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修满144分才能毕业

中山发布
+ 订阅

@广东高中生们

注意!

广东高中学分制来了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全省普通高中从2020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普通高中有三类课程

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14门课程标准(2017年版)。随后广东启动新高考改革,明确2018级、2019级高一新生应用现行课程方案、使用现行教材参加新高考;2020年秋季学期普通高中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方案,使用新教材。

《方案》透露

普通高中课程由

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三类课程构成

其中,必修课程是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是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课程内容,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

选修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学科课程标准的建议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设置,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要求,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提醒,学校均要开齐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开足规定的课时,如果确有需要,可适当调整课堂教学时长,但应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高中学生完成

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核合格

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方案》提出,学生三年中获得88个必修学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获得不少于42学分(其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科目应修满上限学分;对于不选考的科目,鼓励学生结合兴趣爱好选修部分模块),在选修课程(含各科目选修模块和专题教育)中获得不少于14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结合兴趣爱好,选修更多课程,获得更多学分。其中:

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

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

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

体育与健康全程安排必修学分

高中各科课程

要在什么时间完成学分?

《方案》明确,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18课时为1学分。

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在高一学年完成必修学分(其中,外语在四分之三学年内完成必修学分),思想政治、物理学科到高二上学期完成必修学分。各学科在完成必修学分后开始开设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这两类课程,在满足毕业要求学分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灵活安排。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必修课程,可分别、也可并行或交叉开设,建议安排在高一或高二开设,也可跨年级开设,高三仅开设选修课程。艺术可与音乐、美术相互代替,具体开设科目由学校自主确定。必修学分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部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议安排在高一或高二开设,也可跨年级开设,高三仅开设选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在高中三年全程安排必修学分。”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提醒,要充分考虑我省不同地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创新教育教学和教研方式,注重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方案》学分和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中山发布编辑部

编辑:黄健斌

美编:郑欣

责编:李紫昭

执行总编辑:邹岳廷

总编辑:李华炎

素材来源:南方+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