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干燥,出现这种皮肤症状拖不得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
+ 订阅

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天气越来越干燥,又到了湿疹、皮炎高发的时期,很多宝宝反复发作、瘙痒难耐,叫爸爸妈妈很是头疼。最近我院皮肤科就接诊了很多湿疹、皮炎患儿,其中一位远道而来病情较重的宝宝引起了医生的注意。

四岁的航航(化名)活泼可爱,爸妈平时工作繁忙,航航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四会乡下,航航妈妈说孩子从出生后就反复起湿疹,从来没有完全好过。

“小的时候主要是颜面部位,大点就蔓延到上、下肢和躯干,出汗后和秋冬季节会加重,每次起湿疹就到当地医院开点药膏擦擦,自己煲点草药洗洗,但从来没有根治过。”

每次发病看到孩子痒得难受,反复挠抓皮肤,有时都抓出血来,航航父母很是心疼。近日,他们带孩子来到我院,想看看孩子到底得的什么病?

我院皮肤科医生仔细对孩子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孩子得的并不是简单的湿疹,而是以湿疹为主要表现的特应性皮炎。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什么导致AD的发病?

A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研究表明,AD的发病与以下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AD的最强风险因素 ;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不正确洗浴方式、感染源、变应原刺激;

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

此外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也是AD发病的重要环节。

AD主要有哪些表现?

AD通常发生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占全部患者的50%,不同年龄段AD临床表现和好发部位略有差别:

婴儿期:2岁以内的AD患儿主要发生在头面部;

儿童期:2-12岁患儿主要集中在皮肤薄嫩的四肢屈侧,如肘窝、腘窝等处,伴有皮肤剧烈瘙痒、干燥;

青少年和成人期:12岁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多为慢性炎症,伴有瘙痒,严重时可累及70%以上皮肤。

AD患者发病期间,皮肤瘙痒难耐,患者会反复搔抓,搔抓后破坏局部皮肤屏障,使一些刺激物、过敏原、微生物侵入皮肤,使疾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严重的瘙痒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睡眠,睡眠不足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严重影响。

怀疑得了AD怎么办?

怀疑得了AD一定要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请医生判断,科学治疗。由于AD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家属需配合医生详细分析寻找可能的发病及诱发因素,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尽可能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护理皮肤?

重点提醒:AD患者日常生活护理非常重要,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1. 洗浴:合理的洗浴不仅可以去除皮肤表面污物痂皮,还可降低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定值数量,建议AD患者洗浴温度在32-37度,洗浴时间5-10分钟,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洗浴频次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2. 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外用保湿剂是AD的基础治疗,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保湿润肤剂能阻止水分流失,可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刺激,建议足量多次使用,沐浴后立刻使用,建议儿童每周用量至少100g,成人每周用量250g。

3. 改善环境:避免各种机械、化学物质刺激,如搔抓、摩擦、毛织物、消毒剂等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物质,避免过度干燥、高温刺激,适合居住温度为18-22度。

4. 食物干预:可完善过敏原检查,据研究,5岁以下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大豆,5岁以上常见食物过敏原为坚果、贝壳和鱼类。必要时可行食物激发试验,不推荐盲目规避饮食,过度禁食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


来源:皮肤科 张晶

编辑:宣教科新媒体编辑部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