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自动导引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检测体温、测量血压;智能运输机器人为患者运送药品……10月28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下称“市一医院核素治疗病房”)内,智能化的机器人正在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对几名患者的治疗工作。据了解,市一医院核素治疗病房已于10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该病房设计先进、专用材料建造,病房的启用填补了佛山市医疗发展的空白,病房规模整体位于广东省前列。
佛山市一医院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正式启用。吴剑 摄
酝酿五年,建成高标准核素治疗病房
“核素治疗病房的投入使用,不仅完善了我院核医学科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治疗体系,更是为佛山地区的甲状腺癌等肿瘤患者带来了治疗上的便捷;也是我们医院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完善治疗手段的一个举措。”佛山市一医院院长陈国强说。
据了解,核医学应用核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现阶段及可以预见的将来,临床上对住院进行规范化核素治疗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的短缺成为限制核素治疗规范开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佛山市一医院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正式启用。吴剑 摄
市一医院核医学科、骨质疏松诊疗中心主任冯彦林介绍说,在现代医疗领域,“核素”不仅在疑难肿瘤的诊断上发挥重要作用,更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把“利器”,核素治疗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核素治疗病房建设的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大,对防护的标准也非常高使得建有核医学科病房的医院极少。” 冯彦林说。
智能机器人。吴剑 摄
目前国内及省内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数量还远不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其中以甲状腺癌术后131-碘治疗需求最为迫切,许多患者因为病房限制不得已推迟治疗,且预约周期较长。此外,其他多种肿瘤(如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的核素治疗亦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如177-Lu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177-Lu DOTATATE)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靶向内照射治疗,目前已在美国和欧盟获批。建设核素专用防护病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市一医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2020年9月30日,市一医院核医学科核素病房顺利通过省主管部门的验收,在佛山地区率先完成核素治疗专用病房的规划及建设,成为佛山市医疗系统首家拥有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的医院,这将有效突破治疗瓶颈,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和临床需求,为患者和临床提供优质、快捷、完善的服务,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佛山市一医院核素治疗专用防护病房正式启用。吴剑 摄
“我们医院对核素治疗病房的建设前后历经了5年时间。病房从设计、建造、验收和专用材料的使用都有很高级别的要求。建造后还需要通过国家专门机构的验收。未来,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完成很多的肿瘤的内放射治疗,为佛山人民未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帮助。” 冯彦林说。
全新应用智慧服务新模式
在核素病房里,墙壁、门窗及地面等均由特殊的防辐射材料做成,确保病区外“零辐射”。 为方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服药后身体情况,处理突发状况,核素病房内配备了视频通话系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让医患、护患沟通更加便利。对于出院患者,还有全身动态辐射监测。患者在病房内能体验到一系列的智慧服务。
智能机器人自动导引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测量血压。吴剑 摄
据了解,目前,市一医院核医学科设备齐全、人员完备,诊断水平及诊疗人次位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学科带头人冯彦林的带领下,科室规模、水平及各项业务得到长足发展,科室于2010年被评为佛山市“十二五”医学特色专科,2015年被评为佛山市“十三五”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冯彦林教授2019年获佛山市政府授予首届“佛山名医”荣誉称号。科室近年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各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承担省部级各项课题10余项。科室目前有医、技、护专业技术人员近3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共9人。2019年核医学科治疗门诊服务患者超过37000人次,影像诊断及功能检测服务患者超过5万人次。
患者出院前要进行全身动态辐射监测。吴剑 摄
目前核医学科门诊治疗项目主要开展有甲亢核素治疗专科门诊、恶性肿瘤骨转移的89-锶治疗、皮肤血管瘤敷贴治疗、磷32治疗血友病关节滑膜炎、“云克”治疗等相关治疗项目;此外科室于2012年取得佛山市骨质疏松诊疗协作基地资格,门诊开展骨质疏松规范化治疗多年,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受到患者广泛好评。
核素治疗病房里还配备了视频通话系统、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让医患、护患沟通更加便利。吴剑 摄
核医学影像诊断方面,科室拥有大型医疗设备PET/CT显像仪1台,SPECT/CT 1台,双探头SPECT1台,高端骨密度仪2台,甲测仪1台,总价值4000余万元,能完成绝大部分核医学相关分子影像检查项目及功能测定。
■相关
冯彦林专家介绍
冯彦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骨质疏松诊疗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伊丽莎白医院及美国LOYOL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进修学习。
◎科研成果:
近年先后承担科技部863专项、教育部、吴阶平基金会、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卫生厅课题、佛山市科技局等10余项科研课题立项;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2等奖、3等奖各一项,获得佛山市科学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共计12项。在SCI及中华等核心期刊共发表本专业科技论文30余篇。作为主编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专著5部。
◎学术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学组委员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
佛山市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佛山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ISCD中国专家组成员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肿瘤防治研究》《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等杂志编委
【撰文】夏小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