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湾区战略的推进,广州近几年来引入了不少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力雄厚的国际学校不断涌现。在中国和新加坡的国家战略合作背景下,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汇聚了各种顶级教育资源,除了华附等一流公办中学,新加坡享负盛名的华中校群亦将在此合办一所十二年制的国际化学校——广州新侨学校。
据了解,新加坡华中国际学校教育督学黄卫民将出任广州新侨学校教育督学。黄卫民是新加坡籍人,曾就读新加坡华侨中学,后以第一等荣誉学位从新西兰梅西大学数学系毕业,拥有IBMYP, IBDP, A-LEVEL教学与协调员资格。职业生涯的前半段,黄卫民在新加坡多所院校潜心数学教研。2003年,他怀揣着对东方文化与教育的热忱来到中国,在国内多所国际学校担任教学主任、副校长、创校校长等职位。中新两地20多年的国际学校教学管理经验,让他对中西融合教育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黄卫民认为,国际教育的核心并不仅停留在双语教学,国际教育也不等同于“西方教育”,学校应引导学生汲取中西文化之精华,勇于开拓和改变世界。
黄卫民的中西融合教育理念也将渗透在广州新侨学校办学的方方面面中。“未来需要更多优秀的世界公民和各界领袖。”黄卫民日前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希望能将华中国际学校的成功办学经验带到粤港澳大湾区,向未来输送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新加坡华中国际学校教育督学黄卫民将出任广州新侨学校教育督学。
①
关于办校理念
汲取中西精华,向世界发出“亚洲声音”
南方+:华侨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是华侨领袖陈嘉庚为海外华侨所创办。华中校群首次来华办校,我们对此很好奇,华中和华中国际是怎样的学校?它们与其它国际学校有何不同?
黄卫民:大家或许对欧美的国际学校更熟悉,对新加坡国际学校了解比较少。比如大家会认为,新加坡国际学校教的是新加坡式英语,不是纯正的英式或美式英语。
首先我想说这其实是个误解。新加坡的英语,无论是交流沟通的日常用语,还是学术英语,都是纯正的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而且新加坡教育是双语教学,中英文转换方面更具优势。双语教学不仅是学习中西方语言,更重要的是汲取中西方文化上的精华。
还有一个误区是把“国际教育”简单等同于英美教育。实际上国际教育非常多元,双语教学可能是我们和很多国际学校的共性。最大差异在于,我们更强调“亚洲价值观”。
南方+:您所指的“亚洲价值观”是什么?
黄卫民:是天道酬勤的奋进精神,是勇于拼搏的吃苦精神,是努力改变世界的进取精神。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出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塑造世界的未来,亚洲人也必须要提出我们对改变这个世界的主张。亚洲文化有一个共性,就是认为教育可以改变命运。踏实做人,勤奋学习,而不是机关算尽,投机取巧,这是我们所强调的。
南方+:您当年也是华中的优秀毕业生,这种价值观是和当年陈嘉庚先生办学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吗?
黄卫民:没错。回顾起华中的百年历史,其实一路走过来的历程都在践行她的校训和核心价值观-——自强不息、饮水思源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陈嘉庚先生在他的一生中多次强调“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陈嘉庚先生当年兴学,是为了让新加坡的华人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自强自立中实现华人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今时今日,华侨中学回到故土办学,也带有回馈中华的使命。这种回馈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②
关于教学特色
重视能力培养,成绩和过程都重要
南方+:作为一位国际教育专家,您在新加坡和中国都参与过多所国际学校的创办和管理,本次华中校群的新学校会选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什么时候招生开学?
黄卫民:我们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学校预计明年秋季开学。依循华中国际的课程,我们将选用国际通用的IB课程体系。IB课程比较有利于培养出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愿意开动脑筋,并会对自己的原则和行动不断反思,且具有奉献精神的人。IB课程在科学、人文、外语、艺术、社会工作等各方面注重平衡发展,利于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IB课程不仅教授知识,更注重培养能力。比如完成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等。
除此之外,华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比如我们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很看重,因为我们认为好的体魄是发展的基础,而且体育本身也蕴含着自强不息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南方+:我们留意到华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教育改革,就是在新加坡实行的是6年直通车,也就是初中直升高中,免中考。然而,中国中考不可避免,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黄卫民:我先说说为什么华中在新加坡采取6年直通车的模式。原本中考是为了初中升高中的升学所设置的,而为了准备中考,很多学校将初中课程教完后,花大量时间在做题应试上。华中的教育理念认为,15、16岁的年纪是吸收知识最佳的阶段,为此我们在新加坡华中采取了初中+高中6年直通车的模式,这样孩子们可以把做题应试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吸收更多的新知识。
目前在中国,中考仍然是最重要的升学途径,这点我们积极响应,但同时我们会遵循一个原则,就是需要强调学习的本质及发挥学生多元才能,通过多方面来了解和评估学生,而不仅仅取决于一次考试。
③
关于老师选拔
师德最重要,老师要有奉献精神
南方+:真正做到多方面了解学生和因材施教,对老师的要求会非常高。作为一名教学实战经验丰富的教育者与一所学校的掌舵人,您在挑选教师时更看重什么?
黄卫民:同等专业能力条件下,我更看重师德,师德是更可贵的。具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更愿意为学生付出,愿意细致入微地去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我自己是从华中毕业的,我发现老师为学生积极奉献是华中的优良传统,一代传一代。所以我在为华中校群挑选老师的时候,无论他是中国老师,还是来自美国、英国的优秀老师,愿意为学生奉献和付出都是最重要的前提。
华中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文化和传统,我们会尽可能给具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最大的尊重和空间。对于那些真心实意为学生奉献的老师,华中会不遗余力地进行赞许和嘉奖,这也成了百年华中文化的重要基因。
④
关于学生培养
致力于培养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
南方+:您从小接受双语教育,因而能够自由游走于两种语言文化之间,这次出任新侨学校教育顾问,您希望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黄卫民:像我之前所说的,相比知识的积累,我认为综合能力更重要。这种能力不只是学习能力,更要会做人,成为有利于全球发展的“世界公民”。华中培养出一大批领袖级人物,我希望新侨学校作为华中校群的成员,也能够为未来输送一流的人才。
中国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积极转变,更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方式的学生,我期待他们的格局能够变得更大,对自己和对世界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未来更能得心应手地适应国际竞争。这和华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大家都在为此而努力。
南方+: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比如上各种培训班,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华中国际的学生需要上补习班吗?
黄卫民:上补习班不仅在中国,在新加坡也一样很普遍,说明大家对学习的重视,大家都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是学习需要兴趣驱动,家长在帮孩子报补习班时,需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报的,这是不是孩子要的。我们可以注重学习结果,但更要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
南方+:入读新侨学校有什么要求?
黄卫民:会有入学测试,包括知识层面的检测。我们欢迎肯学好学,有毅力,遇到困难“打不死”的学生。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学生在我们学校会得到全方位的成长,华中校群将为他们铺就迈向国际一流高等学府,成为未来领袖的坚实道路。
关于新加坡“华中”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群:新加坡享负盛名的教育品牌,校群成员为新加坡华侨中学,华中国际学校,现新增广州新侨学校。
新加坡华侨中学:原名“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简称“华中”,是新加坡双语双文化的领军代表,深受海外华侨推崇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华中国际学校:简称“华中国际”,在新加坡教育部与经济发展局的支持下成立于2005年,是新加坡的一所优质国际学校。突出的IB成绩使其获有“顶尖IB名校”的美誉。
广州新侨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群首次走出新加坡国门合办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群在华唯一成员。学校坐落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将于明年秋季开学,涵盖小学到高中十二年一贯制教育。该校过往被熟知为“知识城南洋华中校群项目”。
【记者】周人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