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的吐尔洪江•艾尔肯夫妇结婚7年从未怀孕,大小医院、诊所看了不少,甚至还多次远赴1500公里外的乌鲁木齐市某大医院治疗,均告无效,两人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2020年10月初夫妻俩听说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已经开设生殖医学中心,还有来自广东省的援疆专家门诊,于是他们径直来到喀地一院生殖中心。
陈雷宁教授诊查女方后并未察觉明显问题;但生殖男科赛丁•赛麦提医生却发现丈夫的精液检查不容乐观,两次精液检查报告显示为无精子症,结合超声结果考虑是“双侧输精管缺如”。
吐尔洪江的无精子报告单
没有精子,就意味着不能生育有自己血缘的孩子。看到这样的检查结果,一般人脑海里都会出现“绝望”的想法。
陈雷宁教授、赛丁医生、陈南桥技师立即和省二生殖医学中心欧湘红主任、男科靖涛主任取得联系,召开线上病例讨论会,为患者精心制定了下一步诊治方案。
为了解患者睾丸内是否存在成熟精子,经过周密准备,10月19日下午,赛丁医生为吐尔洪江进行了附睾穿刺术,抽取出少量附睾液呈递给检验室陈南桥技师即刻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生殖中心所有人员都在焦急的等待结果。
“找到了,找到活动精子了!活力不错!”陈南桥主管技师兴奋地通过电话向陈雷宁教授汇报,在场等待结果的医护人员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因为只要有发现成熟精子,就说明生育孩子是大有希望的!
陈南桥技师正在进行附睾穿刺术后即刻镜检
赛丁医生也难掩激动的心情:“以往对于这种患者,先要把附睾或者睾丸穿刺出的组织液送病理科进行切片检查,需要3-7天才能出结果,而且还无法确定精子是否存活,现在省二医生殖中心援疆专家开展了穿刺术后显微镜即刻镜检,把上面的问题都解决了!”
一个技术的重要突破,带来一份满满信心。有赖于患者和生殖中心医务人员的不抛弃,不放弃,这位维吾尔族无精子症患者成为南疆地区首例经皮附睾穿刺后即刻镜检圆满成功的幸运儿。这个标志性事件不仅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幸福,而且也是继我院技术援助喀地一院生殖中心获得南疆地区首批人工授精成功妊娠后又一重要成果。
陈雷宁教授表示,这一技术的开展是省二医生殖中心 “小步快走”援疆战略的具体体现,不但能为患者解决现实的诊断问题,更重要的是为开展男科实验室新技术夯实基础,同时也为将来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培训人才,通过“输血”和“造血”齐头并进,为南疆各族群众留下一支带不走的现代化医学助孕团队。
显微镜下显示附睾液中存在活动精子
继今年3月底陈雷宁教授以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刚性援疆)成员的身份进入喀地一院生殖中心工作之后,10月8日省二生殖中心又派出陈南桥主管技师飞越6000公里到达喀什开展柔性援疆医疗活动。借助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的强大技术实力,省二生殖中心采取互联网实时传送方式,常态化举办讲座授课、病例讨论和患者对接等学术活动,探索并形成了“生殖妇科-男科-胚胎实验室”等亚专科“线上下联动、前后方对接、刚柔性并济”的立体援疆体系。
这些举措切合生殖医学学科建设规律,充分体现了近年来省二院互联网建设的丰硕成果和生殖中心的雄厚实力,得到了广东省援疆前线指挥部的高度评价。这一创举是在院党委的坚定支持下,欧湘红主任带领省二医生殖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克服院区扩大、业务量上升、人手短缺等困难,深入挖潜、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必然结果。
陈南桥技师正在指导喀地一院医务人员
在广袤无垠的祖国西部边陲,举目所见都是巍巍雪峰和茫茫戈壁滩,最稀缺的是淡水,最宝贵的是精神。陈雷宁教授、陈南桥技师均表示,将持续发扬省二生殖中心“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全力以赴”的精神,通过传帮带,把现代化生殖医学理念和技术留在帕米尔高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力争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新亮点,为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略尽绵薄之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