、化妆造型王岩等主创团队坚持传承发展、突破创新的艺术追求,项目经过5年策划创作,剧本13易其稿,演员更是历经三年的舞狮、南拳、狮鼓等训练,最终将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经过加工提炼,形成舞剧独特的舞蹈语汇和艺术气质。
舞剧含中场休息120分钟,舞段展示精巧、道具运用巧妙、舞美虚实结合、音乐地域特色浓郁。特别是最后部分的狮舞,在女演员奋力的鼓声中,男演员舞动几斤重的双狮将团结拼搏的民族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许多观众表示,犹如看到了当年黄飞鸿“狮王争霸”的民族气节,更表达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这一深刻寓意。
据介绍,为了更好的将舞蹈语武术高度融合,展示出演员精彩的技艺,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邀请广东醒狮传承人、南拳武术冠军及专业狮鼓老师给演员进行系统的训练。全剧在半年多全封闭的整体创排中,演员们早午晚加班加点的排练,以团结努力、克服伤痛、攻坚克难的追求将舞剧精彩的呈现给观众,用肢体表达讲好广州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尊重传统文化,敬畏传统文化。”这是舞剧《醒·狮》坚守的信条。创作时,主创团队到广州陈家祠、三元里村、佛山祖庙、黄飞鸿纪念馆等多地进行采风,并邀请广东醒狮省级传承人赵伟斌担当醒狮指导。舞剧中采用的狮头都由佛山黎家狮第五代传承人黎婉珍亲手扎制。舞蹈动作中,不少动作都由醒狮招式转化而来,让观众既熟悉又有新鲜感。舞狮师傅看完演出后,说“练习醒狮那么多年,第一次以这种方式看到醒狮,非常特别也很有启发。” 舞剧《醒·狮》作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案例被广泛熟知。
在舞剧创排期间,广州歌舞剧院高度重视舞剧文创衍生产品的开发,《醒·狮》同名纪录片入围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评优单元;邀请《风云》黑线稿作者之一,香港著名漫画家周胜担任任务绘画的原创手稿漫画荣获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动漫品牌奖”;醒狮画册、狮形挂件、肩包、手偶、利是封、对联等参加各种演绎推荐会,演出现场,舞剧文创产品销售火爆,更收获了大批年青粉丝。
从岭南起程,走向世界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醒狮,作为世界华人的文化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该剧以醒狮为代表,剧中南拳、大头佛、蔡李佛拳、木鱼说唱等诸多南粤非遗元素,在“老广”的眼里,这些元素如同寻常巷陌、家长里短,亲切熟悉。在“外省”人眼里,却又不会产生隔阂,也许语言不通,也许细节不同,但这种文化认同是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绵延。
不少年轻人通过《醒·狮》了解醒狮文化爱上醒狮文化,也掀起了“醒狮”热潮。今年国庆,《醒·狮》受邀作为澳门政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暨濠江月明夜”的文化艺术交流展演,在澳门文化中心上演,门票在开演前半个月已全部售罄,同期更到澳门演艺学院、中小学及社区开展了9场艺术交流分享会,深受澳门市民喜爱,用舞台剧目的方式拉近了广州与澳门青少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本次《醒·狮》赴京参演的主要演员——广州歌舞剧院首席舞蹈演员依力凡、朱瑾慧、李奥刚荣获中南六省(区)十佳青年领军舞者称号。依力凡、朱瑾慧、庞冠宇更是入选湖南卫视《舞蹈风暴2》的录制,他们凭借精湛舞技及戏剧张力吸粉无数,再次出圈。
本次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也在网络上获得广泛关注。在完成国家大剧院演出后,该剧还将赴深圳、南海、海南、青岛等地巡演,并计划2021年拓展第三轮全国巡演和世界交流演出活动,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冯艳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