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惠来鲍鱼”你听过吗?走出“惠来”好生意才会来

和畅惠来
+ 订阅

在海鲜里最让广东人耳熟能详的极品,应该就是“鲍参翅肚”传统四大海味,尤以鲍鱼居首。6月12日,2020中国惠来鲍鱼国际网络节暨惠来名优农产品云展会举行,“中国惠来鲍鱼产业数字网络联盟”成立挂牌,这是疫情后期继广东国际网络荔枝节后,又一次难得的农产品交易展销盛会。

通过地方展会,凸显地域成就,强化地标品牌,这是农产品对外传播和营销的重要路径。虽然疫情原因使得线下规模受限制,但是网络的无界限,又倒逼农产品必须努力求存,上云来传播,线上找客源,此为网络节的含义所在。但更重要的是,既然网络无界限,就要接受互联网去中心的思维,就是要有一种“走出惠来,什么都会来”的愿景。

“惠来鲍鱼”的存在并非今天才有,而是历史、自然与市场的结晶。惠来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里,年产成品鲍鱼达到2000多吨,产值约15亿元,从业人数1万多人,整个鲍鱼产业举足轻重。尤其是大众对水产品的消费开始由传统低价的四大家鱼为主向高价值的经济品种转变,鲍鱼等海产品的消费频率在大城市也必然提高。

现阶段来看,“惠来鲍鱼”确实是地方做品牌的一个样本。在县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中,确立一个最强有力的地理性标志产品,悉心维护,做大做强。这是经过千千万万的淘汰后,市场形成的自发需求,同时也是当地政府的自觉意识。在广东,也有一批在全国具有响当当名气的农产品,诸如湛江对虾、顺德鳗鱼、增城迟菜心、德庆贡柑、英德红茶之类。无不是有强烈地理属性的农业存在感。

一个本地品类的广泛种养,让一个地方对外形成“记忆力”,这叫名片。一大批的龙头企业存在,让它有了全国竞争力,这个叫名气。对县域经济而言,光有名片是不够的,能排到全国第一第二的名气,才更值钱。所以不能局限于“产品让地方出名”,而是要依靠龙头的辐射作用,加上互联网思维与工具,在国内外攻城掠地,这应该是决策者和企业家们的志气。

当前,即使是惠来鲍鱼这样的知名水产品,也和很多农产品一样,往往缺乏品牌支持、营销模式落后。过于“原生态”的经营链条,既有可能无法全面达到高端消费者,形成品牌高地;又可能在低端消费中内耗周旋,形象贬值。再加上品质控制和监督缺乏透明度和溯源性,“劣币驱逐良币”无法杜绝。一个品类如果停留在价格竞争而不是品质和品牌竞争上,那么再强调地方属性,也不过是自说自话。

纵观国内,惠来鲍鱼要真正崛起,还需要时间积累和市场选择。有人如果仅仅把惠来鲍鱼看成是惠来县出产的鲍鱼,是县里水产部门管的产品,这样的视野还是不够的。可以参考的是“阳澄湖大闸蟹”,消费者其实不关心阳澄湖是哪个县市的地盘,大闸蟹是哪个城市的特产。但是最终“阳澄湖”能形成了高度的排斥性和竞争力。原因就在于,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数从业者早已经把这个地理属性转换为商业定语,最终简化了消费认知,形成了共同默契。如果这个转换不成功,那么就只能画地为牢,彼此内耗。看看很多地方的大闸蟹,总想强调地方属性,结果总是走不出自己的圈子,最终连品牌都建立不起来。

所以,如何从一地出发,又不局限一地;不要停滞在地理归属争第一,而要在市场概念和消费认知上争地位,这是现代商业的思维逻辑,也应该是广东名优农产品应该有所突破的地方。类似于广东的荔枝已经创立出不同的品类,这就远比争辩从化荔枝和高州荔枝谁好要高明多了。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戚耀琪)

编辑:“和畅惠来”政务微信编辑部(编辑:西风瘦)

“和畅惠来”政务微信是中共惠来县委宣传部(惠来县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推出的宣传惠来、了解惠来的新窗口。“和畅惠来”坚持发布权威资讯,服务百姓民生,弘扬本土文化,彰显惠来特色。

垂询合作热线:0663-6681035

联系邮箱:HCHL336688@163.com

爱都给你,点赞和在看都给我!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