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故里叹风光!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走进中山

南方+ 记者

驱车从高速公路南朗出口驶出,一排排整齐的南洋风格骑楼临街而立。道路两旁,新栽种的乔木绿意融融,一直向犁头尖山蔓延……这个国家5A旅游景区,就位于孙中山故里、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10月23日,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实地考察组来到中山市,从伶仃洋畔的南朗镇翠亨村,到五桂山下的五桂山桂南村,再到神湾镇的神溪村,从东向南部走来,整洁、美丽的乡道、院落在秋日暖阳下格外温柔。

看村庄规划、村容村貌,体验基础设施建设……考察组将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用脚步为参评单位美丽乡村建设投票。此次考察组的行程将持续两天,脚步踏遍中山南朗、五桂山、神湾、大涌、沙溪、横栏、黄圃等7个镇街。

南朗翠亨村:

国家5A景区里的幸福生活

小小翠亨村,走出一个人。

提到南朗镇翠亨村,就不得不提到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如今,他的故乡已经成为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通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翠亨村、中山城、辛亥革命纪念公园、犁头尖山一起,5个核心景区融为一体,整个景区面积达3.15平方公里,游览时间可拉长到3个小时左右。

如今,游客到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旅玩,可从游客中心乘坐电瓶车或步行出发,穿过游客中心广场,进入中山城内游玩。离开中山城后,游客可登上犁头尖山,远眺整个景区的风景。而山的最高处,还有孙氏家族祖坟和陆皓东墓,享受郊野乐趣之余游客可以缅怀革命先烈。

从犁头尖山下来,游客可以取道纪念中学校道,欣赏兰溪河两岸秀美景色,游览辛亥革命纪念公园。游客经过约3小时的游览,沿着装饰一新的翠亨大道,几分钟车程就到达崖口的海鲜一条街,饱啖海鲜之后,还可以欣赏崖口村万亩农田风光……

作为中山发展全域旅游的龙头项目,位于翠亨村的孙中山故里旅游区还将进一步整合周边崖口、左步等村落、陆氏宗祠、翠亨湿地公园以及海上温泉等旅游资源,配合南朗镇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打造文化体验和滨海生态休闲旅游区,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典型示范区,带动南朗镇、翠亨新区乃至整个中山的旅游产业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旅游红利,让当地居民有着满满的获得感。距离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不远处的石门村,是一个风景秀美且颇具文艺气息的“画家村”。十多年前,石门村就开始陆续聚集了一些艺术家,并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翠亨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修建了翠亨美术馆、大石门美术馆、李奇茂美术馆等多个展馆,以及大大小小几十个艺术家工作室。如今,村里来了艺术家,原本寂静的古村落热闹了起来。

据介绍,南朗镇正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创建一批美丽宜居村,争取到2022年实现60%以上精品特色村的目标。

五桂山桂南村:

翠绿的“海”,编织红火的日子

鸟瞰中山市五桂山桂南片区,漫山的原始森林与遍野的田垅庄稼相互交织,汇成了一汪翠绿的“海”。西起五桂山桂南村,东至南朗镇翠亨村的翠山公路,纵贯绿意盎然的桂南,时隐时现。这条翠山公路是中山人口耳相传的最美观光公路。

沿着翠山公路寻觅中山的“绿海”,考察组的第一站,来到了中山市五桂山桂南村马溪村。

在这一片绿海里,藏匿着桂南村500多年的开村史,桂南村下辖的马溪村是中山最大的客家人村落。先祖客家人从中原一带几经艰辛转辗迁徙而来,落定在中山市最高峰,村落因坐落在五桂山主峰之南,故名为桂南村。

“这里跟过去比发生了大变化,早就从‘红脸村’变为了‘红火村’。” 一名考察组成员告诉记者,2年前,五桂山桂南村曾因“两委”班子建设不健全、组织力不强、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薄弱等原因,被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近年来,通过摸排出能力强、处事公、拥有良好口碑的新一届村两委领导班子,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桂南村从“红脸村”华丽转身,变为“红火村”,民心凝聚,民风淳朴。

刚走进村内,民族风的牌坊让人耳目一新,一幅幅手绘画作印在桂南村家家户户的墙面上,考察组仿佛走进了文艺小街。一群客家老人相互吆喝,席坐在村口的凉亭下闲聊。“这比以前美多了,我一有空就约上‘老友记’来这里聊聊天、喝喝茶。”

2012年起,桂南村先后开展秀美村庄建设、创建秀美村庄连片示范带、实施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启动中山市特色精品村创建等工作。不仅如此,桂南村还在全市率先创建“村民分类、定点回收、村委奖励”的垃圾回收处理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美,更要人心齐。为了关心关爱村内长者,桂南村还在全区设立首家爱心公益食堂,对全村60岁以上孤寡老人、80岁以上长者实行全日配餐。每逢饭点,村内长者纷纷领着饭盒走到公益食堂一起聚餐,一份爱心公益午餐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关心和温暖。

据介绍,全村范围均位于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内,总面积19.37平方公里,有林地1499.94公顷,林木覆盖率为77.44%。作为中山市的“绿肺”,桂南村既要注重保护青山绿水,又着力打破发展局限,向质量要空间,推动存量经济的垂直省级。

桂南果场、田园牧歌农场、中山市三分地生态农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在这里蓬勃起家。依山傍水的环境引来泮庐山庄、山水豪庭等楼盘落户,大量村外居民慕名而来,迁入美丽乡村居住。

自2013年开始,五桂山办事处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3亿元,先后开展秀美村庄和秀美村庄连片示范带建设,共完成70多个项目建设,实现辖区行政村全覆盖。五桂山桂南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桂南村在今年初一鸣惊人,以全市唯一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成为五桂山乃至中山市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五桂山南桥村

悠悠古驿道,振兴乡村游

悠悠古驿道,深藏几段古。沿着岐澳古道五桂山段,考察组来到南桥村。沿着岐澳古道,一路朝着南桥村的方向寻访,清脆的鸟鸣混杂着城桂路上的汽车呼啸声,给访古探幽的游人增添了现实感。

历史曾与这里擦肩而过。明清时期的岐澳古道贯穿城镇、沙田、山地和海港,被誉为“中山的茶马古道”。目前,岐澳古道在五桂山南桥村石莹桥云迳顶附近有一段古道保存得比较完整,保留有宽近 2 米,长达百米、由花岗岩石条铺砌的石阶,沿山势蜿蜒而上,部分古道已埋没在浮土、草木之下。这里是珠三角腹地与澳门经贸往来、文化相融的要道,浮现香山西学东渐、华侨远洋的近现代记忆。

与岐澳古道相距约一公里,考察组驱车落定在南桥村和平村。

2020年起,南桥村和平村作为美丽宜居村示范点,全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建设,将和平村建设纳入重点项目推进,依托村庄优美的自然景观及丰富的水系资源、着力提升村庄风貌景观,因地制宜发展观山、戏水、溯溪、赏竹的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潺潺的溪流水清见底,茂密的竹林沿蜿蜒的村道生长,砖瓦民房焕然一新变成为的文艺民宿……南桥村和平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自6月10日正式动工至今,已显成效,“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美景已然让繁忙的城市人眷恋,小乡村已化身为年轻的“网红村”。

而在南桥村下辖的槟榔山村,却保留着老一辈人对反侵略历史的敬仰。跟随着村民的脚步,考察组走进了古氏宗祠。“九月初,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古寺宗祠就入选其中。”南桥村村委干部自豪地对记者说。

这座古寺宗祠见证了抗日战争的那段激荡岁月。翻阅历史长河,1945年1月15日,珠江纵队在此宣布成立,五桂山由此成为中山抗日斗争的重要活动地区。而五桂山脚的古氏宗祠,就是抗日革命根据地。今天的古氏宗祠陈列着抗日时期的黑白照片,村民们来来往往,孩子们进进出出,这里早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样本,面朝下一代传递着红色的“珠纵精神”。

从岐澳古道到小桥流水人家,从年轻的“网红村”到见证激荡岁月的“古宗祠”,从自然美景到客家文化,旅客能在五桂山南桥镇的乡村游线路中远离城市喧嚣与浮躁,寻得一片净土。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对五桂山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崛起最重要的选项,也是必由之路。五桂山地处大湾区核心腹地,独特而优越的自然条件。

五桂山以南桥村为支点,布局一条“古道飘香、革命情浓、绿色休闲”的精品旅游路线,正有效改善着村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也为全区吸引文旅产业的进驻,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神湾镇神溪村:

用一只菠萝打造一个美丽村庄

当日下午,考察组又来到了位于神湾镇的神溪村。

丫髻山脚,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将人群引向村内,两排笔直的水杉分列在道路两旁。村道两旁的农家院墙,画上了不同样式的彩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湖心公园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通过重建污水排放系统,过去直排湖中的生活污水,将经由新的污水管网被集中收集处理;村里设立了新的垃圾临时堆放点,村民家里平时产生的生活垃圾有了集中投放的地点,方便垃圾车进村及时清运;村里的“健身角”也修缮一新,铺上了红色的地砖,并加入党建元素扩展了休闲空间面积。这些都是神溪村近两年才发生的新变化。

神溪村位于神湾镇中心镇区南部,面积约10.5平方公里,东邻中山市坦洲镇,南面与珠海斗门隔江相望。神溪村2001年由原来的神湾村、定溪村、渔业村三村合并而成,现有户籍人口609户2680人。

神湾镇农业局副局长陆志强介绍,近年来,神湾镇每年在镇内选定两个村落,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从道路建设、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美化绿化等多方面,全力提升村庄人居环境。神溪村就是这一工程的受益者之一。

除了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近年来,神溪村还抓住神湾菠萝这一特色农产品,谋划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积极营造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发展态势。

神溪村背靠以种植菠萝而闻名的丫髻山,丫髻山海拔较高、日照充足,黑泥白砂的土壤富含铁元素,加之上这里清甜的偏碱性水质,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为菠萝的种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这里种出的神湾菠萝,果肉色泽金黄、肉细多汁,连果芯也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近年来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神溪村也因此成为“能吃到神湾菠萝”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依托神湾菠萝产业优势,神溪村目前已建成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2家,省级家庭农场2家,实现了农产品种养、加工、营销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链。神溪村,用一只神湾菠萝逐渐打造起一个美丽村庄。

近年来,神湾镇以神湾菠萝为载体打造了神湾菠萝文化旅游节,以特色农产品带动文化旅游,做大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做强了生态休闲旅游的品牌。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何伟楠  曾艳春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编辑 卢子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