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智慧移动能力公司九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号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鸣锣上市,成为A股“VIE+CDR第一股”。九号公司证券代码689009,发行价18.94元/份,开盘价33元/份,较发行价上涨74%。
截至当日收盘,九号公司CDR较发行价上涨103.27%,报38.50元/份,总市值271亿元。
A股存托凭证上市破冰
九号公司上市也意味着A股发行存托凭证(CDR)上市终于破冰。
自2019年4月17日申报获得受理以来,九号公司就一直是科创板排队企业中颇为特殊的一员,创造了科创板申报企业中的多个“第一”:第一家注册地在境外的红筹申报企业,第一家存在协议控制架构(VIE)的企业,第一家申请公开发行CDR存托凭证的企业,同时,九号公司也是第一家具有AB股和员工期权的红筹上市公司。由于公司的特殊性,九号公司用了524天才走完审查手续,创下了迄今为止科创板最长上市周期记录。
“从2019年(开始申请)到现在过了18个月的时间,当时我们在北京有一起上市的公司,建了一个工作群督促大家上市,从基础业绩,从企业亮点来讲,在这个群体里面我们是比较突出的,但是是最后上市的一家公司。“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10月29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他进一步表示,“18个月看起来比较长,为了完成上市,包括加审我们都进行了很多次,我们依然认为是高效的,有很多政策确实需要考虑全面性和有效性,上交所、证监会、外管局、地方政府等很多相关部门,确实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制度上的破局真的是太多了,有很多问题都需要讨论,比如我们做存托凭证哪一家银行有托管的能力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都会去沟通,类似这样的破局每几天发生一次,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当然作为企业我们也很荣幸,在这样的过程中帮助企业做了一些流程上的贡献。”
机器人鸣锣开先河
值得注意的是,九号公司并没有采用由企业创始人、合伙人、高管或员工、用户代表等相关人员鸣锣的通常形式,而是将仪式交给机器人上台完成,首开A股机器人鸣锣上市之先河。
为什么在这个独具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九号公司选择用机器人鸣锣?
“公司的早期创始人很多都出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都是做机器人出身的。我们整个技术团队其实对于机器人都有一种特别的热爱和情怀。”谈到机器人领域时,高禄峰如此表示。
据了解,九号公司从创立初就有着机器人的基因,两位创始人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九号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野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的专业都和机器人直接相关,在创立九号公司之前,二人就创办过机器人公司,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做机器人太过于超前,无法养活团队,才转而先去做平衡车这个品类。在做平衡车、滑板车时,九号公司也并未放弃对机器人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服务机器人是他们选择的第二条赛道,亦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与初心。
招股书显示,2017年年底,九号公司推出首款服务机器人产品“路萌 Loomo”,并于2018年初正式量产上市,该产品除具备人体识别、人脸识别、人体追踪、自动避障、语音识别、手势识别、 音频传输、遥控表情等多项功能外,还可直接作为智能电动平衡车使用。自2017年起,九号公司重点研发“配送类服务机器人产品”,并已推出基于“路萌 Loomo”的“Loomo GO”配送机器人,成为国内首批设计生产用于末端配送的服务机器人的公司之一。此外,九号公司正在研发用于楼宇间配送的室外配送机器人以及用于楼内配送的室内配送机器人两类产品,现已处于样机测试阶段,已于2020年量产上市。
上市鸣锣的机器人正是Segway配送机器人S2。Segway配送机器人S2利用了九号自研的视觉为主的多传感器室内定位技术、高动态室内环境机器人运动技术等多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有超过二十万公里的室内SLAM数据,以大数据驱动的方式提升核心算法,实现产品运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与记者的沟通中,高禄峰、王野也多次谈到公司的机器人基因。
事实上,从营收结构来看,智能电动滑板车和智能电动平衡车在招股书报告期内仍然占据着九号机器人营收的绝大部分。
2016年-2019年,九号公司来自智能电动平衡车的营收分别为11.31亿元、10.29亿元、12.38亿元、9.95亿元,占比分别为98.13%、74.49%、29.14%、21.71%;来自智能电动滑板车的营收分别为1754.07万元、3.42亿元、28.23亿元、32.31亿元,占比分别为0.02%、24.78%、66.46%、70.46%;2017年-2019年,来自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营收分别为140.63万元、1296.86万元、412.16万元,占比分别为0.10%、0.31%、0.09%。
此次登陆科创板,九号公司募集资金总计达13.34亿元,将投入智能电动车辆项目、年产8万台非公路休闲车项目(全地形车)、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配送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预计机器人业务的未来营收空间如何?
对于机器人业务的未来发展,高禄峰非常乐观。
他指出,“机器人业务有点像早期的电动滑板车,推出之后内部准备了三个团队来做这个方向,因为内部的决策有一个执行委员会为决策做战略预判,比如滑板车有可能成为全球范围内能够替代自行车这个品类,我们布置了三个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打磨,推出产品之后迅速成为了全球第一。(机器人板块业务)我们花了这么长时间做,2019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行业的机会,今年开始规模化地布局。我预计明年或者后年,这个行业会呈现一个巨大风口,未来整个业务占比将会越来越高,百分之百会出现,道理非常简单,因为现在人工越来越高,由机器人替换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这件事情非常明确的是一个开始。我们相信未来一两年的时间,机器人业务的占比会迅猛地提高,可能会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编辑:朱益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