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的深市股指期货,究竟在哪一交易所上市,市场也有不同的看法
图/视觉中国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 21金融圈
记 者丨满乐 王帆
编 辑丨巫燕玲 周上祺
部分内容来自: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发布!
10月18日,国新办召开发布会,就扎实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当日国家发改委网站还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以下简称《事项清单》),授权事项包括六个方面40条。
其中,就包括了:“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货,不断丰富股票股指期货产品体系”。
“深市相关股指期货的产生,有望盘活相关对冲基金等资金,带来深市股票流动性的改善和市场的扩容,对于市场长线资金来说也是好事,股指期货的引入,将有效降低市场波动性”。10月18日中午,华东地区某期货公司分析师表示。
目前,国内共有三种股指期货产品,分别是中金所于2010年4月16日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2015年4月上市的上证50股指期货及中证500股指期货合约。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深市相关期货衍生品的将改变现有投资组合形式,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改变风险收益特征。
不过对于未来的深市股指期货,究竟在哪一交易所上市,市场也有不同的看法。
“按理来说股指期货放在中金所是符合逻辑的,但此次爆出要推出相关品种,是在深圳的改革方案中。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也许股指期货会落户深交所。”有期货公司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推出创业板指数期货期权、深圳500期货期权,期货品种放中金所,对应的etf期权放深交所。”有沪上地区期货公司高管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拟推出深市股指期货外,今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阎庆民同时表示,将着力稳步扩大股票期权试点,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深圳市场相关金融衍生品,将在此次改革试点中进一步扩容。
图:速看首批40条授权事项清单
20多项需要修订现行法律法规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首批授权清单中40条授权事项每条内容都很丰富。
据统计,20多项需要突破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涉及到近百项具体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款的调整,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突破性,体现了中央授权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这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央给予深圳的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贸岛”更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和海南自贸港相比,“深圳则是立足于神州大地,要能够尽快提供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是最大的区别。”彭森说。
这次中央给予深圳的相关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贸岛”更大,特别是提出了在法律方面做更多授权,鼓励深圳在新经济领域加快一些立法创新。
自然资源部权威解读深圳土地“大礼包”:是改革的权而非扩张的权
10月18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就如何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等情况,邀请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关于深圳的土地以及空间发展等问题提到,支持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提升城市空间统筹管理水平,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
对此,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在发布会上解读表示,这次实施方案赋予深圳市更大的土地审批自主权,目的是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解决建设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等审批效率问题,提高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放权实际上放的是改革的权,不是扩张的权。是为改革提供更大的改革空间,而不是城市建设的规模。
庄少勤介绍,关于推进要素市场化的配置改革以及空间治理改革,包括深圳的发展空间问题,实施方案从三个方面给予了重大改革的政策支持。
第一,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作用,从区域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更好地优化空间资源的时空配置。
实施方案提出,允许深圳统筹建设用地、用林规模和指标,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后探索按规划期实施的总量管控模式。
庄少勤解读称,这句话里有两项重大政策,一是允许深圳市统筹建设用地、用林规模和指标,意味着可以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各种空间资源,包括优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边界,这是坚守安全底线的条件下的优化布局。
二是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尤其是中央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深圳市放在更大的新发展格局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形成区域开放式、网络化、多中心、集约型的发展格局。深圳市就可以在开放的背景下,不仅用好自己的资源,也可以充分协同区域资源,使未来的发展空间得到更有力支撑。
庄少勤还指出,除了空间布局统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时序上的统筹,可以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的期限,这次规划是15年,到2035年,按照长周期的资源规模来进行用地指标管控,通过“规划形成项目”,“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资源配置模式,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更长远的来考虑资源配置。
通过空间布局统筹、时序统筹,可以说提高了深圳空间资源配置的整体性和战略性,层级更高,可以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更高起点地用好资源。
第二,更好地发挥空间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提升空间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实施方案里提出支持符合在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推进二、三产业混合用地,还提到要对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海域水面、水体、海床、底土分别设立使用权。
庄少勤解读称,这里意味着两个优化,一是功能结构优化,深圳市可以结合本市的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赋予地块的功能用途更有包容性、兼容性、灵活性,对于土地用途管制也有更多灵活性,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满足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求,以及空间治理要求。
二是通过分别设置使用权还可以进行空间竖向结构优化,对地上、地表、地下设置使用权,对海域的水面、水体、海床、底土设置使用权,使资源利用从原来的平面配置向三维空间配置进行转变,也可以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空间产品。
第三,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空间流量配置的充裕性和便利性。
实施方案中提出支持建设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刚才说的分别设立使用权以及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机制,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
庄少勤解读称,这都是为激活空间流量给予积极支持,通过三个方面激活流量,
一是区域流量,通过完善市场交易平台,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将区域资源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易、进行流通;
二是通过分别设立使用权,可以更加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形成多元化的使用主体和方式,一般称之为结构性流量;
三是通过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市场化建设的机制,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的收回机制,使空间资源的周转更加有效,一般叫周转流量。
通过这三个流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关键是满足市场对流量的需求,这个流量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活力。
总的来讲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空间布局统筹、利用时序统筹,通过两个结构优化,功能优化、空间竖向结构优化以及三个流量,能够有效解决深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