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在课本上学到过这一篇文章——
“
我国已故的刘伯承元帅曾被子弹击伤眼睛,需要动手术把腐烂的肉割掉。由于担心施行麻醉影响大脑神经,毅然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忍着钻心的疼痛完成手术,其顽强的毅力震惊了德国医生而被称为军神。
医学是不断发展的
麻醉药物也在不断发展
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担心
麻醉药物会影响大脑,使人变笨
更有很多经历过麻醉的人现身说法
称自己麻醉之后口齿不清
脑子昏昏沉沉,肯定是被麻傻了
那么麻醉到底会不会让人变傻呢
这些传言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麻醉!
1
现代麻醉学只有100多年历史
在麻醉出现以前,手术过程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截肢、肿瘤切除等手术经历不亚于一场酷刑。
麻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我国伟大医学家华佗发明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使用记录。而现代麻醉学的历史开始于1846年,美国医生莫顿首次使用乙醚进行全身麻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随着现代麻醉学的不断发展,作用更迅速,苏醒更快,更加安全的药物不断被研发出来,麻醉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外科也得以在麻醉的帮扶下蓬勃发展。
现在,麻醉通常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局部区域的神经,或者神经根部,一般不会进入血管,更加谈不上影响大脑。
有很多经历过剖宫产的妈妈会说:生孩子之前我脑子可厉害了,生了小孩之后老忘事,是不是麻醉之后变傻了?其实剖宫产手术采用的麻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半麻、腰麻,属于局部麻醉的系列。产后记忆力下降和手术本身、产后抑郁、精神刺激等等因素有关,和局部麻醉关系不大。
2
麻醉药物可以全部排出
早期的全身麻醉由于技术不成熟,往往采用大剂量的麻醉药才能确保手术过程中病人不痛,这种麻醉方式对神经系统的打击也很大。现代麻醉学经过一百多年的长足发展,各种安全先进的药物陆续被发明出来,全身麻醉已经是相当安全的一门技术。
一般来说,95%的全身麻醉药物都会经肝、肾、肺等器官排出体外,不会残留对大脑和智商造成影响。口齿不清、头脑发昏等症状也只是麻醉药物部分残留的表现,等身体把药物全部排出后症状就会消失,不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3
科学战胜了疼痛
很多家长都会关心,麻醉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目前麻醉药物对小儿大脑发育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定论。学界主流观点是3岁以下的小孩或者怀孕3个月的孕妇,尤其是3个小时以上的或多次手术的情况,需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和利弊,决定是否延迟手术。但是急诊、限期手术和孩子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应该先行手术救命。
还有少数情况,一些老年人在接受全身麻醉后短期的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这种情况被医生称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那么是否这就是麻醉会使人变傻的证据呢?其实不然,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和病人的年龄、麻醉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麻醉只是一个“从犯”。而且大部分患者数天内可以恢复正常,只有1%的患者才会出现超过3个月的认知障碍。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已经走出认识的误区,麻醉不仅不会让人变傻,而且充分的麻醉会让手术过程更加安全、更加舒适。没有麻醉,任何手术都是一句空谈。正如现代麻醉学的第一人,威廉·莫顿墓碑上的碑文所写:此前,外科手术极度痛苦,此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作者|吴文棋
编辑|方羊 周艳梅 责编|张秀丽
来源|《人之初》杂志
声明 | 配图源于网络,仅作公益宣传,侵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