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新安街道尖岗山片区,放眼望去,地铁新线路正在热火朝地建设中,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甲岸科技园就坐落在该片区中,从2009年建成至今,已经有11个年头了,入驻了10家规上国高企业。
作为深圳“西协”桥头堡,尖岗山片区所在的宝安区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2019年初,尖岗山片区被纳入深圳高新技术科技园区范围,如何将科技园区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努力推进园区建设,助力园区实现质效双提成为新时期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命题。
唯有凌云多壮志,敢叫旧貌换新颜。
在深圳“双区”建设的机遇下,尖岗山片区发挥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围绕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显示器件、智能制造装备六大产业方向重点发力,把“家底厚”转化为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
“我们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亲眼见证了尖岗山片区走出了一条提质转型创新发展之路,从传统劳动密集园区发展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深圳市新安甲岸股份合作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黄达龙介绍道,随着产业升级,甲岸科技园在原制造工业园开发的基础上,开始了大力改革创新,布局一流高端产业。
如今,甲岸科技园通过宝安区“十大产业统筹片区”等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提升产业类项目的市场驱动力,园区成功孵化了广东天鉴检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怡达通进出口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黄达龙表示,尖岗山已经成为新安工业企业集聚区,在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和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一幅产业兴旺的风景壮丽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甲岸股份合作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黄达龙。
高起点高谋划
从工业园到现代产业体系的蝶变
转型升级前的甲岸村,是传统加工制造业的厂房。随着尖岗山片区的规划升级,以及成本因素的驱动,曾经的工厂与厂房已被高大整齐的园区楼宇所替代。通过改造升级,目前甲岸科技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拥有3栋厂房,可使用建筑面积7.38万平安米。园区内配置有企业服务中心、企业宿舍272间、食堂、生活超市、篮球场等设施。
甲岸科技园的名称源于甲岸村,在广东方言里,“隔”和“甲”同音,所以甲岸村原名隔岸村,一水两岸的意思。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甲岸村随之悄然发生变化。从1981年开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甲岸村从原来的农耕渔织,逐渐向现代化城区发展,村民洗脚上田,一个个产业园拔地而起。
“以前不懂什么是园区管理,产业园企业主要是传统加工制造为主。”黄达龙是土生土长的甲岸村人,负责深圳市新安甲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甲岸工业园、甲岸科技园以及物业公司的运营管理。他告诉记者,随着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指导,加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蓝图愈加清晰,园区管理也有了重点,接下来计划引进具有研发、生产性企业,拟打造高素质产业开发型产业园。
目前,甲岸科技园就入驻了10家规上国高企业,先后孵化初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昔日的工业园变身产学研基地。之所以能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甲岸科技园,在黄达龙看来,这离不开尖岗山片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宝安区的政策扶持和产业资源对接。
“这里的区位条件是得天独厚的。”甲岸科技园所在的尖岗山片区毗邻前海合作区、深圳湾口岸和深圳国际机场,车程均在30分钟内,贯通广深高速、南光高速、京港澳高速、北环大道、深南大道等立体交通,可谓是四通八达。
而政府的大力扶持又是另一大优势。2015年11月,宝安区正式启动“街道发展战略”,各街道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精心筛选出“十大建设项目、十大产业项目”。新安街道将以尖岗山为中心,开展新安“双十”项目的建设,目标瞄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此背景下,新安街道积极打造“贴身贴心”服务型街道,构建起了“1+1+22+N”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将企业服务延伸至每一个重要园区,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厘米”。仅2019年,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走访企业242家/次,收到各类诉求53个,办理53个,办理率100%。
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园企业发展的专业化,凝炼出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同产业聚聚。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甲岸科技园正在实现从临海工业园传统低端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的华丽蝶变。
筑巢引凤
从单一企业到完整产业链转变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尖岗山片区把招引企业、扶持企业作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集聚一批高端优质产业项目,打造完整现代产业链,形成“1+1>2”的效应。
“政府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扶持政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有利于企业扎根这片创新热土。”黄达龙说。
以园区的麦芽科技公司为例,从当初入驻还仅仅是十几人的初创小企业,借助政府的良好政策和园区的帮助,一跃而起,接连创办了麦芽智能设备有限公司、麦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麦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企业发展日臻成熟。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甲岸科技园能到如今进驻多家企业的局面,离不开园区自身的发展。
“当时园区的物业管理压力骤然增大,经营压力、资金链都受到了挑战。”谈起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黄达龙感慨道。当时园区面临着园区企业停工、外来劳务工进出、防疫安全工作等压力。“为了尽快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我们安排物业人员全天24小时轮班执勤,并主动把深圳市、宝安区相关的复工政策宣传到每家企业。”黄达龙说,为了和园区企业一起携手渡过难关,主动为企业减免了疫情期间的部分租金。
不同于此前的粗放式管理,黄达龙在甲岸科技园的运营上有了更清晰的想法。“单兵作战,不如团结成拳。我们现在在尽力布局科完整产业链,如果一个园区上下游打通,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甲岸科技园着力打造上下游产业链,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近年来,尖岗山片区按照定位和规划,围绕产城融合,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检验检测等企业的招商力度,推进产业集聚,做好新安创新驱动的核心。同时,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实现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以“深港只能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区”为战略定位,积极构建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尖岗山片区平均每平方公理规上企业产值达到164亿元,拥有国家科技孵化器3家、市投资推广园区9个、宝安区科技桃花源14个,成为新安,乃至宝安区的产业发展新高地。
【撰文】何可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