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在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日,苏轼曾经寓居两年又七个月的惠州,迎来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开讲《故宫文化如何融入当代生活》。
作为故宫文创的倡导者、经营管理者,王亚民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如何读懂故宫之美、故宫文创如何炼成、如何打造故宫文创精品、故宫文化的活化,并向读者分享那些惊艳时光的故宫文创,如“宫喵家族”“宫囍·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3.0”等多个主题系列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让故宫之美看得见、摸得着
经过故宫博物院的创意开发,皇帝的朱批、皇后的饰品、名家的画作、故宫的猫、故宫的雕饰……都以口红、日历、装饰画、书签、文化衫、笔记本等文创产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故宫有着600年的历史,文物艺术横贯中国五千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透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成为文创产品开发者的创意源泉。”王亚民介绍,目前,故宫博物院已推出万余种文创产品,它们以灵动的姿态、活泼的形式、多样的介质,让故宫文物“活’起来,让更多人“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王亚民表示,故宫文创开发经历了自发的文物研发、自觉的文创研发到现在的主题文创三个阶段。他从提取IP、创意设计、工艺把控、功能体验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故宫文创精品的诞生过程,并分享了“五福五代堂”紫砂壶精品版、“琼树灵花”螺细工艺笔记本、“紫禁城海底世界”装饰画、“十二美人图”等文创案例。
以故宫最具价值的IP《清明上河图》为例,王亚民重点介绍了故宫文化的活化利用。在《清明上河图3.0》展馆中,绘画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被深入挖掘,并融合最新的高科技互动艺术,构筑了一个真人与虚拟交织、亦真亦幻、人在画中的沉浸式体验,让高雅艺术走到老百姓中间,雅俗共赏。
王亚民指出,文创产品开发要走出“同质化”,就必须进入主题文创的研发阶段,以公众需求和现代审美为引导,与百姓生活相结合。文创工作者要让自己深深浸入传统文化中,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设计出具有时代使命的作品来,让文物之美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
抢占东坡文化的制高点,打造超级文创IP
这是王亚民第二次到访惠州。在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闭幕之际,王亚民沿着东坡当年的足迹来到广东惠州,在惠州西湖、东坡祠、合江楼等地感受东坡文化的魅力。
“惠州在东坡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卓有成效。”王亚民表示,未来惠州可以从两个角度打造东坡文创产品,其一是展览,布置展陈资料前一定要深入研究苏轼所处的时代,尤其是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文化情况,才能更好地解读苏东坡这个人;其二是苏轼寓惠期间留下的587篇佳作,这是惠州宝贵的文化瑰宝,值得深入挖掘、整理,惠州可梳理核心亮点进行集中展览和文化创意开发。
在王亚民看来,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一生颠沛流离,到访过杭州、惠州、黄州等多个城市,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代表作或者遗迹。在这些城市中,谁先抢占东坡文化的制高点,把东坡文化打造成一个超级文创IP,谁就可以充分享受苏东坡带来的文旅发展红利。从微观而言,惠州可把东坡经历或代表作为突破点,如“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围绕东坡爱食荔枝为例,研发绘画、瓷器、食品等系列文创产品。
王亚民总结道,希望地方的文创工作者一定要提高思维高度,开阔眼界和视野,强化执行力。与此同时,开发文创产品切忌泛泛而谈,一定要抓住创意核心,围绕一个关键主题进行延伸,把它无限放大,才能延续文创产品的生命力。
【记者】糜朝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