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杞阳:书法不只是写好字,要沉得进去、才走得出来
篆书瘦劲挺拔、隶书灵动优雅、楷书方正平直、行书飘逸俊朗、草书连绵奔放,在“百度百科”的解释中,“书法”是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而汉字书法博大精深,一纸一笔之间便容纳了书家的思想情感、当时境遇,乃至时代背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对于刚刚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本科毕业的陈杞阳来说,或许书法造诣还尚未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但他深知书法并不只是单单“写好字”,“必须要在充分了解作品深意的基础上大量临摹古人优秀字帖来打磨基本功,再结合不断的创作、思考,才能写出心中理想的作品。”
10月31日至11月17日,“陈杞阳书画篆刻展”将在东莞市文化馆的一楼展厅展出,在共约60件作品中,观众不仅可以领略书法中不同字体、不同风格、不同呈现形式的魅力,还能够欣赏到国画写生作品和临摹、仿创的拟古作品,以及包含三种风格的篆刻作品。
与书法结缘:从抗拒到投入
1998年,陈杞阳出生于首批“全国书法之乡”之一的东莞长安,从小便能够在学校接触书法,时不时还可以去图书馆看书法作品展,更有机会参加书法界“大咖”的讲座分享,浓厚的书法氛围为陈杞阳走上书法之路奠定了基础。
但这条路上的引路人更加功不可没——陈杞阳的父亲。“我的父亲对书法有很深的兴趣,业余时间经常练习书法”,陈杞阳说,“我在他的引导下,开始上一些书法兴趣班,并被他发现我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天赋,才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
但在书法之路上“打怪升级”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先遇到的便是日复一日的训练所带来的枯燥乏味。
临摹,是每个书法学习者的必修课,然而“笔山”“墨池”非一日之功。初学书法的陈杞阳对于书法的理解还停留在“写字”阶段,但日益繁重的功课和不断重复的临摹写字训练,让他一度产生了抗逆心理,险些与书法失之交臂。直至后来决定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系、并将书法作为毕生追求之后,才渐渐领悟到书法的正确学习方法。
中央美术学院在书画印领域名师汇集,是无数学子的梦想之地。为了能够如愿考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高中备考时,陈杞阳都会在放学后独自在课室里守着纸墨笔砚再练习1小时以上,日日如此,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录取。
“自强、诚信、坚毅”,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寄语,一直被陈杞阳悉心收藏,上大学后也一刻不敢忘记。在《陈杞阳书画篆刻展》的作品集中,由书法名家杨继龙撰写的序言里,曾描述了一段陈杞阳在本科学习期间的状态:“陈杞阳的老师曾拍下这样一张照片:北京冬季寒凉,下课后空荡的课室里,唯陈杞阳一人还留下来默默苦练。一笔、一墨,伴随他大学四年的时光,勾勒出奋斗的模样。”
从抗拒到投入,十几年的书法艺术训练,让陈杞阳越发能领悟书法究竟“法在何处”,“书法不仅仅是写好字那么简单,必须要沉得进去,才能走得出来。”
学习成果的呈现与新阶段的开端
“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在赵壹的《非草书》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刻画书法爱好者的勤奋。但书法相较于音乐、舞蹈等艺术,难以弄出“大动静、大阵势”,往往需要观众沉下心来细细品鉴,方能品味其中韵味。
对于一名艺术生来说,大四毕业时的毕业展是展现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呈现形式,然而受到疫情影响,学校的毕业展览改为线上形式进行,对陈杞阳而言有些许遗憾,因此一直在寻找在线下办书画篆刻展的机会。
同样来自东莞的央美师兄陈嘉豪是由东莞市文化馆举办的圆梦行动的第一位圆梦艺术者,他在东莞市文化馆的支持下举办了个人的书画篆刻展。陈杞阳受到陈嘉豪的影响,自己心里也暗暗立下目标,希望在毕业之时也能申请圆梦行动的机会在家乡举办自己的个展。
然而筹办展览并非易事,各个环节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从准备作品、挑选作品、设计成册、策划展览……无一不需要多次的校对、反复的斟酌。“细节决定成败,而我也是个比较追求完美主义的人,所以这次展览的筹备过程确实很考验自己。”陈杞阳说。
据陈杞阳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书法、国画、篆刻作品约60件,分别是书法作品系列(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国画作品系列(国画写生、国画临摹、国画创作)和篆刻作品系列(汉印、秦印、古玺)。而之所以叫“书画篆刻展”,是因为“书、画、印”三者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
行走于展览之间,观众既能看到小巧精致的扇面作品、也能看到恢弘潇洒的“大轴”(四尺以上画幅的立轴作品),还有经过特别章法设计的组合作品,均值得细细品读;此外,展览中的临摹、仿创作品并非一家之作,而是来自于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书画家的作品,仅隶书而言,就既有姿态窈窕优美者、也有结构独特有趣者。
杨继龙写给展览的前言《雏凤清于老凤声》中,评价陈杞阳的书法走隽秀一路,追求结字的趣味,用笔干净爽利,演绎古人书意,临、创均达到相当水平。篆刻自汉印中来,厚重中见轻巧,因为书法上的线条功夫,展览中的国画作品亦清新可喜。
书法既是技法、更是学养,陈杞阳表示未来会继续深造领悟,让自己的书画印作品都能达到更高的层次。
【记者】于羽佳
【视频拍摄】黄伟兴 龚名扬
【视频剪辑】黄伟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