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要建“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南方+ 记者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佛山市户籍人口463.9万人,其中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增至79.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7.1%,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增至56.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2.2%,这两个数据均高于全省水平(全省为15.3%和9%)。

就此问题,近日佛山市民政局副局长梁靖伟作客佛山市人民政府“对话民生”栏目直言,按照国际惯例,佛山市已经达到了老年型城市标准。

面对佛山市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佛山市民政局提出需要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该局近期公布《佛山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后,社会各界进一步对佛山养老事业发展给予期待。

“碎片化+个体化”养老难以满足市民需要

“2010年顺德区的人口老龄化比例达13.5%,2016年预计达到17.87%,依照这个情况我们做了一个未来15年的分析图,即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8.23%。”在三年多前,当时顺德区人社部门曾委托佛山市南海区社会工作学者与学生联会出具顺德区首份养老报告,这个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调研表明,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这份养老报告中,具体点出作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之首的顺德,虽然养老服务已有较大发展,但是养老服务的类型单一,专业化不够,比如社区养老服务要从康乐内容为主转型到能进行长期照料。而且养老条件的缺失,在于很多镇街存在养老护理人员招聘难、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佛山市的养老事业原来在政策方面是碎片化,服务方面是个体化,以机构为主体,在区域布局方面,以五个区自己布局为准,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梁靖伟在栏目中用一句话概括了佛山养老服务瓶颈。

宏观指导上有不足,在具体环节上,佛山近期养老事业还有哪些“卡脖子”的细节?佛山“12345”平台今年1-9月共收到有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方面的问题247件,同比上升18%,其中有86%市民来电咨询养老院的相关问题,同比去年增加23%。

“通过对市民养老需求分析,我们发现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佛山“12345”首席数据官黄伟光指出,今年热线收到有关养老院退款问题39件,占整个养老院问题接近20%,对比去年大幅上升116%。另一个是关于长者饭堂服务,涉及该问题的来电中有75%的市民提出,希望相关部门可以提供更加简明的服务措施。

佛山重点关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面对城市人口老龄化较重与养老事业发展不够快这个矛盾,佛山需要从现状、特点入手,研究相关对策,以减轻社会发展压力。

从现状看,近年来佛山市人口激增,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00多万,尤其是近两年净流入人口呈现出年轻化特点。

“基于人口净流入考虑,我们在做养老事业的时候,要围绕广大老年人的需求和广大老百姓的需求来考虑。”梁靖伟坦言,通过调研、问卷等分析,发现佛山养老需求是两个方向,即,一个是机构养老,另一个是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按照数据统计,现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在全市养老事业里占比很大。“很多老人家还是希望在身体没有达到需要人去特殊照顾情况下,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这些老人需要上门服务、心理慰藉、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维修等方面内容。”梁靖伟指出,剩下的机构养老需求量是刚需的,需要外人来照料。

家庭病床主治医师到老年病患家里进行检查。

梁靖伟表示,佛山在发展养老事业的时候,需要对机构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定位。“现在我们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让大部分老人在自己家、自己社区就能享受到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部分有刚需、需要人照料的老人进入到机构服务。”

以老年人看重的长者饭堂服务为例,最近几年佛山市采用“四个一点”,即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社会资助一点,居民自付一点的办法来推动,目前的长者饭堂或者送餐服务点一共有60个。

“我们根据周边居民需求,服务范围控制在20-30分钟路程内。”佛山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60个点肯定做不到覆盖全市所有社区,但是未来会建更多的服务点。“全市有一个基本原则,针对困难家庭或者低保家庭的老人家财政有一定的补贴,但并不代表所有老人家吃饭都会有补贴。另外也采用慈善方式,接收到的社会捐赠比较多,整个村居的老人家吃饭就能够实现免费。但是如果外面社区的人过去吃饭就可能就要交费。”

力争2022年底形成“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如何进一步把居家和社区养老做强,已经公布的《计划》有很明确的指导作用。

按照《计划》,佛山市将于2021年年底前,以区为单位全面建立社区居家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到2022年年底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由目前的332个增加至500个以上(社区养老服务小站不低于100个),提供服务项目由目前的30项增加至60项以上。

佛山市民政局透露,为了让更多老人能就近享受养老服务,佛山市将于2022年年底前,力争在市内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镇,至少建有1家社区居家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全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要100%达标,从而建成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祖庙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工与社区老人进行交流。

在祖庙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工与社区老人进行交流。

尤其是佛山市将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社区配套用房建设范围,明确新建住宅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同时民政部门将参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竣工联合验收,设施验收后同步无偿移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并按照规划用途安排使用。

至于机构养老,佛山则全面体现“医养结合”的优势。按照《计划》部署,佛山市在2020年底前,实现全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率达100%,并在各区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预约就诊、双向转诊等合作机制。同时还计划在2021年底前,建成两家以上设有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或中医院等的示范性养老机构;2022年底前再增加养老床位5000张,实现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0%。

“《计划》的制定,就是把碎片化的政策集合化,形成一系列的规范文件;让各机构、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个体服务内容,实现标准化;同时对养老机构布局进行全市统筹。”梁靖伟指出,碎片集合化,服务标准化,布局合理或者统筹协调是制定《计划》的大原则。“对居家和社区养老的定位,要把满足广大老年人个性化需要作为主要努力方向,打造品质优、标准高、安全舒适,具有佛山特色的养老模式。”

【南方日报记者】尹辅华

【摄影】戴嘉信

编辑 陈禧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