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PPY HALLOWEEN -
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就要来了
孩子们又有了肆无忌惮吃糖的理由
牙乐乐想说,想要牙齿好看又健康
吃糖可一定要注意
日常也应做好牙齿的防护
科学吃糖不伤牙,牙齿健康不捣蛋
一、控制食糖量,每日应少于50克
过量食糖会产生较多热量而导致肥胖,而且大量的糖摄入体内,不仅抑制食欲,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造成人体营养不平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每天食用糖的数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家长们日常应有意识地在日常烹饪和饮品中尽量不放或少加糖,耐心培养一个低糖饮食习惯。
二、科学鉴别糖类,远离游离糖和添加糖
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对身体危害较小, 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
游离糖对身体危害较大,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另一种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及糖浆,也称添加糖。
添加糖较为隐蔽,不仅存在于饮料、糖果、蛋糕、饼干、甜点、蜂蜜、糖浆、蜜饯等甜味零食,还可能隐藏在“不甜”的加工食品中,如番茄酱、酸奶、咖啡、膨化食品、芝麻糊、核桃粉、话梅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市售婴儿食品是高度加工的产品,添加糖含量高,因此要警惕不小心吃掉的添加糖。
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也称“空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可降低其他低热量营养食品的摄入及吸收,破坏膳食平衡, 导致能量过剩、体重增加、肥胖及糖尿病风险增加。
三、与其一把糖分几次吃,不如一次就吃完
口腔中的细菌与糖相互作用,会生成腐蚀牙齿的酸,导致牙齿脱钙。假如持续不停地吃糖,牙齿一直处于脱钙的情况下,很快就会发展成为严重的龋齿。所以,关键是减少吃糖的次数,与其一把糖分几次吃,不如一次就吃完。
研究发现,餐间食糖比就餐时食糖更易引起蛀牙,吃糖可以尽量与正餐同步,缩短糖在口腔里的停留时间,餐间零食应选择不含糖的食品。
四、避免餐前睡前吃糖
对儿童来说,餐前进食甜食会影响儿童正餐食欲,而在睡前给儿童进食甜食,可能会导致龋齿的发生。因此应尽量避免餐前睡前吃糖。
五、吃完糖先漱口,半小时后再刷牙
吃过甜食后,应及时漱口,清除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分,减少食物残渣的存积和发酵。在宝宝的乳牙萌出后,父母可用棉签或消毒纱布蘸温水或茶水擦洗每颗牙齿;当宝宝能漱口后,每天可用淡盐水、淡茶水或氟化钠水漱口一次;3岁后的宝宝要在父母的指导下养成经常漱口、早晚刷牙的习惯。注意,睡前刷牙更重要哦!
六、儿童也要定期口腔检查
当然,家长们别忘了带孩子进行涂氟和窝沟封闭,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半年应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希望所有宝贝都能远离蛀牙,健康成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