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初步建立“9064”养老服务体系

广东民政头条
+ 订阅

广州已建成10个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将逐步推进实现街镇全覆盖,全市初步建立了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9064”养老服务体系。

日前,2020年广州市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交流活动举行。本次活动旨在为养老服务供需双方搭建交流平台,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家庭养老床位等养老服务项目的社会化运营。

2020年广州市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交流活动现场。

广州各区养老服务需求趋于多样化

截至2019年底,广州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5.51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40%,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活动现场,广州各区民政局介绍了本区的养老服务发展情况,以及养老服务项目需求。

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越秀区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25.9%,养老服务需求量大。下一步,越秀区将重点打造穗越馆——越秀区一站式养老服务体验中心项目,面向长者及家属提供咨询业务,以及包括老年人失能评估、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助餐配餐等在内的养老服务。

此外,广州市海珠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6.09%。该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对接会,海珠区推出6个街道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将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康复护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日间托管等多种服务。

养老服务机构做经验及优势介绍。

全市建成10个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今年9月初,广州发布《广州市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建设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每个街镇将建至少1个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统筹调配资源等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

相关的项目进展如何?广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一级主任科员严福长表示,目前全市已经建成10个颐康中心,其余的也已经基本做好选址,正在进行招标设计,“我们将全力推动这项工程,尽快投入运营。”

据了解,今年所有颐康中心都要完成选址并开展建设,每个区确保3个示范试点建成并投入运营,通过边试点、边建设、边完善的方式总结经验,将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更好地推向全市各个街镇。

保利(广州)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力力介绍,该公司在广州民政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社区和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已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

“目前,由我们承接的海珠区琶洲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提供日托、全托、长者饭堂等服务。”王力力说,截至目前,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对外开展的业务以长者饭堂和临时托养为主,也会依托老年大学组织文化活动提高老人们的参与度。

“广州各级民政部门对于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很大,接下来,公司还将在海珠区、越秀区、荔湾区等老年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进行布点和规划。”王力力说。

天河区养老服务供需双方洽谈对接养老服务相关项目。

73%的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提供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广州逐渐形成覆盖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服务评估、服务监管等顶层引领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当前,广州已初步建立了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9064”养老服务体系,即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目前,广州全市226间养老机构建有养老床位7.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床位连续5年达到40张,4000多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乡社区,“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日渐完善。

在推进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同时,广州统筹推进“3+X”创新试点,优化提升助餐配餐、医养结合、“家政+养老”服务供给,创新推出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家庭照护床位、家居适老化改造等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内涵,构建了包括兜底保障、普惠供给、高端服务的多层次服务体系。

此外,广州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放开养老市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居家养老服务。如今,广州全市73%的养老床位、85.5%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5%的长者饭堂和93%的家政养老服务都由社会力量提供,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力量。

2019年,广州市民政局举办了首届广州市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交流活动,其中34个养老项目实现了供需对接,涉及资金超过3800万元,引入和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身广州养老服务。

【记者】汪祥波 实习生 田一鸣

【通讯员】廖培金


编辑 唐嘉欣
校对 牟元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