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变成清水渠,茶山加快推进辖区内11条内河涌整治

南方+ 记者

自东莞市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茶山镇作为东引运河流域镇街之一,加快推进辖区内11条内河涌整治,有效改善河涌水质,助力樟村国考断面稳定达标。目前,茶山镇多条内河经过综合整治后,实现了水清岸美的景象,其中就有刘周渠支渠2。

刘周渠支渠2排污口处,一股清流从旁边的管道进入河涌

部分水体指标已达到V类水标准

在茶山镇刘周渠支渠2排污口处,一股清流从旁边的管道进入河涌,清澈的水体在两岸的树丛中向下游流去。

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不久前的刘周渠支渠2还是一条又黑又臭、杂草丛生、蚊虫滋生的河涌。“以前这条河黑乎乎的,那些污水都排到这里,味道很大,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现在改变很大,河水没有这么黑,也没有臭味了。”

发生了什么?让刘周渠支渠2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由村民口中的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渠呢?今年5月,茶山镇在刘周渠排污口处投资建设了处理规模为3000m³/日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该站于今年9月初通水,目前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正是这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将附近片区管网的污水收集处理,解决了污水直排刘周渠支渠2的问题,同时尾水作为生态补水进入刘周渠支渠2,改善了整个刘周渠的水体环境。

目前,刘周渠支渠2的部分水体指标已达到V类水标准,基本消除黑臭。村民陈叔叔说,“这条河是从上面的工业区流下来的,以前的水很混浊、很臭,都是工业污水,现在改变很多,河水清了,环境也好多了。”

刘周渠支渠2整治前的情况

刘周渠支渠2整治后的情况

已完成超千家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

此外,茶山桐山市场处理规模2000m³/日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也已投入使用。同时,茶山镇上元提升泵站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以及钊墩前池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正加快建设,建成后茶山镇将在原有的污水处理量上再增加每天3.5万吨的污水处理量,届时将有效补齐茶山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为茶山镇接下来的河涌生态修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助力东引运河樟村断面稳定达标。

刘周渠分散式污水处理站

刘周渠分散式污水处理站

除了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外,茶山镇还将对内河涌开展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活化水体自净能力以及堤岸整治工作,同时在岸上,茶山镇正在加快推进排水户雨污分流工作,截至10月13日,已完成1004家排水户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桐山市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

今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茶山镇委副书记、镇长、镇总河长黄锦发近日对河涌开展巡河工作时强调,各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准确把握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加快清理整治辖区“散乱污”企业,强化重点工业企业管控,明确河长具体职责,制定河道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把河长制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扎实推进截污管网、入河排污口建设进度和治理质量,确保以强有力的举措推进我镇水环境治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记者】丘想明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