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汕头再出发 | 金融为民 四十再出发 ——汕头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南方+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点击可看  南方+“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专题

点击可看  南方日报特刊40版:牢记总书记嘱托,汕头再出发

1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为全面展示40年来金融业发展以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凝聚起汕头市金融业改革创新、开放自信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力量,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汕头监管分局、汕头市金融工作局、南方日报汕头办事处联合发起“金融为民 四十再出发——庆祝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依托南方日报、南方+汕头频道“1+N”矩阵、南方号汕头矩阵、南方网汕头频道,全方位、全媒介宣传汕头金融机构及发展成果。

从8月中旬开始,开展汕头金融“我与特区共成长”主题征文大赛,在南方+汕头金融频道推出权威访谈,专访各大金融机构负责人。并推出特刊《金融为民 四十再出发——汕头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报告》,聚焦汕头金融业助力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介绍各大金融机构在特区40年中的发展历程、成果及贡献,献礼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特区扬帆 金融护航

1980年,改革的东风吹拂神州大地,经济特区在这一年建立。凭借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侨乡特色,汕头因侨而设,一跃成为中国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2020年,经济特区步入第40个年头,如今汕头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道路上飞速奔驰。

回望40年前,侨资侨智汇集汕头,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着海滨邹鲁的各个角落。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间间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新修公路代替了阡陌纵横的羊肠小道。40年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行业百花齐放,汕头发展日新月异。2019年,汕头GDP达2694.08亿元,成为粤东地区龙头。

改革开放之初,汕头地区金融机构仅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汕头不断加快引金入汕的步伐,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汕头市金融业发展逐渐完善,为繁荣社会、强健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特区建立40周年,依托着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汕头金融紧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不断完善与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金融各成员单位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特区的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与此同时,汕头金融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历史性飞跃。目前,全市共有金融组织141家,其中银行业机构28家、保险主体机构48家、证券机构24家、期货机构10家、小额贷款公司17家、融资担保公司10家、融资租赁公司4家、金融资产交易中心1家。全市金融机构数量、从业人员、业务规模等主要指标,居粤东地区首位。

在汕头市委、市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培育下,汕头市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也在资本市场形成汕头板块。截至目前,汕头市有上市企业32家,在中国证监会排队待审1家,广东证监局备案辅导企业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1家,华侨板注册挂牌企业合计657家,多元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汕头金融史的发展,伴随着经济特区的发展有起有落。面对困难,汕头不回避,用改革与创新不断探索,金融监管能力不断增强,金融秩序明显好转,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在金融监管强有力的保驾护航下,作为金融三驾马车——银行、证券、保险三大行业,发挥着各自的产品优势,立足诚信经营理念,为客户带来更好的金融产品不断做出努力,为特区40周年经济发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兴则经济兴。在一派蕴含无限可能的勃勃生机之下,金融这一活水将源源不断地浇灌着当地实体经济,茁壮成长。

【出品】

中国人民银行汕头市中心支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汕头监管分局

汕头市金融工作局

南方日报汕头新闻部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