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课回顾 | 这节“钢琴课”干货满满!

珠海大剧院
+ 订阅

说起音乐史上的名人,哪怕没有学习过音乐的人,都可以脱口而出几个名字:“乐圣”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等等……但不同的音乐家,无论是思想主张还是创作风格,都会因为不同的时期以及个人喜好等而有差异。

以古典和浪漫为例,不同乐派之间有什么较大的差异?几位音乐“大神”在创作曲目时背后又有什么小故事?

昨天下午,珠海大剧院邀请“钢琴博士”金宇,举办了一场“艺”海拾贝公益大师课,向在场观众分享了他的学琴经历和介绍当晚所演奏的乐曲之余,还为珠海大剧院艺术中心钢琴专业的学员进行面对面指导!

金宇

旅美青年钢琴家

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钢琴博士

201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钢琴演奏和乐队指挥双学历本科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美国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并获得钢琴演奏博士学位。

面对面访谈·乐曲背后

关于金宇的学琴经历

金宇:虽然我从3岁开始学琴,但不是很“根正苗红”的钢琴家,属于“半路出家”。

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我当时中考之后也很犹豫。毕竟好像很难从那么小就确定接下来的发展、学习方向就是音乐或从事这个音乐行业。而且当时成绩也还不错,大学目标是清华、北大。

这个“脚踏两条船”的犹豫一直在初高中都会有,在高三的时候,机缘巧合(贝言贝语:这就是学霸发言吗)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还是决定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我也常常问自己,如果我到了一个综合类大学,让我学什么专业可能要思考很久,好像没有一个专业我是想奋斗终身的。但是换成音乐之后我可以毫不犹豫去确定这个想法,最终还是遵从内心,“不忘初心”地选了音乐这条路。

因为音乐本来是相通的,没有说一个很明确的界限,所以我现在在教我的学生的时候,也经常鼓励他们多听各式各样的音乐,不要只听钢琴,可以听交响曲可以听弦乐可以听管乐,多多地去涉及不同种类的音乐对于提高音乐品味和音乐修养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中国特色作品《皮黄》

主持人:我留意到在当晚的音乐会上,有一首中国色彩的曲目《皮黄》,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金宇:其实像《皮黄》虽然原曲是京剧,包括之前演奏的《百鸟朝凤》是唢呐,它们都可以在钢琴中表现。虽然这是一种中西融合,但是在特别是今年这个困难重重的时候,演奏中注入一些中国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我之前也做过全场都是中国作品的音乐会,大家对民族的共鸣、对心灵的冲击是西方音乐所达不到的。这种民族魂和共鸣感也是别人所不能拥有的。我还记得当时返场弹的是《我爱你中国》,全场都在合唱。这种幸福感真的是一种民族自豪感,所以我在巡演中都会加入一些中国作品。

关于李斯特《但丁读后感》

主持人:当晚的音乐会上,还有一首是李斯特的作品《但丁读后感》。

金宇:这个作品其实是李斯特旅行岁月中的第二卷。《但丁读后感》顾名思义是他读完《但丁》所感。这样的作品从简单来看是“生”与“死”、“地狱”与“天堂”的思考,但人世间的东西不止是生和死那么简单,里面有太多的爱恨情仇在这个作品里面。

贝贝链接:《但丁读后感》则取材于《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作,全诗描述但丁在幻境中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所见所想。李斯特还会运用滑奏,真正体现了他“最短的时间演奏最多的音符”的风格。

李斯特炫技?关于李斯特的小故事

主持人:很多人提起李斯特都觉得他有在“炫技”的层面,老师您怎么看呢?

金宇: 最初我在接触李斯特的时候也觉得他在“炫”,但是后来想想在大部分情况下,他的风格就是这样的,倒不一定是为了炫技而炫技,因为李斯特实力强,可能他觉得这样弹其实很正常。

其实李斯特对钢琴的发展是有卓越贡献的。贡献在于,在李斯特以前,是没有专门演奏钢琴——钢琴家这个职业的,大家知道贝多芬又作曲、又弹奏、又指挥。而在以前的音乐会,钢琴都是背对观众、弹钢琴的人也不需要背谱、也没有一整场的钢琴音乐会。而从李斯特才开始,源于他的实力与自信,开始有了钢琴家这一职业,演奏钢琴也演变成现在的侧对观众,也有了一整场的钢琴独奏音乐会。

学员展示·大师指导

邓凯伦

演奏克莱门蒂小奏鸣曲 op36 no4 第一乐章

金宇老师指导:大家学琴在选择速度时,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完全可以驾驭的速度。因为这一首曲子并不是一个“着急”的曲子,在弹的时候可以“从容”一点。小奏鸣曲的规模没有这么大,正常奏鸣曲可能需要十几个小结或者两个句子,小奏鸣曲可能就两个小结或一个句子这样,但总体是没有缺失的。这一个时代的音乐其实不宜弹得过快,可能效果会更好!

关于古典和浪漫,金宇老师也为在座的观众简单介绍了一下。简而言之,古典音乐时期的奏鸣曲虽然相较于巴洛克时期,已经有了扩张但依旧有非常严谨的规矩,而浪漫派刚好就和古典派有很大的冲击。因为浪漫派讲究的个人情感,也就是从贝多芬开始突破。贝多芬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他把这个古典音乐的“框架”无限的撑大,无限的注入自己的情感,所以贝多芬中期晚期的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贝多芬也做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杜思彤

演奏二部创意曲第8首 F大调 巴赫

金宇老师指导:其实这首曲目对于小朋友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是一首复调歌曲,需要左右手完美配合,也相应锻炼了脑子对左右手的控制、多维度的思考。巴赫也是被大家熟知的音乐家之一,而巴赫也有很多“很神奇”的一些作品:比如一个人把谱子从正面开始弹,另一个人把谱子倒过来,两人同时弹,对位是刚刚好的。建议在学习这样的乐曲在背谱时分手背,单独去背左手,因为在复调作品中左手和右手是一样重要的,形成肌肉记忆就能较为流畅的演奏。

曾智恩

演奏F小调奏鸣曲op.2 no.1 第一乐章(快板)贝多芬

金宇老师指导:这是贝多芬比较早期的作品,其实在演奏奏鸣曲时,一定要把握正常、正确的节奏。对于这个时期的作品,自由的处理不是不可以,但不宜过多。贝多芬是一名交响曲作曲家,贝多芬的作品也是很交响化的,所以在一些部分,耳朵里听的虽然是钢琴声,但脑海中可以浮现的是铜管、弦乐等。如果有这种不同层次的感受对演奏会有更大的帮助。

陈雅君

演奏G大调小奏鸣曲第三乐章 海顿

金宇老师指导:这是一首变奏曲,每一个变奏的音乐形象需要调整,运用不同的音乐素材去做一些变化。海顿的典雅基本有表现出来,但需要注意后半拍不要漏掉。旋律跑动的地方建议用中快速度练是最有效的,太慢的话是没有意义的。

在大师课尾声,金宇老师也为到场观众露了一手,演奏孙以强老师的《春舞》,一首蕴含着浪漫主义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特异风格的曲目。心旷神怡、沁人肺腑的旋律仿佛眼前浮现维吾尔族青年踏着清晨的朝露,充满希望、载歌载舞地赴果园摘葡萄的场景。

金宇演奏《春舞》

本次”艺“海拾贝公益大师课

在琴声流淌中完美结束

期待下一课,能与您见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