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青砖的古建筑、曲径通幽的街巷、随处可见的莲文化……10月22日,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评选活动实地考察组来到东莞市常平镇桥梓村,亲身感受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后裔居住地的发展变化。
在实地考察爱莲湖景区以及房前屋后等区域后,考察组对桥梓村创建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桥梓村要乘势而上,继续优化村容村貌,确保今年高标准完成特色精品村创建工作,持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据介绍,“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标准有着系统科学的设计。评选类别涵盖了村庄规划、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产业特色、基层治理等范畴。
常平镇委书记刘裕昌表示,桥梓村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立足传承与创新,通过整合资源、规划先行,突出“爱莲”文化,打造特色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爱莲湖景区成靓丽新名片
沿着爱莲湖旁的绿道直走,一座古朴庄严的围门映入眼帘。围门两边对联上书:地观桥梓,人爱莲花。南宋时期,周敦颐第8代孙周德瑞创立了桥梓村,至今已有700余年。目前,桥梓村仍保留着一批历史文物以及古建筑,其中周氏宗祠以及60多间明清岭南建筑风格的民宅等,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桥梓村以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为宗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仅规划建设了一批乡村和建筑景观,还完善了一批环卫设施、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桥梓村围绕爱莲湖广场,规划建设了以“濂溪致雅,光诉清莲”为主题的夜景亮化工程。如今,爱莲湖景区已成为桥梓村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站在村口放眼望去,莲塘里的莲叶摇曳生姿,湖边翠木垂柳相互映衬,村民三三两两漫步其中,或乘荫纳凉,或倚岸垂钓,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光。每到傍晚,村民会在爱莲湖边散步消食;而每逢节日,爱莲湖景区又成了节庆活动、大型表演的主场地。
如今,“莲”不仅深受桥梓村民喜爱,更成为他们的精神象征。每到年末,桥梓小学都会举办一场以“莲香”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师生们通过画莲、写莲、品莲、文艺汇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莲”的理解,校方也借此契机积极开展莲(廉)文化教育。
“红色祖屋”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
如今的桥梓村,既保留了原有的古韵特色,又焕发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红色旅游成为一大亮点。
走进周氏宗祠,一面鲜红的党旗挂在大堂正中间。1927年秋,中共东莞县委成立,中共东莞县委曾在这里领导全县人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因此,周氏宗祠也成为了“红色祖屋”“红色祖址”。
文化古村,红色传承。随着桥梓村的环境品质整体提升,周氏宗祠目前已成为东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是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和红色旅游路线重要景点。截止目前,此地先后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
桥梓村的“爱莲”文化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为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桥梓村将在桥城工业区“工改工”项目规划800个停车位的基础上,再投入400万元新建一个小公园和停车场。
“环境变好了,人气也旺起来了,物业出租收益都提高了。”一名村民笑着说。2019年,桥梓村总收入4500多万元,纯利润3500多万元,全村的综合经济实力呈上升态势。
刘裕昌说,接下来桥梓村将以申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为契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常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韦基礼
【摄影】洪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