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反细菌”战与“反绞杀”战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南方+ 记者

今天是抗美援朝纪念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发动了“绞杀战”与“细菌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针锋相对,实施了“反绞杀战”“反细菌战”。我们整合各方历史资料与报道,通过老物件和老照片,还原惨烈战争背后的故事。

1951年8月开始,美军凭借其“空军优势”,对朝鲜北部的铁路线、铁路枢纽以及运输线实施“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的“绞杀战”。志愿军后方部队以防空、抢修和抢运三位一体展开“反绞杀”作战,创造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障了作战物资的基本供应。

与此同时,1952年起,美军在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实施了细菌战,以小昆虫隐形的翅膀作媒介传播病菌。在志愿军近一年“反细菌战”的努力下,美军以制造疫区,瘫痪中朝军队后方,达到削弱志愿军战斗力的图谋未能得逞。

蝴蝶弹投射不断,三位一体“反绞杀”

【老物件】

美军为了破坏交通线投下的蝴蝶弹、四爪钉、子母弹。

美军为了破坏交通线投下的蝴蝶弹、四爪钉、子母弹。

当时,前线铁路线上随处可见美军投下的武器。在空袭的十个月中,美军仅在“三角地区”就投下3.8万枚炸弹,平均每半米铁路线上就落弹一枚。

图中所示“蝴蝶弹”即子母弹,每枚母弹在空中释放最多可达数百枚的小炸弹,小炸弹会打开弹翼随风飘落。落地后只要旁边有人员或车辆经过就会感应起爆,且时间随机,对于轰炸后的抢修工作造成极大威胁。

据资料,在实施“绞杀战”前,美军对于战场的后勤资源供给情况进行了分析。位于前线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约有60个师,每个师每天最少需要40吨的补给物资,共2400吨左右。以汽车运输至少需6000辆卡车,铁路运输则只需要120节车皮。因此,美军将作战重点放在铁路线。

当时,朝鲜北部共有七条铁路干线,总长约1200公里。在平壤以北清川江以南地区,是朝鲜北部铁路交通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的交会地区,尤其是新安州、西浦和价川为三个端点的“三角地区”多条重要铁路干线。此“三角地区”成为美军“绞杀战”的重中之重,每天对这一重点地区的空袭都在200架次以上。

【老照片】

防空作战

防空作战

在粉碎敌绞杀战的功劳簿上,志愿军高炮部队和志愿军空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美国实施大规模绞杀战时,志愿军高炮部队的高炮数量还不及美军用于朝鲜战争飞机数目的一半。1951年9月底,志愿军总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将朝鲜北方铁路划分为4个防空区,指定1个团又12个营的高炮部队,分区担任对空作战,掩护铁路运输。

整个反绞杀战斗争中,志愿军高炮部队共击落敌机260余架,击伤1070余架。

抢修铁路

抢修铁路

在防空作战有了成效之后,志愿军投入铁道兵部队抢修铁路,采取分班轮换昼夜不停地抢修,于10月7日恢复了“三角地区”的全面通车。

铁道兵采取众多应急抢修方法,例如以枕木排架代替大弹坑填土,抑或在夜间修复通车后天亮前主动拆除工字钢梁等重要部件,造成没有修复的假象。

铁路抢修通车后,接下来就是更为紧张的抢运了。“顶牛过江”的抢运方式彰显了铁道兵的战略智慧,在只能最低限度通行的桥梁上,将火车头改到整列火车的最后,以顶推代替拖拉将列车送到对岸,然后对岸的另一个火车头就在岸边等着,直接挂到列车的最前面,再将整列车像正常那样拖拉走。火车头不用上桥就能将列车后顶前拖过桥,在桥梁抢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苏联专家也赞扬了这种做法。

1952年6月起,美军基本停止了对朝鲜北方铁路的空中封锁行动。

【见证者说】

 时任第39军炮兵营营长陈文义讲述“反绞杀”战故事

时任第39军炮兵营营长陈文义讲述“反绞杀”战故事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赵南起讲述“反绞杀”战故事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参谋赵南起讲述“反绞杀”战故事

战略防疫,粉碎敌军瘫痪我方意图

【老物件】

美军在朝鲜投下的四格细菌弹、纸筒细菌弹及细菌弹附件

美军在朝鲜投下的四格细菌弹、纸筒细菌弹及细菌弹附件

中央电视台10频道曾有一部题为《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的电视片,里面有这样的画面:朝鲜北部的冬天,气温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在白雪皑皑的原野、山坡上却异乎寻常地有苍蝇、蚂蚁等多种昆虫和动物四处活动。经检测,这些东西都带有病毒和病菌。

《解放军报》对曾参与反细菌战的侯炳茂进行了报道,他讲述了当时所看到的细菌弹投放情况:“1952年2月初,宁静的夜空下,突然响起了敌机的呼啸声。只听敌机偷偷地盘旋两圈,没听到俯冲扫射和投弹爆炸声,就飞走了。我正纳闷时,天朦胧地亮了。只见山坡雪地上躺着一颗翻盖敞口的炸弹,弹壳里有多个格,周围还有冻死的小老鼠、蜘蛛和冻折了翅膀的苍蝇等。雪地上还散落着五颜六色的传单,班长说:‘别捡,这东西可能有毒,马上到所部报告。’当地的居民朴阿爸基也赶来报告,在山沟里捡柴时看到了同样的炸弹。

所长是1937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八路,他当即让化验员采集样品上送进一步检验,并带领我们在冰冻的雪地上挖出深坑,将清理现场焚烧的污染物和弹壳做了深埋处理。没过两天,友邻部队也发现了同样的事。”

【老照片】

防疫注射

对于美军发动的细菌战,党中央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1952年2月19日,周恩来拟定了反细菌战的具体措施,并要求“东北亦加戒备”。3月14日,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防疫委员会,统一领导反细菌战的全面工作,东北行政区成立反细菌战防疫委员会。19日,中央防疫委员会发出《反细菌战指示》,规定东北为“紧急防疫区”,要求东北加强对朝鲜国境江口检疫工作,严格交通管理;进行卫生侦察,在重要城市、交通线上与敌人撒布昆虫区域实行普遍预防注射,至1952年4月中旬,东北全区完成了480万重点人群的疫苗注射。

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把中国医科大学的实验室全部用作反细菌战实验室,各地发现的可疑昆虫、物品均交到这里,由各科专家分别分析鉴定。同时,成立接待站,受理东北各地发现细菌战情和疫情的报告,并查询人们发现异常的详细情况;抽调防疫专家、学生300余人组织卫生大队,分赴疫区实地检查和灭菌。

1952年8月,国际法律工作者协会代表团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俘管处总部碧潼,调查了解侵朝美军在朝鲜北部地区发动细菌战情况。

1952年8月,国际法律工作者协会代表团到中国人民志愿军俘管处总部碧潼,调查了解侵朝美军在朝鲜北部地区发动细菌战情况。

在对待细菌战战俘上,参加过“反细菌战”的黄继阳在其文章中回忆,当时志愿军俘管处在战俘营周边搜集美军投掷细菌弹、撒布细菌病毒的证据,拍成照片,在战俘营区展出,志愿军还给所有战俘也都注射了防疫针。所有投掷过细菌弹、参加过细菌战的美国空军被俘人员,均受到志愿军的宽大对待,同其他战俘一样享受同等待遇。《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他们也实现了返回美国的愿望。

抗美援朝“反细菌”战与“反绞杀”战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见习记者】钱明雅(见习) 祁雷

材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 吴昂霖
校对 谢日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