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亲历者说 | 庄乾: 改革最大受益者 是群众

汕头观察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点击可看  南方+“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专题

点击可看  南方日报特刊40版:牢记总书记嘱托,汕头再出发

1

2012年8月,“汕头市网络问政平台”上线试运行;9月,“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汕头分厅”上线,汕头成为全省首批上线的地级市之一;11月1日,“汕头政府在线”项目举行签约暨建设启动仪式,市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同时揭牌成立……

“2012年是全市推动电子政务的重要之年。”庄乾是汕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政务服务监督科科长,从2008年就扎根政务服务一线工作,见证了汕头政务服务由慢变快、由线下到线上的改革发展历程。

庄乾告诉记者,正是从2012年开始,汕头电子政务开始驶上快车道——随着“汕头政府在线”以及政务服务标准化的建设推进,有力地推动了网上审批、网上服务、网上办公,进驻网厅的单位和“上网”的事项越来越多,办事流程越来越简化和透明、办事时限越来越短。“一站式办理”“一窗通办”“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让群众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逐步从口号变成现实。

“就拿企业开办时间来说,过去一般需要几十个工作日,去年缩短至2个工作日以内,如今已能做到‘即来即办’。”庄乾说,刚开始推行政务服务事项“上网”时,引导群众到网上办事就成为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随着“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向区、镇、村下放,以及24小时自助服务区的落成和“汕头市民之窗”自助终端等的推广应用,如今群众办事都习惯了先上网,动动手指就能“查得到”“弄得懂”“办得了”。

在庄乾看来,汕头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始终坚持自我开刀、自加压力,奋力改革创新求突破,努力争当全省的排头兵,例如,2016年,在全省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改革的同时,汕头推出“自选动作”——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分离”改革。通过此次改革,改变了以往群众和企业办事需往不同部门不同窗口来回跑的现象,只需要在政务服务中心就能享受“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市直部门负责的审批事项都委托授权由进驻在政务服务中心的人员负责审批、协调,单位的其余部门主要负责监管,权责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梳理与明确。

回顾这些年来汕头政务服务改革,庄乾感慨颇深。他说,政务服务深化改革工作,转变了政府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契合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群众。”

【策划】严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可

【采写】杨可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