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县:抓实镇委党校建设,促党员教育全覆盖

韶关先锋
+ 订阅

农村党员是乡村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深远意义。始兴县共有党员1.2万余名,其中农村党员6577人,占党员总数的50.24%。

近年来,始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市委组织部《推动镇街党校运作九条措施的通知》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发掘有力抓手,着力解决镇委党校提升建设重视不够、学员积极性不高、教学含金量不足、党员覆盖率不全等问题,逐步形成以乡镇为“主心骨”,以镇(村)党校(分校)和现场教学点为“主阵地”,以精品课程为“主打牌”,依托信息化技术扩大“辐射面”的多元结合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网络,推动党员教育更深入、全覆盖、见实效。

 一、配强领导机构,抓实党校建设主心骨

乡镇党校成立以镇级党委书记为校长,乡镇组织委员为常务副校长的领导机构,完善了党校机构职责。村级分教点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保障了人员配置,进一步强化了镇党校的组织领导力量。

始兴县“红星闪耀”送课下乡在太平镇委党校开课。

在始兴县委组织部和始兴县委党校的指导下,广泛联络市县各部门,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师资库,多措并举强化乡镇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涵盖镇班子成员、“双百”讲师、“丹霞英才”、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等方面师资力量的专兼职讲师队伍。2019年以来,通过集中教学和送课下乡等形式,到镇党校和村级分校共授课超过2270次,参训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一般干部群众超过1.5万人次。

二、规范学籍管理,建好党校培训主阵地

《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针对党员对参加党校学习培训积极性不高和学时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高质量推动党校党员教育培训,镇委党校以学籍档案管理为突破口,完善创新党校学籍学分管理模式。

镇级党校学员学籍卡。

学籍管理制度以学员学籍卡为载体,记录包括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在党校学习培训情况,学员参与教育培训情况经镇党校认定后,在个人学籍卡上加盖学分印章,年度培训学分达标的予以颁发年度培训合格证书。

通过“学籍卡”+“培训证书”,增强党员参与党校学习培训的荣誉感和仪式感,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凸显了党校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用。

三、合理安排课程,打好党校教学主打牌

坚持党校姓党、突出党性教育,按照“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实用技能”模式,因地制宜设置培训内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培训,让全体学员上好“第一课”“必修课”“兴趣课”“乡土课”。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堂课”,将党的声音一传到底;把党的思想理论、国家重要政策、党建知识等列为“必修课”,切实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将乡村振兴、脱贫产业、建房审批、林业管护、水果种植、畜禽养殖等列入“兴趣课”,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太平镇委党校开课现场。

为增强学员的归属感,镇委党校充分发掘本土资源开发“乡土课”,将战时省委旧址“红围”作为特色党性教育课程。培训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人群具体对待、具体行业具体安排,实现“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同时,积极开展“红星闪耀”基层党建志愿服务活动暨党员领导干部送党课下基层活动,邀请机关党委领导干部,给基层党员干部上党课,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下一步计划集中精力,加大经费投入,围绕生态太平、美丽太平、农村电商等主题开发系列特色课程。

四、拓展线上学习,提升党校教育辐射面

立足现有党员中约26%为外出党员的现状,为抓实抓牢外出党员教育培训,镇委党校结合学习强国APP、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党支部、党建云、微信公众号等各种线上教育资源,开展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接地气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在做好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注重把课堂延展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充分发挥各分教点的作用,方便基层党员干部在“家门口”上党课,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受教育,不断提升培训覆盖率。同时,积极动员党小组党员开发“小组党课”,挖掘党性强、觉悟高的党员,在庭院、小组党群服务室等,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为党员群众讲党课。通过分散式的“小组党课”凝聚起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夯实基层的战斗堡垒。

来源:中共始兴县委组织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