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名片
坚守高陂一百零八天战斗纪念碑
连江支队司令部驻地
高陂村村貌(许明辉摄)
清远市阳山县高陂村,位于阳山县黄坌镇北部,距黄坌镇政府约12千米。因余姓于明朝迁入定居而形成,“余”与“鱼”谐音,余姓人建村时便在村前的小溪旁筑起一个高陂来养鱼,故取名高陂。该村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东山游击根据地的门户,是国民党部队重点“清剿”地区,当年曾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战斗。村里现存曾章桂炮楼(第三层已坍塌,修复后只剩下两层)、连江支队司令部遗址(永安楼,原为四层炮楼,现已坍塌)、坚守高陂一百零八天战斗纪念碑等红色场所。1993年 4月,该村被清远市人民政府评定为清远市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
曾章桂炮楼(李学森、郭锡全摄)
1945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梁受英到高陂活动,并与村里的积极分子曾石有结为革命兄弟。1948年8 月16日,中共西江部队—飞雷队挺进连阳,到达高陂,与阳山人民武装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打开了连阳地区武装斗争的局面。高陂是连江支队司令部驻地,也是国民党军队“扫荡”重点。当时高陂村有民兵76人,仅配备有步枪、手枪等火力不强的枪支40支,弹药有限,每支步枪仅能配13发子弹,战备物资和人力都非常短缺,但根据上级“一定要坚守高陂”的指示,以曾石有为中队长,曾夏妹、张安为副中队长的高陂民兵斗志昂扬,为反“清剿”保卫战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1949年8 月13日开始,国民党军携带六〇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5挺等武器,出动4个连队,由县长李谨彪、营长杜若夫指挥,对高陂进行轮番围攻,持续了三个多月,妄图一举消灭留在阳山的人民武装力量。11月21日,李谨彪重新纠集1000余人从东、西、北三面包围高陂。从23日起,向高陂发起了总攻,三天内共向高陂发射160多发炮弹,组织10多次冲锋,但均被民兵击退。26日高陂的前沿阵地被敌占领,村外的水源被国民党军堵住,村内断水。在这种情况下,高陂民兵带领群众撤出村庄,转移到东坑坪,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连江支队司令部——永安楼遗址(李学森、郭锡全摄)
在此次反“清剿”保卫战中,武工队和各地民兵密切配合坚持战斗108天,以土枪、土炮先后击退国民党军数十次进攻,歼敌60余人,而己方只伤亡6人,创造了全国闻名的高陂民兵坚持108天战斗的历史。
1950年9 月25日—3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高陂村民兵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和勋章。
2001年秋,中共阳山县委、阳山县人民政府在广州地区老战士联谊会西北公司董事会和清远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资助与支持下,在黄坌镇高陂村兴建坚守高陂一百零八天战斗纪念碑。
坚守高陂一百零八天战斗纪念碑(李学森、郭锡全摄)
来源:广东红色文化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