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加班、作息不规律、
饮食过于喜爱甜食、肥腻无控制、
慢慢地成为年轻人生活的常态,
与此同时,
卒中也慢慢地找上年轻人……
脑卒中,我们通常称之为——中风。
中国卒中报告协会发布的
《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提供的结论:
在中国,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中国第一致死病——卒中当仁不让。
今天(10月29日)是第15个“世界卒中日”。
卒中发生率高,致残、致死风险大,
积极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人都认为卒中是老年病,真相是,卒中患者在45岁以下的比例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徘徊在卒中的边缘!
病例介绍
1.患者,男 37岁,从事贸易工作,经常加班熬夜,长期吸烟史,有痛风性关节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病史,因持续发作性头晕四月加重伴言语含糊一周到我院就诊,经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紧急抢救,完善检查明确诊断为右侧多发脑梗死(急性期),紧急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责任血管,积极给予抗血小板、调脂、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现神志清,语言及肢体恢复正常,病人经治疗痊愈,取得了良好疗效。
2.患者,男,47岁,有长期吸烟史,1-2包/天,有酗酒,每日至少饮啤酒1000ml。因出现无诱因头晕,伴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语言障碍含糊,伴流涎、口角歪斜,到我院就诊。经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紧急抢救,紧急行主动脉弓+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责任血管,确定大脑中动脉闭塞和狭窄(M1段狭窄90%),积极给予抗血小板、调脂、营养神经及对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一半卒中患者很年轻
现在年轻人用脑过度、吸烟、工作压力大、平时不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常吃煎炸油腻食物、熬夜不注意休息等,都是导致青年人卒中增多的原因。《柳叶刀》(Lancet)杂志发表的一篇报告称,科学家从1990至2010年在全球对中风病人进行了100多次研究。他们发现,在20至64岁的人群中,中风发病率增加了25%。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占了所有中风患者的近三分之一。
▲图源:网易新闻
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中心医疗总监、神经内科副主任王文峰表示,2019年我国20岁以上居民卒中发病率为335/10万。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约三分之一的比例,另外三分之二为缺血性卒中。他指出,致死致残率极高的脑卒中,已经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很多人认为脑卒中只有老年人才会得,但如今,年轻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不注重休息和控制血压,令脑卒中有年轻化和城市化趋势。”王文峰呼吁,年轻人同样也要注重劳逸结合,关注亚健康,谨防脑卒中“找上门”。
脑卒中“魔爪”伸向青年人群的几大因素
1. 吸烟、酗酒等增加脑卒中风险
王文峰表示,研究表明,吸烟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是不吸烟者的9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不吸烟者的2.9倍。而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显得尤为突出,且吸烟量与吸烟持续时间也与脑卒中的患病风险相关。另外,长期被动吸烟,也可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而酗酒人群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4-5倍,可增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长期过度饮酒,升高血压,改变血压中的某些成分。当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升高时,导致红细胞压积迅速增加,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碍,降低红细胞的柔韧性和脑血流量,促使血流变得缓慢,也易引发脑梗死。
长期吸烟的患者当出现脑卒中后,合并肺炎常常难于控制,而长期酗酒的脑卒中患者,易导致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也会异常,常常会出现脑出血难于止血。
2. 熬夜导致过度疲劳易引发脑卒中
随着现代都市生活、工作需要,熬夜成了家常便饭,熬夜引发的青年猝死也屡见不鲜,但熬夜作为一个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常常被人们忽视。王文峰表示,人体正常血压呈现“两峰一谷”的昼夜规律,为“勺型血压”。熬夜使夜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下降不足白天的10%,形成“非勺型血压”。当排除患者基础血压的影响时,“非勺型血压”这种模式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3.定期体检
目前生活水平提高,高血糖或者糖耐量异常、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都有年轻化趋势,这些都是引起脑卒中的可控性危险因素,如果发现有这些危险因素,要定期检查尤其是颈部血管筛查,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脑卒中急救中心——卒中进行时•时间=大脑
脑卒中救治,时间就是生命,等不得也拖不起。如未及时得到规范救治,每延迟 1 分钟治疗,将会有 190 万个脑细胞死亡,每耽误1小时,大脑老化3.6岁,轻则导致偏瘫、失语,重则导致死亡。一旦耽误了治疗最佳“时间窗”,治疗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脑卒中抢救紧抓黄金6小时
王文峰主任介绍,早在2016年,我院就系统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介入科、影像科、检验科等多个临床专科,成立了卒中中心,多学科协作组成30多人的卒中救治团队,以国家级基层急救示范基地为依托,构筑完备且快速的绿色通道救治体系,专家24小时待命,全力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脑卒中医疗服务模式。2019年,我院通过国家脑防委的审核,正式加入国家卒中急救地图医院体系,是粤东首批卒中急救地图医院之一。
目前,我院卒中中心专门建立了“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明确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诊医师将在10分钟内请卒中救治小组成员会诊;急诊CT检查25分钟内完成,45分钟内出具全血细胞计数、快速凝血试验,血生化等检验结果;从患者急诊就诊评估、多学科专家会诊至治疗方案的实施过程不超过1小时。通过这些治疗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挽救尚未坏死的脑组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完全恢复不留任何后遗症。
【病例3】快速出击,平安溶栓生命再起航
上个月,我院急诊收治了一位67岁的陈阿姨。陈阿姨有着40多年的吸烟史,2小时前,她突发右下肢乏力,家属发现她行走歪斜,摔坐地上,便立即送院就诊。接诊的神经内科医师林高攀迅速作出初步诊断:脑梗死!
脑梗死也就是俗称的“中风”,要在“黄金4.5小时”内得到及时的溶栓治疗,避免导致后遗症。时间就是生命,卒中中心绿色通道立即开启:急查头颅CT、血标本送检、卒中中心药物仪器迅速到位、各科骨干全面集结!急查头颅CT提示“双侧放射冠区少许腔隙性梗死灶”。此时距离患者的发病尚不足3小时,正在溶栓的“时间窗”内。
神经内科副主任王文峰立即向家属交代病情,说明溶栓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出现的风险。团队在严密监护下对患者开始静脉溶栓,溶栓后患者右下肢乏力有所好转,生命体征平稳;随后病人被送往病房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随着病情稳定,神经内科医生开始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康复治疗;13天后病人无明显肢体乏力后便办理出院了。
出院时,陈阿姨激动地向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说:“多亏你们争分夺秒的努力让我摆脱了瘫痪,让我以后的人生活得有质量,更有尊严!”
【病例4】妙手取栓,介入治疗显神威
9月15日,一位54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因“突发不省人事3小时”转来我院急诊手术。入院后紧急行全脑血管造影+头颈部梗阻的血栓去除术,经过约30分钟的手术,术中成功于患者左椎动脉抽出血栓,再通血管,基底动脉顺利畅通,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恢复3级血流,恢复正常脑血流。下手术床患者即神志转清,能对答,四肢活动尚可,继续予以对症治疗。目前患者无明显肢体乏力后便办理出院了。
世界卒中日健康科普讲座进企业
为提高群众对卒中防治的重视,预防卒中年轻化的倾向,10月27日下午,我院卒中中心医疗总监王文峰主任带队到广东航宇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的火柴空间站开展“健康生活,预防卒中”健康科普活动。
王文峰医生向大家重点讲解了如何识别卒中,并强调在卒中的救治上要分秒必争,时间就是大脑,为此市二医院专门开设卒中绿色通道,提高抢救成功率。在预防上,应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少熬夜、合理膳食、适当的运动锻炼和疏解精神压力。进一步提高群众对预防卒中的意识,正确认识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远离卒中。
中医骨伤科的陈仰聪医师针对办公室白领长期久坐、伏案的问题开展了“如何预防颈椎病”讲座,为大家介绍了颈椎病的识别和防治,重点推荐了颈椎操,大家在日常办公的时候,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做一下颈椎操,起到预防颈椎病的作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活动现场大家与陈医生一起做颈椎操)
最后,两位专家在现场耐心细致地为会人员进行义诊,认真解答员工们提出的问题,大家积极踊跃参与,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圆满顺利。
医体融合 预防卒中
来源: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广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