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佛山市场监管”
秋风起,蟹脚痒
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
金灿灿的蟹黄、美味的蟹膏
这一口鲜美是不少好吃嘴儿们的期待
除了要吃螃蟹
还有很多人会买蟹券、蟹卡来送朋友
就是俗称的“纸螃蟹”
声称可以通过
线下门店领取、预约邮寄等方式提货
看起来很方便有没有?
但是!
这其中满满的套路你知道么
套路一
型号价格混淆视听
在几个主要电商平台搜索“螃蟹、券、卡”,会发现各类蟹券蟹卡应有尽有,且卡券上面一般都用大号加粗字体标注着1688、2688、3588等字样。乍一看,还以为这是蟹卡售价, 难怪有人会说吃不起。
可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这些豪横数字的旁边还有一个“型”字,这就是玄机所在了。原来这些动辄4位的数字,代表的是礼券型号,而非实际售价。这些标注着“1688”“2688”等字样的蟹卡,往往一两百元就能买到,有的商家还送优惠券,折算下来,部分蟹卡甚至只要几十元。
涉嫌误导消费者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与消费者有重大利益关系的信息,必须以显著的方式,或者在突出的位置,来提醒消费者注意。188、138还是888都不重要,关键的是提供什么螃蟹、多大、有多少只。以为是1880元买的,实际上已经涉嫌误导消费者。
套路二
标高售低诱导下单
标高售低吸引消费者,一旦下单,蟹券商家的第二个套路就来了——提不了货。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一卡在手,一蟹难求”。
花138元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一张1888型蟹卡,下单后的第三天,收到了商家快递来的蟹卡,上面标明三种提货方式,电话预约、网站预约和微信提货。一连三天拨打电话预约人工专线,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网站预约和微信提货,结果均显示“最近52天内都已约满”。
除了预约难、发货拖,如果有人最终提货成功,还有第三招——“纸上得来终觉少”。在多个电商平台的买家“追评”里发现,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大闸蟹缺斤短两。
消费者吐槽,绑蟹的绳子比筷子还粗,而且浸透了水。标注4两的螃蟹,绳子就有1两重。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是蟹卡蟹券里,最直接也最容易操作的地方。
套路三
预付费有风险
十几年前,阳澄湖的大闸蟹养殖户就已经开始使用蟹券蟹卡,最早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想什么时候吃或者要送人,随时可以打电话兑换。但后来却逐渐被一些商家带跑偏,成了捞钱的手段,引发消费风险。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螃蟹卡券是一种典型的预付费式消费。近年来,从中国消费者协会接到的投诉来看,预付费投诉多且难解决,而蟹券蟹卡比一般的预付费式消费存在的风险更大。
蟹券没有准入机制,商家变数大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比如美容美发店、健身店,有个门店,消费也具有一定的黏性。而蟹券没有准入的机制,大多数都是在网上卖,消费者不知道它有多大的经营主体,过了两三个月,提货可能就要等一年的时间,在等下一个周期的时候,商家在经营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变数。
商家可形成资金沉淀
通过推迟提货期和控制提货比例,商家可以形成资金沉淀。有报道称,在商家不进行主动干预的情况下,每年约有20%左右的持卡人不会提货,无形中也给商家提供了资金沉淀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导致蟹卡的发行人,能够有机会保持对沉淀资金的控制权,巨额资金沉淀下来以后,如果商家因为经营不善,或者跑路,或者陷入破产境地,消费者的损失也就更大了。
那么
如果我们在消费的时候
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用蟹券提货时遇到问题该怎么办?
购买蟹券时,为了规避提货时可能出现的缺斤少两、出现死蟹、品质不佳等问题,消费者事先要详细咨询商家,商家如有赔付等相关承诺,要注意保留证据,以便事后维权。
此外,在收货验收环节,要仔细查看商品有无问题,如有问题,要及时与商家沟通,明确处理方案,在责任未明确前,不要轻易签字确认收货。
如何摸清大闸蟹背后的销售套路
而不踩雷
市监君给你支几招
NO.1 正规渠道购买
消费者在购买大闸蟹时,应尽量选择正规的专卖店购买,最好要看到实物,对网络上的“低价团购”更应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NO.2 仔细查看相关信息
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礼品券时,往往最关注的是价格。其实,还应该仔细查看是否标注大闸蟹重量、数量、礼品券有效期以及提蟹方式、售后服务条款等信息。一般来说,信息标注得越详细,提蟹难出现的几率就越低。
NO.3 注意大闸蟹上市时间
大闸蟹口感最好的时候是从10月中下旬到12月份,这个阶段也是大闸蟹批量上市的阶段,消费者应尽量在这个阶段完成提蟹,避免因拖延到最后出现无蟹可提的局面。
NO.4 大闸蟹“去地标化”
很多消费者买只认准阳澄湖大闸蟹。但阳澄湖大闸蟹每年产量有限,且大部分消费者买不到正宗阳澄湖蟹。只要养殖水平过关,蟹的口感质量各方面相差不会太大。
各位小伙伴们
这下知道“纸螃蟹”的套路了吗
理性消费
谨防上当受骗哦~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日报
编辑:陆惠嫦
校审:钱飞飞、郭子宁、陈丽雅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