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载歌载舞,汕尾华附校运会开幕式玩出新高度

汕尾教育
+ 订阅

汉族黎族高山族苗族的芦笙舞、满族的庆隆舞、布依族的打柴舞……近日,汕尾华附学校举行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校园“民族”运动会,56个民族方阵让人眼前一亮。

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校长林放宣布第十一届田径运动会开幕

副校长谢东旭致辞

国旗、校旗队方阵入场

彩旗队方阵入场

初二(1)班展示的是柯尔克孜族

舞蹈是柯尔克孜族最具有特色的代表,他们节奏欢快,热情奔放,情感细腻,风趣滑稽的舞姿,反映出他们具有草原乡土气息的生活。

初二(2)班展示的是拉祜族

拉祜族爱好和平,他们从汉族同胞那里学到了提炼银矿的技术,促进了民族的经济发展。

初二(3)班展示的是傈僳族

龙王天降大水准备淹没大地,傈僳族小伙子启沙拿出神弓射穿了远处的山石,使洪水排泄而出 ,使生灵得以保护。

初二(4)班展示的是瑶族

激情四溢的瑶家人用轻盈的舞步传递着快乐、表达着幸福,他们用舞台走向快乐的乐章,用舞姿转达幸福的守望。

初二(5)班展示的是蒙古族

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是蒙古人民的盛会。

初二(6)班展示的是东乡族

位于甘肃省的东乡族,受限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东乡族经济发展滞后,曾有“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脱贫看东乡”的说法,而今脱贫奔小康。

初二(7)班展示的是傣族

傣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安逸多彩的生活环境铸就了他们独特的民族个性,并孕育了他们优美多姿且丰富多彩的舞蹈。每逢节日喜庆时傣族姑娘束发于头顶,发际插上鲜花,穿上紧身短衫和花统裙饰以银器,半蹲身体三段曲线均匀舞动,以特殊手势舞出柔美、轻盈、丰富多彩的傣家舞蹈。

初二(8)班展示的是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崇拜火,祈求灯火,认为火具有驱除妖邪的神力、是一种神圣的力量、是本族人民的救星,将火称为“火母”来崇拜。“文者称雄,武者称霸”,热情奔放的哈萨克族舞蹈也是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

初二(9)班展示的是佤族

佤族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他们的性格粗犷、豪放而坚强,服饰多以黑为质,以红为饰,他们擅长舞蹈表演!

初二(10)班展示的是仫佬族

仫佬族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的古老民族,他们传统的体育射击活动是打灰炮,有自由奔放之意。

初二(11)班展示的是苗族

苗族芦笙舞因用芦笙伴奏而得名,芦笙舞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初二(12)班展示的是羌族

羌族民间舞蹈多和民俗活动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动作没有严格地规范,变化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铿锵的旋律,整齐的步伐,别具特色的服装,将羌族儿女英姿飒爽、风华正茂的风采淋漓尽致的展现。

初二(13)班展示的是塔吉克族

英勇无畏的塔吉克族,地处边疆,地理位置关键,在那个积贫积弱年代,塔吉克族的儿女们,挺身而出,守护边界,他们那桀骜不驯,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生生不息。

初二(14)班展示的是回族

“花儿”又名“少年”,回族舞蹈《花儿》发源于回民聚集的宁夏,是最具有回族特色的民间艺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花儿》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初二(15)班展示的是满族

庆隆舞是在丰收年景和庆祝大典中进行的一种场面性舞蹈,是清朝宫廷舞蹈中最具满族特点的舞蹈,留有民间舞蹈的深刻痕迹。庆隆舞喜起舞和扬烈舞,源于莽势舞。乾隆年间命此名。

初二(16)班展示的是布依族

打柴舞与转场舞是安顺布依族地区特有的原生态民族舞蹈。该两种舞成为布依人团结友爱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同时也是星辰班的同学们对祖国风调雨顺、秋收圆满的美好祝愿!

初二(17)班展示的是撒拉族

《聪明勇敢的老汉》是撒拉族的经典神话故事。一只妖魔危害着撒拉族族民,后来一个聪明的老汉带领着勇敢的族民合力制服了这个妖魔,从此撒拉族族民过上了幸福和谐的生活,勇敢坚强也成为了撒拉族的民族精神。

初二(18)班展示的是白族

“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苍山洱海,风花雪月,滋养了白族儿女的心灵,孕育出他们雅致精美的文化。火把节,霸王鞭,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浪漫乐观的白族子嗣,精诚团结的御风少年,在这里演绎一场跨越族别的至美相遇。

高二(1)班展示的是布朗族

美丽的云南,热情好客的布朗族擅长跳“刀舞”,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舞姿矫健,每逢佳节盛行“跳歌”,往往通宵达旦。他们随着打击乐节奏随意发挥,舞出刀花,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高二(2)班展示的是纳西族

在纳西族中有一种传统舞蹈,名为打跳。只要音乐一起,人们便会聚成一个圈,跳起这种舞。纳西族使用的东巴文是一种象形文字,高二(2)班同学所展示的东巴文含义是希望所有华附学子和老师都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心想事成,马到成功。

高二(3)班展示的是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最重要的节日是正月十六的黑灰日。这一天,族中的老人们会往少男少女的脸上抹上黑灰,寓意在新的一年里会平安风顺,大吉大利。这不但有庆祝之意,更象征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民族传统的传承与延续。

高二(4)班展示的是仡佬族

传统的舞狮代表着仡佬族人民在日常中乐观向上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舞狮表演再加之舞蹈搭配,展现仡佬族人民热爱祖国,敢人为先、团结奋进的民族品格。

 高二(5)班展示的是藏族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中国境内约有700万藏住民,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儿女的心永远向着祖国!

高二(6)班展示的是水族

水族的传统节日是卯节伞节。这天,青年男女们打着伞在卯坡上伞内唱歌跳舞。同时水族有着“无菜不酸,无辣不食”的辣腌菜,独有的文字“水文”,这便是水族卯节独有的特色。

高二(7)班展示的是维吾尔族

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民族——维吾尔族,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朝气蓬勃,他们将用热血把青春的旋律唱响。

高二(8)班展示的是朝鲜族

高二(8)班的同学们展示的是朝鲜舞,他们在朝鲜舞基础上加之街舞元素,让传统的古朴与现代的新颖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展示中华儿女敢于突破,坚韧自强的民族性格。

高二(9)班展示的是蒙古族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是内蒙古的盛状,“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用摔跤和舞蹈展示草原人民的开朗豁达和豪放英武。

高二(10)班展示的是高山族

高山族的自娱性民间舞蹈——拉手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高山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高二(11)班展示的是侗族

侗族的多耶舞远近闻名,“多耶”为“踏歌而舞”之意,它是中国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之一,也是侗族大型集体舞“它以“欢乐、友谊、安定、团结”为永恒的主题,传达“平等、和谐、大同”的理想。

高二(12)班展示的是彝族

彝族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其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从早跳到黄昏落,只见黄灰不见脚”的地方俗语形象地描绘了彝族人民不知疲倦地跺脚踏地舞蹈的兴致勃勃的景象,表现了彝族舞蹈火一样的热情豪放。

高二(13)班展示的是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赛跳跑比赛是属于本民族的特色文化。站在跑道正是赛跳跑选手,他们需要叼着勺子并放上球状物,保证球状物不掉落的情况下往终点跑去,最快到终点的选手将获得头奖。

高二(14)班展示的是壮族

壮族人民素来喜好歌唱,无论是在山涧、田头,还是劳作、休息,都能听到他们优美的歌声。在三月三这天,他们还会身着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歌圩点,摆开阵势开始对山歌。

高二(15)班展示的是黎族

黎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这一天,黎族人民都会手执竹竿,横架其上,分合击拍,舞者跳跃其间。竹竿舞作为黎族文化中最典型的表现,具有节奏轻快,舞步轻盈的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

高二(16)班展示的是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在日常生活中,马被视为力量和速度的象征,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特色的赛马运动。赛前,领队带领骑手绕场两周,同观众见面。

高二(17)班展示的是汉族

古有寒窗十载,一步登天;今有磨练三年,一朝成名。高二(17)班同学们代表汉族,带来古时科举片段“状元及第”,展现状元登科后的春风得意。

【来源】华师附中汕尾学校

【编辑】颜雪妮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