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今日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我们向秋天道别的一个日子 。
愿接下来的冬季不负你我;也让我们,认真地过秋季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习俗
霜降三侯: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这一天开始,豺狼开始捕猎,祭天囤冬,为接下来过冬作准备;
世间的草木开始变得枯黄败落,铺就了人生路上的金黄;
百虫不再吓人,纷纷回到自己的洞里,蛰伏起来。
猎兽囤粮,百虫归隐,叶子耗干最后一丝力气散落满地,天地万物在这一天安静,只有人还在折腾。
霜降对于人而言 ,并非是准备冬眠的日子,而是放松娱乐的时候。
九月不比夏热,不如冬寒,正是登高的好时节。
携一家几口 ,或三五好友 ,登高远眺,看一看远处的风景,守一守彼此感情。
登高,自古以来为我们所喜爱,这是可雅可俗的一件趣事。
霜降的九月 ,正是菊花盛开时,赏菊游玩,不失为一种雅致。
学一学古人,铺席品茗,会唱歌的一展歌喉,有文采的吟诗作对,幽默的人,再把生活琐碎编成故事,笑出眼泪。
除了赏菊,与登高相配的,还有吃柿子。
此时正是柿子成熟的时候,登高后的歇息,赏菊吃柿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乐趣。
霜降,照顾心情很重要,当你觉得闷了,不妨约上你在意的人们,登高远眺,赏菊吃柿,以舒适的姿态,度过一个霜降。
养生,三防
每一个节气,都预示着气候的变化,霜降的来临,说明秋天只剩下末梢,再过不久,冬天就要来了。
民间谚语讲:“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霜降这天的食补跟预防,有多么重要。
此时养生,要配合饮食,谨防三秋。
第一防:防秋燥
霜降的气候,早晚较凉,中午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也更为明显。
此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以及皮肤干燥等现象,饮食方面可以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苹果、银耳、青菜、芝麻等。
第二防:防秋郁
俗话说“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不仅树叶枯黄败落,其他的植物也渐渐失去生机,陷入沉睡,大地一片萧索。
触景生情,人也难免产生怅然若失的感觉,更甚者意志低沉、忧郁、忧思。
此时应保持情绪平和积极,唱歌、跳舞、登高,做一些有益身心的运动。
饮食方面加一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羊肉和豆类等。
第三防:防秋寒
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从收到藏的过度。
此时天气不如冬寒,但也比寻常秋凉。
早晚增添衣物,尤其上了年纪的人,有些人会有老寒腿,此时更应该注意御寒。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民谚有言:“补冬不如补霜降”、“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为何霜降养生这么重要?霜降时节怎么进补才最合适?
“补冬不如补霜降”
在炎热的夏日,人的胃口普遍较差,饮食相对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加上经常食用冷饮解暑,人的脾胃也会变得虚弱。
秋后天气渐凉,人有了食欲,脾胃功能也逐渐恢复,及至秋冬交替的霜降时节,若进补得宜,不仅能补偿夏季的损耗,还有助于增强体质,帮助人们渡过寒冷的冬天,也为新一年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霜降进补”。
霜降霜降宜平补南方偏“温”北方偏“润”
秋末冬初,人体肠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能大补特补,而应以“平补”为宜。平补,属于一种缓补法。平补的食物性能平和,如谷类、豆类、水果和蔬菜类等,正常人和体虚久病的人都可食用,一般不会有不良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除环境温度有差异外,人群的普遍体质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补的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南方人体质多偏虚寒,在平补基础上可适当偏温。而此时北方天气已凉,北方人体质多偏实热,平补之上可适当偏润,如滋阴润燥。
霜降然而,进补一定要因人而异
任何进补,除了根据季节、当地气候,还要结合个体的体质不同而定。如体质偏实热者,进补时就不能太温补,可进补鸭子、兔子、秋梨、柿子等。性味偏凉者、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补鸡肉、羊肉、栗子、苹果、葡萄等偏温或平性食物。
特别提醒,进补前大家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体质,且体质是会发生变化的,可以定期到正规医院中医科把把“平安脉”,听取医生的建议。
霜降老人、患病人群不要随便进补
不少老年人身体较弱,且兼有多种疾病,若胡乱进补,不但起不到调养身体的作用,可能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进补前最好经由医生指导。
正患感冒、发热、急性胃肠炎,糖尿病、高血压病的人群等,还是不要随便进补。体质属于痰湿、湿热者,也不能马上进补,否则容易滋生痰湿。应先化湿,再根据寒热虚实进补。
禅城区人民医院中医院推荐几款霜降养生的食疗方:
1、双耳汤
材料: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制作方法:将白木耳、黑木耳用温水发泡;除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水适量,置蒸笼中;蒸一小时,待木耳熟透时即成。
功效:滋阴润肺、补肾健脑。
2、莲子百合煲排骨汤
材料:用莲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排骨100克。
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加水适量同煲;排骨熟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
功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
3、西洋参乌鸡汤
材料:乌鸡1只,生姜2片,西洋参25克,麦冬,黑枣(去核), 陈皮3克。
制作方法:瓦煲注入适量清水,放入乌鸡、姜片、西洋参和红枣;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补心益气。
4、石斛雪梨煲水鸭
材料:铁皮石斛10克,麦冬20克,雪梨1个,水鸭1只约500克。
制作方法:铁皮石斛洗净,雪梨去核留皮,水鸭斩件;以上材料一起隔水炖3小时。
功效:滋阴润燥。
5、太子参炖乌鸡汤
材料:太子参10克、乌鸡半只、猪展肉150克、枸杞5克 ,生姜3片。
做法:将乌鸡斩件、瘦肉切块;放进冷水锅中,煮开,捞出冲洗干净浮沫;将全部材料倒进炖盅,盖上炖盅盖子,加入适当清水,隔水炖3个小时。
功效: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中食疗方由禅城区人民医院中医院梁其杰医生提供。
编辑:区颖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