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汕头再出发 | 龙湖区生态文明:高品质核心城区绽放生态之美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龙湖探索”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点击可看  南方+“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专题

点击可看  南方日报特刊40版:牢记总书记嘱托,汕头再出发

22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格桑花、万寿菊、千日红、红穗、簕杜鹃、角花,在龙湖区妈屿岛内泳场畔山坡,一大片3万多平方米的花海悄然铺满。在汕头市最北端,鸥汀街道旦家园社区三面环江,岸绿景美、竹笋飘香,一个美丽水乡跃入眼帘;新津河畔,万里碧道绵延岸边,一泓碧水就在百姓家门口……这一幕幕,都是龙湖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剪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高质量核心城区,龙湖区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当好全市发展排头兵,更要树立核心城区的高品质模范,展现大美龙湖新面貌。而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让大美龙湖更美的有力抓手。龙湖绿、龙湖蓝,汇聚成一幅彩色画卷,相融于城市的林立高楼和乡村的田园风光之间,绽放出万物和谐的生态之美。

龙湖绿、龙湖蓝,汇聚成一幅彩色画卷,相融于城市的林立高楼和乡村的田园风光之间。受访者供图

龙湖绿、龙湖蓝,汇聚成一幅彩色画卷,相融于城市的林立高楼和乡村的田园风光之间。受访者供图

让水更清释放民生红利

“太好了!终于可以在自家楼下悠闲地散步健身了!”发出这一感慨的,是住在龙湖区黄厝围沟附近的小区居民陈小姐。

原来,流经陈小姐家门口的黄厝围沟曾经是一条黑臭脏乱的水沟,每次经过都得捂着鼻子走。经过一番整治,脏乱差不见了,取而代之是河里水流潺潺、岸边绿意盎然,有水、有桥、有亭的风景。

黄厝围排沟位于汕头城市东部,自北向南通过黄厝围沟泵闸出海,具有灌溉、防洪、防涝、排水等水利综合功能,承担龙湖区珠池、新津、龙祥3个街道约6万人口以及汕头火车站和新津工业区等市区东片的排涝。

黄厝围沟经过综合整治后,呈现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新风景。受访者供图

黄厝围沟经过综合整治后,呈现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新风景。受访者供图

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和经济建设发展,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沟,农民种养和禽畜废弃物都向沟渠倾倒,致使沟渠严重淤积,水体发黑、水质恶臭,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周边居民生产生活。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019年,龙湖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黑臭水体整治加速——启动概算投资超2亿元的黄厝围沟项目工程,整治渠道长度10.178公里。其中引水渠长2.07公里、黄厝围沟长7.628公里,其他支渠总长0.48公里。同时,项目通过引水渠改建、黄厝围沟渠段截污集污排污、河道整治及两侧绿化景观等工程,提高水体质量及美化周边环境,修复河道水利生态环境。

黄厝围沟的整治,是龙湖区整治黑臭水体的缩影。针对12宗黑臭水体整治项目,龙湖区顺应人民群众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城乡水环境的期待和诉求,制订《龙湖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汕头市龙湖区升平断面(东墩沟上游鸥汀片区河涌)水质达标2019年攻坚方案》,明确治理建设内容和完成的时间节点,细化区直部门和各街道的职责和任务,在整治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全力推进沟渠水体综合整治。

与此同时,开展东墩沟上游河涌的清淤疏浚、封堵西片电排站的排水口,实施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开展“五清”和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等。如今,各水体上的河道漂浮物、河道垃圾大幅减少,沿河沿沟的违建物、搭建物也得到了有效清理。

以制度之手发力河道常态管理

实际上,龙湖区在黑臭水体整治上的提质增效,得益于该区河长制的早落实、全覆盖和严考核——

顶层设计,增强整治力度。龙湖区将压实责任作为推行河长制的着力点,出台《龙湖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各街道相应出台本级工作方案,全面构建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河长体系,共落实河长151名,实现全覆盖。

聚焦聚力,健全长效机制。按照一河一策、一河一长、一河一台账、一河一评估,龙湖区还相继制定出台考核办法、工作督查、河长巡查等7项工作制度。各街道(镇)同步制定出台考核办法、会议制度、督查制度、巡查制度等4项配套工作制度,构建常态管理机制和督查考核制度。

直面问题,加强管理考核。龙湖区把各级贯彻落实河长制情况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以及区政府绩效考评内容。区水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常态化开展入河排污的摸查和清理,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区河长办定期对各街道开展督导检查活动,对发现问题和工作滞后的单位下发督办通知书、限期整改,并跟踪整改督办,巩固整治成果。

龙湖区还将持续深入推进12条黑臭水体治理,全面排查和封堵沿岸各类排污口,持续开展畜禽养殖、屠宰、违建等取缔整治行动,强化水体水质监测,实现源头截污、长制久清。

以点带面推动雨污分流提质提速

要整治水环境,雨污分流同样是不可绕过的一环。2019年,龙湖区拉开农村“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大幕。值得一提的是,该区把雨污分流工作作为顺民意、聚民心的实践,于细微处见功夫,于落实中见效果,通过创新思路、分类施策,全力推动全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提质提速。

从2019年11月1日开始,外砂街道凤美村就成了一个小型工地,此次凤美村雨污分流工作共涉及450多座房屋。在此次建设中,村里将新设一条专用污水管道及配套设施,将各户室内的厨房水、洗衣水统一集纳到污水管道,经过各家新铺设的二级排污沉淀井后接入公共截污管网,同时另设一条专用雨水管道。

由于宣传力度较大,加上干部们进村入户做好做实群众工作,凤美村管道铺设工作较为顺利。仅用不到1周时间,就完成了400多米的主管道铺设工作。今年元旦前后,全村雨污管网铺设就已完工。

凤美村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的加速度,也在其他乡村得到了复制粘贴。这项系统工程建设启动以来,龙湖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抢抓时间全速推进,建立区领导包干、街道书记主任包片包村机制,扎实推进涉农村居雨污分流系统建设。

在快的基础上,龙湖区还致力把工作做细夯实。该区农村污水处理及雨污分流系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班小组人员到各个施工现场督查,以了解现场情况,把握工程进度。同时,建立“月报通报、季度督查”工作机制,定期评估督查各街道、村居实施进展情况,并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指导协调督促工作,支持项目顺利推进。技术专家也被请到现场,为各个项目制定适合实际情况的建设技术、质量监督、运营维护工作指引,确保工程质量。通过内外同时发力,助推雨污分流建设。

截至2020年6月30日,已有73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通过接通市政污水管网和自建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得到处理。全区83个自然村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工作均已基本完工,竣工率100%。目前,龙湖区正全面加快雨污分流的后期收尾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施工进度。

龙湖区还结合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分类施策,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如结合鸥汀片区水体达标整治,建设7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覆盖17个涉农社区,目前7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完工。结合红坟关和上溪仔沟整治,建设4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覆盖4个涉农社区。利用新溪污水处理厂已建成的18.3公里污水干管,覆盖沿途19个农村。

实施大气治理守护一方蓝天

紧扣污染防治,龙湖区大力实施大气治理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该区持续强化对锅炉使用企业和涉VOCs企业的突击执法检查,今年以来,查处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违法行为6宗,查处在禁燃区内使用高污染燃料违法行为1宗,移送采用原型燃料替代生物质燃料的违法行为1宗。此外,强化施工工地管理,确保施工工地做到“六个100%”,开展夜间突击检查,查处拒不执行限制施工作业时间的违法行为10宗。

龙湖区还开展辖区柴油车用车大户入户检查及营运柴油车路检,召开柴油车用车大户污染防治及约谈工作会议,对辖区内30家营运柴油车在用车数量超过20辆的用车大户进行约谈,进行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宣传。共对辖区11家柴油车用车大户开展入户检查和路面抽检,对现场抽检不合格的车辆,执法人员均责令改正。对辖区所有加油站开展油气回收专项检查,要求各加油站经营者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油气回收治理设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避免发生环境污染现象,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数读

●2016年-2018年,龙湖区在全市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中排名第一

截至2019年底,龙湖区的生态示范点(含生态示范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已有68个

●2019年,受理群众投诉的案件2036宗,已调处1931宗,理结率达到95.3%

●全区83个自然村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工作均已基本完工,竣工率100%

一线走访

利剑斩污 为蓝天碧水保驾护航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是一把利剑。为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龙湖区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执法行动,为蓝天碧水保驾护航。

针对辖区造纸、印染等重污染企业,龙湖区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专项检查,今年第二季度共出动约1140人次,检查企业500余家。开展洗沙场、堆沙场、石板材加工行业环境管理专项整治,目前已落实9家堆沙场及4家石板材加工场所的取缔工作。此外,持续加强鸥汀片区涉水企业管理检查,加大“散乱污”企业(场所)专项整治,组织区生态环境、公安、工信、属地街道、供电所和自来水公司等,清理一批废旧物品回收加工场、废塑料废旧制品清洗工场、家禽私宰点。

龙湖还开展绿色护考期间专项巡查,共出动120人次,检查辖区建筑工地、餐饮娱乐等排放噪声场所55家次,对发现问题的单位进行分类指导、落实整治。

鸥汀街道旦家园社区三面环江,岸绿景美。杨立轩摄

鸥汀街道旦家园社区三面环江,岸绿景美。杨立轩摄

自2019年完成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后,龙湖区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定期巡查制度,及时将巡查发现问题通报各有关单位。针对入夏以来到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开展游泳、垂钓人员日益增多、河堤护栏屡被破坏的现象,区生态环境部门主动作为,联合公安分局和属地街道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开展多场梅溪河、新津河等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专项整治行动。

龙湖区把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疫情期间严格加强对饮用水源的采样跟踪。对城区12条黑臭水体多点位开展每周一测,并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甄别提供监测技术力量支持。在工业园区办建立环境监督监测制度,进一步通过非现场检查的技术手段掌握片区废水排放情况,发现异常排污线索及时移送执法调查。

典型案例

新津河“一河两岸”景观工程

启动区启用

万里碧道就在家门口

新津河是汕头母亲河韩江的支流,承载了数代人的历史记忆,随着城市东拓,未来新津河将成为城市中央河道。而新津河也是唯一自源头至出海口均在龙湖区辖区内的河流,成为贯穿整个汕头市中心城区的都市岸线。北起大衙村北的鳌头洲,往南蜿蜒流经汕头市龙湖区中东部,于南畔垅的新津河口入海。

随着汕头市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东海岸新城快速发展,城市东延、跨新津河向东发展的步伐日益加速。以新津河为纽带,通过开展高水平的城市设计,统筹新津河“一河两岸”城市开发,强化滨水公共空间建设,凸显汕头人文特色,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更具生态之美。

2017年12月,龙湖区启动新津河“一河两岸”景观工程启动区建设。启动区北临新津河,南侧为沿河路,西起324国道,东至沈海高速,总占地面积约75700平方米,总投资3774.57万元。目前,启动区景观绿化带建设已顺利竣工,已作为汕头市建设试点项目推荐列入省“万里碧道”建设试点工作。

新津河“一河两岸”河堤景观工程。受访者供图

新津河“一河两岸”河堤景观工程。受访者供图

启动区景观设计以康养绿岸,人居之水为设计理念,打造了“城市风韵、绿野清踪、活力生活、趣野浓阴和品艺花带”五大景观组团。绿化分为五大区块设计,靠近324国道采用整齐划一的树阵,滨河段采用美丽异木棉打造春景,用金凤花营造火红的夏花,秋季欣赏层林尽染的水杉,同时搭配一些开花的灌木和观赏草,营造四季有景、次第花开的景象。

目前,新津河两岸万里碧道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将努力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同时,通过万里碧道建设推动河湖综合治理、沿线休闲游憩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宜居城乡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生态、安全、文化、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国庆前,龙湖区一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相继完工,其中就包括了新津河河堤景观提升工程、新津河堤景结合工程共14.69公里品质化提升工程,通过增设了绿化景观、坐凳等设施,完善万里碧道功能,提升了市民休闲游玩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撰文】杨可 杨坤标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