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粤韵唱响广州新中轴
“时代之光,你我皆烙下印章,共力勉把新迹创……”一曲《南粤华彩》婉转悠扬划破夜空,六场通透的艺术家们起范儿了。珠江上,凉风拂过水袖荡起涟漪,悠扬的唱腔和热情的喝彩声在城市中轴线久久回荡。
10月24日晚,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国家京剧院主办的“京腔粤韵 唱响湾区”京粤戏曲合作交流活动在广州塔盛大举办。在这场穿越千里的大戏台上,“同光十三绝”与“红线女”联袂登台,拉开了京粤戏曲交流的大幕。
活动当天,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领导和国家京剧院代表就京粤两地文化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艺术交流、文创产品开发上深度合作,做到强强联动,达到合作共赢。
碰撞
两大世界级非遗首度同台
当晚演出分为“粤韵风华”“致敬经典”“盛世梨园”三个精彩篇章。晚会以《太真外传—长生殿》《刁蛮公主戆驸马》《帝女花》《霸王别姬》《荔枝颂》《寿州救驾》等多个京剧、粤剧的经典佳作描摹欣欣向荣的梨园盛景。
晚会邀请了国家京剧院于魁智、李胜素、江其虎、王越、郭瑶瑶、刘梦姣等名家新秀,广东省粤剧院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来自广州粤剧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来自珠海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琼霞等集中展示京剧和粤剧两大剧种精粹和名家风采。
一众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倾情献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美轮美奂的艺术魅力。整场晚会为京剧、粤剧两大剧种交流搭建平台,呈现了它们作为人类非遗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两大世界级非遗在现代的广州城市中轴线“相遇”,唱响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新歌。
一场疫情打乱了很多节奏,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强化文旅行业的带动作用,市政府精心策划举办的“广州欢迎您”系列活动,7月17日正式启动。
“粤韵广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作为“广州欢迎您”系列活动的重磅子活动,从7月23日开始到年底前,每逢周末都将在广州塔二层平台开展戏曲活动,整合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曲艺牡丹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的戏曲名家资源,打造现代都市文化与岭南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旅游品牌。
京剧粤剧首度同台专场演出,是南北戏曲交流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是促进戏曲改革创新的积极探索。
“近两年,广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作为在广州长大的北方人,京剧和粤剧我都非常喜爱,能看到他们同台表演真是太难得了!”广州市民许璇女士说。
交融
跨界反串京腔粤韵携手共进
经典致敬环节将晚会推到高潮。
广州粤剧院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欧凯明、陈韵红献演了粤剧宗师红线女经典名作《刁蛮公主戆驸马》精选片段“三步一拜进洞房”;
青年戏曲表演艺术家们用京剧、粤剧经典唱段的表演来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致敬,由粤剧青年表演艺术家演唱京剧经典代表作品《霸王别姬》选段,由京剧青年艺术家表演粤剧经典代表作品《帝女花》选段;精彩的跨界反串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京腔粤韵的交融之美。
广东粤剧院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将在晚会表演粤歌《薪火红棉》,该节目作为中央戏曲晚会的邀请节目,代表了广东粤剧的高水准。
最后,在一曲《相遇岭南》中,晚会的气氛走向高潮。
从遥相呼应到联袂合作,南北国粹交织共融。现场京粤两地青年艺术家以跨界反串的形式演绎了一场戏曲融合的大戏,为京剧、粤曲的相互交流借鉴搭建了新平台。珠江水格外欢畅,小蛮腰分外妖娆,热情的广州观众掌声阵阵。
京剧和粤剧文化深度交流由来已久。铿锵京腔、粤韵南音就好像神仙眷侣,总有说不完的美好故事。早在上世纪50年代,马师曾、红线女等粤剧大师们就曾带着《搜书院》《关汉卿》等经典剧目造访北京,国家京剧院近年来也多次来广州演出。
去年10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就携国家京剧院一众艺术家首度在羊城登台;今年9月10日,广州塔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名家分享会——《当京剧遇上粤剧》;9月12-13日,于魁智和李胜素老师领衔的经典剧目《龙凤呈祥》《满江红》《凤还巢》作为广州艺术季的重磅演出在广州大剧院舞台精彩上演,回馈羊城戏迷的巨大热情。
本次活动还在广州塔二层平台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由红线女艺术中心承办的名为“红线绕梅·京粤同台”的展览,展示以梅兰芳和红线女两位中国戏曲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跨越时空的界限相聚在广州文旅地标——广州塔。
传承
推动中华非遗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为弘扬传承中华戏曲文化精髓,深化与文化和旅游部直属艺术院团合作,培养艺术人才,创作更多高质量、高品位并代表和体现国家最高艺术水准的优秀戏曲作品,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国家京剧院签订共同缔结本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通过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合作双方强强联动,充分协调资源,推动项目实施,达到合作共赢。
现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瑜梅与国家京剧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张亚峰上台交换战略合作签约文本。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精品创作、人才培养、艺术交流和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深入合作。
双方合作开展剧目创作,纳入双方文艺精品创作规划,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原创文艺作品,并对重点选题、重点创作项目在采风、创作和修改提高等环节中予以经费扶持,为冲刺各类国家级奖项搭建平台;双方利用广州大剧院、梅兰芳剧院定期开展优秀剧目互演,加大京剧、粤剧文化的推广力度;甲方发挥广州文交会、广州艺术季、广州演艺交易会等平台作用,支持京剧艺术家将原创作品的全球首演、国内首演落地广州;国家京剧院借助自有演出季和演出场地为粤剧进京演出提供支持,并发挥知名艺术家影响力,助力广州城市形象推广,提高国际关注度。最后,共同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推出戏曲类玩具、道具和服饰等衍生产品。
“广州各院团与国家直属艺术院团将继续深化合作,努力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创作更多高质量、高品位,代表和体现国家艺术标准的优秀艺术作品。”刘瑜梅介绍,京剧和粤剧的交融共进,优势互补,将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京剧和粤剧均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剧种血脉贯通。此次专场活动更是北京与广州相约,南北携手共话戏曲传承。
今后,两大优秀剧种也必将继续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将这份前辈大师结下的深厚情谊发扬光大,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未来,南北两大跨越千里的国宝级“非遗”戏曲将在碰撞中探索出一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之路,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文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冯艳丹 郎慧
【摄影/视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符超军
【剪辑】何志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