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材料100%自主可控!国鸿氢能创新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商业化

南方+ 记者

10月18日,国鸿氢能发布鸿芯GI电堆产品、鸿途G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两款产品,其中鸿芯GI电堆面向战略合作伙伴定价1999元/kw,率先进入“1时代”。同时,国鸿氢能将以系统平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打通氢能产业链上下游,推进产业升级。

国鸿氢能副总经理燕希强表示:“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都可以在相对统一的、标准化的平台上得以迅速推量、迅速降本,这是我们的最重要的一个考虑。”

电堆售价下调至1999/kW

成立于2015年的国鸿氢能,于2016年引进了巴拉德电堆技术,还投资数亿元在云浮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氢能燃料电池产业化生产基地。2017年7月1日,国鸿实现9SSL电堆及系统集成生产线顺利投产,2018年国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

国鸿氢能总经理陈晓敏表示,公司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自己的技术和创新平台,搭建自主创新体系和自主燃料电池系统业务平台,助力我国氢能燃料电池产品产业化。“先进技术是买不来的,引进只是我们发展的第一步。从生产装备的联合公关,到生产智造的高品质规模化;从零部件的国产化,到核心材料的100%自主可控,国鸿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追求突破与超越。”

此次国鸿氢能发布的鸿芯GI电堆,从材料到零部件均实现了国产化和自主化,同时运用了电堆多维度集成设计、超薄柔性石墨板技术、超薄CCM技术等,在技术上的更新也让鸿芯GI电堆与以往的电堆在性能上更上一层楼。燕希强表示,鸿芯GI电堆在产业规模化、技术更新迭代和价格上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

鸿途G系列燃料电池系统也在此次发布会面世。国鸿氢能副总经理刘志祥介绍,该燃料电池系统涵盖了系统平台架构设计技术、电堆湿度精确管理技术、快速变载压力精确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目前该电池系统已在公交、物流、重卡、牵引车等商用车辆中应用。

“国鸿氢能现在走的是一条‘高铁模式’的自主化创新,也就是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模式。”刘志新表示,在吸收中创新,更容易实现产业化。近年来,在行业内电堆产品的价格区间基本上处于每千瓦3000元到4000元的水平,国鸿此次新发布的鸿芯G系列电堆产品率先进入“1时代”,可谓是诚意满满。

系统平台共享化推产业升级

为鼓励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五部委近日正式推出“以奖代补”政策,以引导国内燃料电池产业走上自主可控、高质低本的道路。

除了坚持自主创新外,国鸿氢能作为氢能行业的领先企业还注重氢能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开创系统平台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在此次发布会上,国鸿氢能与中车交通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这标志着国鸿氢能与中车交通将共同携手,创造绿色未来。

国鸿氢能将推行系统平台共享化,对签约的战略合作伙伴,国鸿开放系统设计平台方案,开放系统控制策略,共享零部件供应链。对于整车或系统战略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公司还将开放共享零部件供应链及零部件技术需求、系统设计专利使用权等,共同推进氢能产业升级,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燕希强表示:“如此一来,包括零部件供应商在内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都可以在相对统一的、标准化的平台上得以迅速推量、迅速降本,这是我们的最重要的一个考虑。”

【记者】 魏泓泉 实习生 何宛娜

编辑 邵玉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