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罕见TSH垂体瘤,男子的顽固甲亢好了

南方医plus
+ 订阅

33岁的阿明(化名)因甲亢发现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虽经手术但心慌、手抖症状依然持续存在。日前,他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完整切除瘤体。术后症状消失,复查TSH降至正常,一周后顺利出院。

磁共振影像清晰显示垂体瘤。

磁共振影像清晰显示垂体瘤。

据了解,功能性垂体瘤常见的有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TSH腺瘤临床较少见。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发展,经鼻腔切除垂体瘤提高了手术疗效,也避免开颅手术,越来越多患者受益。

高难垂体瘤经鼻内镜切除

去年11月,阿明因明显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心慌、手抖,在当地医院查磁共振后诊断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接受了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但术后甲亢症状未有缓解,同时出现了左眼偏斜等症状,复查提示肿瘤复发。

为求彻底治疗,阿明辗转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求医,在神经外科住院。经过详细评估,确诊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并侵犯到海绵窦和鞍上的颅内位置。

该院神经外科郭文龙副主任医师介绍,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是垂体瘤的一种,临床很少见,据文献报道,发病率在百万分之一。和其他类型的垂体瘤不同,TSH垂体瘤富纤维化,质地通常较韧,血供也较丰富,因此手术切除难度较其他类型垂体瘤要高得多。另外,对于有海绵窦侵袭或者鞍上侵袭的,手术全切率和甲亢缓解率更低,手术难度更大。

考虑到阿明的肿瘤体积大,直径接近3公分,呈侵袭性生长,有明显分隔,常规经鼻入路难以切除,必须扩大经鼻蝶入路。而他此前已经历过一次手术,解剖结构紊乱,明显增加了手术全切除的难度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肿瘤将继续进展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手术全切除仍为首选,患者和家属了解情况后亦强烈要求手术。神经内镜下手术视野。

神经内镜下手术视野。

针对以上情况,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东教授组织科内讨论,制定了详细手术策略。神经内镜团队詹升全主任医师、郭文龙副主任医师主刀,为阿明实施手术,耗时5个多小时,最终完全切除了肿瘤。

术后阿明症状完全缓解,恢复良好。复查促甲状腺激素TSH从术前的 7.203µIU/ml降至0.354µIU/ml,回到正常水平。磁共振显示肿瘤全切除,未见脑脊液漏。术后1周出院。

三类常见功能性垂体瘤

据介绍,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正常大小在7毫米以下,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能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素、泌乳素等,对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殖等、身体内分泌平衡状态有重要作用。

临床上,垂体瘤主要发生在前叶,后叶较少。按大的分类,主要有无功能性垂体瘤和功能性垂体瘤。

郭文龙表示,无功能性垂体瘤可以无症状,部分体积较大的可出现压迫症状,而功能性垂体瘤还会分泌激素,表现出相应症状。

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是泌乳素瘤,占40%-50%。表现为泌乳素高,经期紊乱,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影响排卵。因不孕症求诊的女性,在做全面检查时,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合并了垂体瘤。

生长激素腺瘤也是较为常见的垂体瘤。患者表现为典型的特殊容貌:“地包天”、皮肤粗糙、鼻子变大,肢端肥大等。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还有一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ACTH瘤),典型症状为库欣综合征,表现为大圆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肚子大,四肢瘦小),痤疮、多毛,血糖高、血钾低等。以上三类常见的功能性垂体瘤,经血液检查和磁共振可予诊断。

而像阿明这样的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相比其他功能性垂体腺瘤很少见。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近十几年接诊病例数不超10例。

“对患者来说,垂体瘤最大的危害还是压迫效应。”郭文龙指出,因垂体上面就是视神经,瘤体增大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很多人首诊就是去了眼科,后来查出是垂体瘤。垂体瘤如压迫到两侧毗邻的动眼、滑车神经,致神经麻痹,可出现眼睑下垂、斜视等症状。体积较大的垂体瘤还可导致脑压高、卒中出血。

大部分垂体瘤可经鼻手术

目前,垂体瘤治疗包括药物、手术、放射治疗。

郭文龙介绍,微腺瘤(直径小于10mm)没有引起明显症状的,主要关注它有无分泌激素的功能,绝大部分可药物治疗或观察,暂不用手术。大腺瘤(直径大于10mm)有部分也可保守治疗,须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形态、类型具体评估。

当垂体瘤已经已经出现明显压迫症状、视力下降的,手术是首选,能够解除对视神经压迫,术后视力障碍问题能够改善,视野能够恢复。尤其是垂体瘤发生急性卒中的,出现剧烈头痛、视力急剧下降的,必须急诊手术。

对于功能性垂体瘤,手术后也能改善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内分泌,如生长激素腺瘤患者,经过手术后“变美”,容颜恢复正常,皮肤也变好了。

对于手术后残留病灶或很小的垂体瘤,可以考虑伽马刀放射治疗。

郭文龙表示,近几年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垂体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对于以往在显微镜下难以切除的向侧方侵袭和向颅内侵袭的垂体瘤,在神经内镜下均可以得到较好的切除。部分以往需要开颅才能切除的垂体瘤,在神经内镜辅助下也可以通过经鼻腔切除,提高了疗效,患者接受度更高。

据了解,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内较早开展显微镜及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中心之一,目前每年垂体瘤的手术量超过120台。经鼻腔切除的内镜手术方法还应用于颅咽管瘤、鞍结节肿瘤、海绵窦肿瘤等。

专家简介

郭文龙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委员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

医疗擅长:对垂体瘤的手术和药物治疗,以及颅咽管瘤、脑膜瘤、胶质瘤、颅底肿瘤等手术具有丰富经验,每年手术量接近300台。

【记者】江玲

【通讯员】郝黎 张蓝溪 靳婷


编辑 朱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